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一、学习目标:1、知道海洋蕴藏着丰富资源;能说出海洋包括哪些资源;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藏的主要物质。3、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结晶法、膜法。二、重点:了解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三、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物质分为物和物,物分为单质和物2、溶液是物,具有性和性新知探究:导入新课:地球表面有70%的表面积被水覆盖着,这里的水主要是指海水。你都知道哪些海洋产品?学习任务一:认识海水中的物质。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30交流和总结: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其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2、海洋中的元素含量前四位的是、、、。学习任务二:1、海洋资源包括资源、资源、资源、资源等。2、海水制镁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氯化镁镁以海水为原料生产单质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⑴(是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下同)⑵(是反应)⑶。(是反应)*以海水和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为原料也能制取金属镁,但是要先用贝壳制取熟石灰,相关化学方程式是:⑴(煅烧石灰石)⑵(生石灰制取熟石灰)学习任务三:海底矿物阅读课本P31-33,解决以下问题:1、海底蕴藏着哪些矿物资源?2、“可燃冰”是如何形成的?3、为什么“可燃冰”被誉为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4、什么是锰结核?锰结核里主要含有哪些元素?5、试写出甲烷(CH4)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学习任务四:探究海水淡化的方法。1提出问题:威海著名的旅游圣地刘公岛上每天需用的数千吨淡水都是利用海水淡化得到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呢?2建立假设:蒸馏或其他方法3搜集证据:1、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2、加入约5mL海水,加热。3、取少量冷凝水滴入AgNO3溶液观察。4获得结论:蒸馏是海水淡化的一种方法。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蒸馏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5反思交流评价:①为使蒸馏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②还有什么淡化海水的方法?四、课堂反思: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五、达标练习1、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的金属镁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镁属于()A、矿产资源B、动力资源C、化学资源D、生物资源2、关于“可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纯净物B.“可燃冰”能燃烧,所以水也有可燃性C.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弃物D.可燃冰就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3、为了区别海水和淡水,可分别加入下列试剂中的()A、澄清石灰水B、硝酸银溶液C、酚酞试液D、石蕊试液4、学习了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后,你认为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A、NaClB、MgCl2C、K2SO4D、CaCl25、右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海水加压后,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离子等其他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后,装置右侧海水中增加的是()A.溶质质量分数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质质量6、为了保护海洋资源,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建立海洋保护区B.禁止工业“三废”排放到大海中C.健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系统D.在海上倾弃和焚烧危险物质7.下列操作不能用来淡化海水的是()A.过滤B.使海水结冰脱盐C.加热蒸馏D.多级闪急蒸馏8.为了区别海水和淡水,可分别加入下列哪种试剂()A.澄清石灰水B.硝酸银溶液C.酚酞试液D.石蕊试液9.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减少海洋污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列情况中,不造成海洋污染的是()A.垃圾填海B.油轮泄漏C.海水晒盐D.生活废水排入海洋10、镁是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1)为了使MgCl2转化为Mg(OH)2,,试剂①可以选,要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①的量应,验证MgCl2已完全转化为Mg(OH)2的方法是。(2)加入试剂①后,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3)试剂②可以选用。(4)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2的溶液,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有何不同: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2、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了解结晶和蒸发结晶。【重点、难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1、溶液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其中被溶解的叫_________;起溶解作用的叫____________。例如: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蔗糖的水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2、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例如________;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量多的作______,量少的作______,但溶液中如果有水,不管水的量再多再少,水一律作______。二:课堂助学导入新课:思考:一杯水里能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学习任务一: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阅读课本,完成下列习题: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2、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先将海水引入,经日晒蒸发水分至一定程度时,再导入,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剩余的液体为(也称)。3、饱和溶液定义:4、不饱和溶液定义:海水(主要含NaCl和MgSO4等)溶液试剂①试剂②Mg(OH)2沉淀MgCl2溶液无水MgCl2熔融电解Mg二、交流和总结:1、你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2、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3、在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4、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对吗?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对吗?5、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有哪些方法?学习任务二:认识结晶与蒸发结晶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习题:1、叫结晶。2、海水“晒盐”属于。三:课堂反思: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四:强化训练1.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且简便的方法是()A.改变温度B.蒸发溶剂C.加溶质D.倒出一些溶液2.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的食盐水,然后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C.氯化钠的溶解度升高D.氯化钠的溶解度降低3、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A、很浓的溶液B、含100g水的溶液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D、含100g该物质的溶液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不论在什么温度下,一杯杯底有食盐固体不能再溶解的食盐水,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D、某一温度下一杯杯底有蔗糖固体的蔗糖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是饱和溶液5、可以证明烧杯中的溶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D、升高温度,没有固体析出6、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7、不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溶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是()A.KNO3溶液B.NH4Cl溶液C.石灰水D.食盐溶液8、一实心球悬浮在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你有哪些方法使它浮上来?并用学过的理化知识解释这些方法。9、实验室欲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步骤为:(1)计算:需氢氧化钠固体g,水mL(水的密度是1g/cm3)。(2)称量:用质量为23.1g的烧杯作称量容器,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应放在盘(填:“左”或“右”),在下表所列的砝码中,选出所需砝码(打“∨”表示选用):砝码/g100502020105打“∨”表示选用并在下列标尺中选出能正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填字母)(3)溶解: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用搅拌,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其含义;2、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3、能正确使用溶解度曲线。【重点、难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溶解度的概念【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是:。2、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20℃时,把20gA物质放到100g中,并完全溶解,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2〉20℃时,把18gA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完全溶解后,正好形成100g饱和溶液,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8g。3〉把25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完全溶解后正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二:课堂助学导入新课:请你猜测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学习任务一:探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限量的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限量一般受、、的影响。学习任务二: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交流和总结:1、溶解度定义:2、溶解度的四个要素:a、外界条件b、溶剂的量c、溶液的状态d、溶解度单位学习任务三:归纳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溶解度\g学习任务四:探究溶解度曲线的使用方法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②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③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②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③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④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请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查出:20℃时,100g水最多溶解g硝酸钾,(即20℃时,KNO3的溶解度)60℃时,100g水最多溶解g硝酸钾,(即60℃时,KNO3的溶解度)学习活动6: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如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反思:采用降温的方法是否可以使任何不饱和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举例说明学习任务五:探究结晶的方法结晶的方一般有结晶和结晶。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如:从KNO3饱和溶液中析出KNO3一般采用结晶;从NaCl饱和溶液中析出NaCl一般采用结晶。学习任务六: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随压强增大而。三:课堂反思: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四:强化训练: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表示。2、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方法是()A、加入大量硝酸钾固体B、升高温度C、加入大量水D、降低温度3、在20℃时,A物质1g溶解在10g水里,B物质150g溶解在1000g水里,C物质25g溶解在500g水里,分别得到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是()(A)、ABC(B)、BAC(C)、CAB(D)、BCA4、10℃时,20g水中溶解了2g甲物质,正好形成饱和溶液;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质25g。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比较5、已知:氯化氨在50℃时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氯化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比为()A、1:1B、1:2C、1:3D、1:46、在20℃时,3g某物质溶于200g水中,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于()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
本文标题: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899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