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2.心理学属于(C)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3.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年。考过两次A.1879B.1897C.1789D.17985.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A.冯特B.詹姆斯C.华生D.魏太默6.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采取了(D)手段。A.统计分析B.测验C.调查研究D.口语报告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B)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8.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D)。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9.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D)A.测量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实验法10.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C)A.观察法B.测量法C.调查法D.自然实验法考过两次11.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B)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测验法12.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B)。A.实验法B.测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二、名词解释1.心理学(考过两次)实验法(考过两次)三、简答题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的三类变量是什么?四、论述题(无)本章小结: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5分2、主要考察:心理学的概念,诞生,主要流派的简要观点与代表人物,学科性质,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出论述题的概率极低。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三种注意考过2次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2.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B)意识状态。四种意识状态考过3次A.可控制的B.自动化的C.白日梦状态D.不自觉的3.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D)。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四种失眠考过3次4.下面哪一种不是心理促动药物?(D)A.兴奋剂B.镇静剂C.迷幻剂D.葡萄糖5.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A)。A.β波B.δ波C.θ波D.α波四种波形考过2次二、名词解释意识(考过3次)注意(考过2次)日节律三、简答题1.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四、论述题本章分析: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6分2、考点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和名词解释上,出论述题的概率极低。3、还需要注意的题目为:名词解释:生物节律;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简单题:人类意识的四种状态;注意的特点和功能;催眠状态下的主要特征,两种注意引起的原因等。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单项选择题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C)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D.差异觉察能力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B)关系。考过两次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成准比例4.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D)。A.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觉阈限D.最小可觉差(提示:他往往是感觉上的差异)5.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D)。A.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感觉阈限6.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D)A.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感觉阈限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8.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B)。A.暗适应B.明适应C.不适应D.知觉适应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C)。A.漂白过程B.明适应C.暗适应D.感觉后效10.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B)。考过两次A.转换B.收集信息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11.“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C)。A.刻板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1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B)。A.比较信息过程B.整合信息过程C.组织信息过程D.概括信息过程13.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B)。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4.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A)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理解性15.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B)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1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C)A.视知觉B.听知觉C.视、听知觉D.视、感知觉17.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A)属性的反映。A.个别B.整体C.外部D.本质18.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B)A.感觉B.知觉C.视觉D.色觉19.味觉属于(C)。四种感觉考过2次A.内部感觉B.远距离感觉C.近距离感觉D.本体感觉20.位置学说不能解释(C)。A.高频声音的编码B.中等频率的声音的编码C.频率最低的声音的编码D.频率最高的声音的编码21.双眼视差是(B)知觉的重要线索。A.时间B.深度C.运动D.所有2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B)A.比较信息过程B.整合信息过程C.组织信息过程D.概括信息过程23.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C)A.声音的混合B.声音的起伏C.声音的掩蔽D.拍音24.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那么两个声音(A),掩蔽作用越大。A.频率越接近B.强度越接近C.频率相差越大D.音色相差越大25._________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B)A.色调B.亮度C.中和度D.饱和度26.声音的质量特征称为(C)。A.音强B.音高C.音色D.音波27.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则该颜色的(A)越大。A.色调B.亮度C.饱和度D.强度28.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A)。A.色调B.亮度C.饱和度D.中和色29.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D)毫微米。A.500—600B.0—1000C.380—1280D.400—750二、名词解释.社会知觉(2)知觉超感知觉感觉适应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认知过程。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3.简述感觉产生的过程。4.简要说明社会刻板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四、论述题本章分析:(本章内容最为繁杂)1、本章历年平均考分为11分,主要题型为选择,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型的概率较低。2、本章选择题是考试中的难点,考生可从历年考题中找出可能要考选择题的线索。3、.名词解释:社会知觉知觉感觉适应(差别与绝对)感受性(差别与绝对)感觉阈限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4、出已经考过的仍需关注外,还需关注简述知觉的特征。在此处出偏题的概率较高。第四章记忆与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考过两次A.1~2B.20~30C.60~70D.70~802.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3.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4.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D)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5.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C)、提取。考过两次A.识记B.回忆C.保持D.再认6.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个组块。考过两次A.7±2B.5±2C.8±2D.9±27.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C)。考过两次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B)、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A.语义记忆B.感觉记忆C.工作记忆D.情绪记忆9.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C)A.群集B.摘录C.过度学习D.列提纲10.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B)形式存储。A.视象代码B.声音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11.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D)形式存储。A.语义B.概念体系C.图式D.视象和声象12.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B)中的。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1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遗忘规律所用方法为(D)A.群集法B.地点法C.计算法D.节省法14.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B)A.地点法B.韵律法C.记笔记法D.特征法15.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A)A.复述B.视觉编码C.声音编码D.感觉寄存16.走迷宫是一种(A)A.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知识学习17.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B)A.情绪依存性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C.状态依存性记忆D.地点依存性记忆18.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D)A.社会规范的学习B.机械学习C.技能学习D.知识学习19.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________中的。(C)A.陈述性记忆B.情景记忆C.程序性记忆D.感觉记忆二、名词解释记忆学习.编码接受学习三、简答题1.简述遗忘的原因。考过两次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3.简述记忆的涵义与基本过程。4.简述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四、论述题1.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考过两次2.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学习?考过两次3.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考过两次本章分析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17分。各种题型都会出现。是本书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需要精读,任何知识点都有考到的可能。2、还需要留意的知识点有:1)、名词解释:遗忘感觉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语义网络前摄干扰,倒摄干扰2)、问答题:简述短时记忆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需要哪些条件;美国mayer提出的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学习的分类等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一、单项选择题1.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了。A.大B.多C.小D.增加2.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3.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B)。A.概括性B.间接性C.合理性D.整体性4.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B)。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5.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B)。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2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