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解读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解读双体系建设企业的指导思想(宗旨):复杂的程序简单化简单的工作精细化不能脱离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所有的方法、措施落实到基层、班组下面,分别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中一些方法及如何开展两体系工作进行详细的讲解。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风险评价危险源的辨识单元的划分确定危险源的识别范围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几个概念成立工作组(一)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二)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三)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尘源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不良的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一、几个概念1、为什么要成立工作小组?主要是为了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可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2)确保涉及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职责与责任得到落实。(3)确保各团队或小组其他人员履行其职责。(4)确保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2、工作组都需要那些人参加?领导层:厂长、车间主任、值长、班长专业层面:安全、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二、成立工作组3、所选的各类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1)主要负责人应具备熟悉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了解适用的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的相关方法或技能;(2)其他人员应具有熟悉本单位工艺、生产、人员分布及管理现状的,熟悉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掌握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的相关方法或技能,对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较熟悉、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覆盖:(1)常规和非常规活动;(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3)生产场所周边环境的影响;(4)在本单位工作场所所产生的危险源对相邻单位及人员的不利影响;(5)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6)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7)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以及人的能力的适应性。三、确定危险源辨识的范围评价风险辨识危险源划分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策划风险控制措施评审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宜性控制措施实施情况验证收集资料确定辨识的方法和范围2、策划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步骤3、收集相关信息(1)与企业相关的安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2)企业平面图及周边环境;(3)组织架构图;(4)在用设备清单(特种设备可单列);(5)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6)外协或外包的类型(如土建、设备大修等);(7)原材、辅材、过程、最终物料清单;(8)过去已识别的风险点(危险源)识别清单、重要风险点(危险源)清单,对应的措施(可能在危险源清单中体现);(9)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文本;(10)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11)特种作业人员或需持证上岗人员台账;(12)行业隐患排查表、专业检查表(13)安全评价报告;1、单元划分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要进行单元划分。有的企业也称为作业活动的划分。比如企业工艺生产线长,大型设备使用较多,可将企业分为生产工艺过程(包含附属设备设施、人员、作业环境等内容)、动力辅助设施(煤气、变配电系统、仓库)和厂区内及周边环境三个模块分别识别。每个模块可按车间、班组、岗位所管辖的区域,以区域内活动、过程及所包含的设施设备为内容对识别单元再进行细分,形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单元。四、单元的划分(作业活动划分)2、作业活动的划分方法:(1)按生产(工作)流程的过程、阶段划分;(2)按地理区域划分;(3)按装置划分;(4)按作业任务划分。3、在划分作业活动时应注意以下情况:(1)所划分的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有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有一、两个作业)。(2)在对作业活动描述时语言要简练,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3)在此说明作业活动和作业步骤是不同的意义。作业步骤是在作业活动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工作。(一)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应考虑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1、选厂地址及环境条件: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2、平面布局(1)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职业卫生防护距离等。(2)运输线路、厂区道路、危险品装卸区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防尘、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五、危险源的辨识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生产设备、装置:机械、液压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6、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7、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8、特殊单体设备、装置;变配电室、锅炉房、煤气柜、氧气罐、本槽、空压机房、危险品库等9、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10、管理工作设施、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11、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二)确定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危险源辨识可据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如基本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等。针对人、机、料、法、环、管等各方面进行辨识。也可借用现成资料,如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卫生评价等资料。结合多数企业的经验,建议企业岗位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优先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在JHA分析法不能全覆盖时,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下面分别对以下两种方法如何使用进行介绍(如何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识别)。1.工作危害分析法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工作危害分析又称作业安全分析、作业危害分解,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2.JHA的特点:方法简单易行。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推理,便于在班组基层推广。该方法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只需找出危险源并提出治理措施和补偿措施。3.在识别危险源时,要从四个方面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里面,人的因素是“核心”,所以在进行危险源辨识的时,首先要分析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违章操作、违章、不遵守有关规定等);其次是物的因素(设备,安全联锁、安全防护设施、涉及安全的工艺、技术参数等),再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定置定位等)、最后再分析管理因素。人的因素“核心”模型人的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物的因素4.在进行作业危害分析(JHA)时,有以下要求:1、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尽可能自下而上地开展,这样会更全面地识别出作业现场的工危害分析的有效性,而不是靠工作小组独自地开展工作,这样容易在针对性和全面性方面发生偏差。比如很多企业采用三级辨识:班组、车间、分厂。2、为确保分析标准的一致性,企业在进行作业危害分析时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操作进行工作危害分析试点,以便大家统一对分析标准的理解。3、各单位成立工作小组,然后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方法指导,以确保工作危害分析的应用效果。5.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即:为了系统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叫安全检查表。可对某种工作系统、某种装置(如除尘系统、煤气柜等)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注意:使用安全检查表法识别危险源,首先应制定基础单元内设备设施清单,在统计过程中注意相同或类似性能、功能的设备设施可以合并,但不同设施确保不能遗漏。如:安全检查表法当然还有很多形式的表格,这些表格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一样,主要是作业活动的划分、辨识对象(作业步骤)、危险源(辨识的内容)的描述、可能的事故、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如:危化品安全检查表、重大危险源检查表、防火防爆及消防安全检查表、职业卫生检查和处理记录表、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安全检查表。思考:用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对左图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辨识结果填写在下列表格中序号作业活动辨识对象危险源事故类型典型控制措施风险评价MESR级别作业活动辨识对象危险源事故类型典型控制措施风险评价MESR级别汽车吊吊装作业作业人员汽车吊司机无证操作起重伤害必须按照规定取值,并按照规定实习三个月后方可作业作业人员汽车吊支持腿没有放置枕木起重伤害汽车吊支持腿放置枕木作业人员丝索系挂方法不对,导致吊件坠落伤人起重伤害找好重心,确保平衡,无误后,方可慢慢起吊。汽车吊汽车吊的吊钩没有防滑装置,导致吊件落下起重伤害汽车吊的吊钩安装防滑装置汽车吊汽车吊没有排绳装置,起吊过程钢丝绳打绞断裂,导致吊件落下起重伤害安装排绳装置作业环境没有在起重机旋转范围内采取禁止入内措施,起重伤害设警戒线、栏杆等标识出禁止入内范围安全管理高压电线附近进行吊装作业触电设专门的监护,防止汽车吊在旋转时碰到高压线6、在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a.正常(例如:在正常的运行或操作过程就存在着危险危害)b.异常(例如:设备维修、检修)c.紧急(例如:发生火灾、爆炸、坍塌等破坏性大事故时的情况)(比如上述案例没有考虑安全连锁失效失效情况下如何处置)三种时态a.过去(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过去”发生过伤害事故)b.现在(例如:是指某个危险因素“现在”一直就危害着人体,如高温、噪声)c.将来(例如:是指某个危险源存在“将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7、危险源的辨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发生下述情况时,要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a)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法规要求的变化;b)企业业务发展、设备改造、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新产品试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等,导致组织、活动或材料的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变更;c)机构变动、业务划转等体系的变更;d)事故、事件的发生。辨识的危险源还应该注意,应覆盖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冶金等《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中所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确保不遗漏。风险是由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前面已将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危险源)已识别出来,严重性就是可能造成的事故。可能的事故“事故类型”是针对每个识别出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可能诱发的事故类型描述。如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等等。六、风险的评价描述的依据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说明:在“事故类型”栏
本文标题: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7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