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语文版-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曲二首(其一)王安石情境导入王安石画像北宋伟大的政治家,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庆历二年进士。嘉佑二年,先后上《言事书》、《时政疏》。熙宁二年,出任参知政事,逐步推行改革措施。坚定变法“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朗读指导•1、学生自读,指名朗读,正音•2、教师范读,把握节奏,情感•3、学生齐读,注意字音,语速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前八句侧重描写王昭君初出汉宫时的情景后八句侧重叙写王昭君“既去”汉宫后的思汉情绪再读诗歌评析鉴赏•讨论分析•1、诗人是如何凸显昭君的美貌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2、昭君在漫长的和亲岁月中是否还怀国思乡?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3、昭君远在塞外,家人给她捎来了什么消息?你从中捕捉到什么内涵?诗人是如何凸显昭君的美貌的?•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凄清惨淡•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不忍离去,无奈无助•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讽刺汉元帝按图招幸的好色与愚笨,强调昭君精神风采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失意的同情和对汉元帝昏庸的讽刺。鬓乱伤心落泪,君王不自持,捕捉意象,反衬手法写出昭君的美貌。侧面写法。问罪画师,以平生所见反衬昭君的美貌。昭君在漫长的和亲岁月中是否还怀国思乡?•明确:昭君虽身陷胡尘,却心系汉家•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著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心系汉家连用三事铺写,具体形象表现了“心系汉家”的抽象心思家人给她捎来了什么消息?你从中捕捉到什么内涵?•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消息一•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消息二•以长门闭阿娇的典故劝告昭君要随遇而安,别再痴心妄想,从而写出昭君的天涯沦落、失意塞北的根源在于帝王对妃嫔的薄幸。诗人借昭君这一形象要抒发怎样的情怀?(提示:结合背景寻找昭君与诗人的连接点。)怀人伤己王安石昭君才华出众因皇帝糊涂才不得用空念宋室满怀忧愤美貌无双因皇帝昏庸远嫁异邦空念汉室孤苦寂寞人生失意人生失意怀才不遇写作背景•这组诗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王安石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之后。当时,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皆写有和诗。•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赵翼《廿二史札记》)。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主题思想•本诗旨在歌颂昭君容貌气质的美好,以及心系汉家的坚贞。并对国土沦丧而不能收复寄托了感慨。批判了帝王的昏庸,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政治主张未被采纳的情怀。
本文标题:语文版-高中语文-唐宋诗词鉴赏-明妃曲二首(其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01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