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组长:邓文艺其他成员:曾苏艳,甘思,任希,王娟,杨冬艳,周杭**一、“内容”*该学说主要从内容上来界定人力资本的含义。代表人物有舒尔茨。*西奥多.W.舒尔茨(T.w.Shultz)是从探索经济增长之谜而逐步踏上研究人力资本的道路的。他认为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并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从二战以来的统计数据表明,国民收入的增长一直比物质资本投入的增长快得多。一些在二战中受到重创的国家,如德国和日本,都奇迹般地发展起来。而另一些自然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同样能在经济起飞方面取得很大成功。舒尔茨认为,这些现象说明,我们肯定还遗漏了重要的生产要素。这个要素就是人力资本。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不仅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使其冲破重重歧视与阻挠成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新的门类。而且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的研究。他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能力。舒尔茨在人力资本理论上的这些贡献,荣获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此学说主要从人力资本形成的角度来定义人力资本的本质。代表人物有贝克尔。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因此,工作性质、种类等都会影响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质,如何使用取决于个人。其次,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适当而有效的刺激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的区别。再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人力资本的各项开支所构成,但是人力投资的成本计量除这些实际费用支出外,还必须计算“放弃收入”,即“机会成本”或“影子成本”(“放弃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本)。如某人在校学习或在企业接受培训,显然某人就没有时间来从事商品或劳务。加里.贝克尔(Gary.S.Becker)被认为是现代经济领域中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是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贝克尔在《人力资本》一书中,分析了正规教育的成本和收益问题,还重点讨论了在职培训的经济意义,也研究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方面的研究取得的成果,也都具有开拓意义。**此学说主要从人力和资本两个方面来综合定义人力资本的质的规定性。*如《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这样解释:“作为现在和未来产出与收入流的源泉,资本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这种定义思路有一定的合理性,人力资本,顾名思义应是“人”特点与“资本”特点的结合。**《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TheNewPalgrave:ADictionaryofEconomics)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辞书,其内容涉及范围远不仅限于纯经济学,还广泛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化艺术、宗教、数学、环境等。此书由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约翰.伊特韦尔、美国哈佛大学的默里·米尔盖特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彼得·纽曼三位经济学家主编,其英文版于1987年问世。该书历时三载,由世界34个国家900多位知名学者(其中包括十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编写而成。全书共收辞条2000多条,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的重要问题和最新发展,包括约700多位近代和现代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的小传。*首先它应具备“资本”的特性,即它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可以通过人力投资活动实现价值增值,从而使投资主体的财富增加。*其次,它应具有“人力”特征,他的投资对象是人,它的价值是体现在某个人的身上,价值增值也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它是依附于人的身上的某些素质,从而与依附于生产资料上的物质资本区别,用特征来定义人力资本比较清晰全面,也提供了一个差别标准,但符合“人力”与“资本”两大基本特点的人的素质是否只是人的技能和生产知识呢?实际上人力资本的内容应丰富得多,人力投资方式也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行为主体在投资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在有关人力资本的文献中可以发现两种角度不同的定义;一是从个人或个体角度出发;把“人力资本定义为个人的生产技术、才能和知识”;二是从人口群体角度出发。人力资本是“人民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力”。*虽然这两类定义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因为无论是从个人还是从群体角度,人力资本都是指人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等生产能力。但是,从技术角度看,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差别。这个差别表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人力资本存量并不见得是该国或该地区每一个人的人力资本存量的简单总和。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在不同个人所具有的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替代、互补、互动等多重关系,因而使群体人力资本存量可能等于或大于(甚至有可能小于)个体人力资本存量之和。**此学说主要是把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等同起来。目前我国许多学者认为人力资本就是人力资源,只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在国内出版的不少著作及公开发表的文章,也是经常两个词交替使用,认为两者含义是一样的,可以替换。事实上,人力资本不等于人力资源。*有的学者认为,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人力只有经过培训才能真正成为资本。有不少学者认为人力资本不等于人力资源,主要是强调对经济增长贡献重大的人力因素。重点是知识、技术、信息事业心、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等一切具有“剩数效应”的经济资源的总称。人力资本不同于与简单、重复、体力劳动相联系的基本劳动力资本,而是超越基本劳动力资本,并与复杂、高级脑力劳动相联系的高层劳动力概念。*二.人力资本的特征**人力资本具有一般资本的共性,但是,与物质资本相比,它呈现出以下自有特征:(1)人力资本存在于人体之中,它与人体不可分离。这一不可剥离性,决定了人力资本不可能如物质资本那样直接转让、买卖(人身隶属、依附情形除外)和继承。(2)人力资本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存在,必须通过生产劳动方能体现出来。劳动者若未从事生产劳动,则其体内的人力资本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发挥作用,只能说其具有潜在的人力资本。*(3)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人力资本的形成和使用均具有时间的限制。人力资本非与生俱来,其形成有一个过程:体能随人的成长逐渐增强,而智力、知识、技能的提高,需要接受数年的教育。*(4)人力资本具有收益性,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既然是一种资本,当然具有收益性。可以这样认为,人力资本是高增值的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经济价值的上升,使劳动相对于土地和其他资本的作用日益扩大,很可能会带来新的制度变革。**(1).联系*(2).区别*1.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的基础。人力资源是最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资源,而人力资源又是存在差别最大的资源,同样年龄、同样性别、同样地区不同的个体差别都十分明显,受制约影响的因素又极多,人力资源的存量也是人力资本存量及流量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2.从一致性来看,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产生的基础都是人,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现代人力资源理论都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的;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理论的重点内容和基础部分;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的基础就是人力资本理论;二者都是将人力作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要素进行研究的。*3.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源起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后天投资而形成的资本,如果只有存量,没有流量,根据人力资本的时效性、“用进废退性”原理,人力资本一旦闲置,就会退化,引起人力资源存量下降。**1.概念范围不同*2.两者关注焦点不同*3、两者的性质不同*4、两者研究的角度不同**人力资源包括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未经任何开发的遗传素质与个体;资本性人力资源是指经过教育、培训、健康与迁移等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指所投入的物质资本在人身上所凝结的人力资源,是可以投入经济活动并带来新价值的资本性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存在于人力资源之中。**人力资本关注的是收益问题。作为资本,人们就会更多地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会在乎成本,会考虑利润;人力资源关注的是价值问题。作为资源,人人都想要最好的,钱越多越好,技术越先进越好,人越能干越好。**人力资源所反映的是存量问题。提到资源,人们多考虑寻求与拥有;人力资本所反映的是流量与存量问题。提到资本,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如何使其增值生利。资源是未经开发的资本,资本是开发利用了的资源**人力资源是将人力作为财富的源泉,是从人的潜能与财富关系来研究人的问题;人力资本是将人力作为投资对象,作为财富的一部分,是从投入与效益的关系来研究人的问题。*(1)中国的人口数量虽然多,但真正高质量的人口却严重不足;(2)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特别是中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的人力资本严重匮乏;(3)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重大差距(张凤林等);(4)我国的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张凤林,1999);(5)中国的人力资本结构是一种“小托大式”结构: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刘迎秋,1997)。
本文标题:人力资本含义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7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