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板块五--专题二--小说阅读之(二)——品味语言、评析手法和探究
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候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推荐考题2010·山东高考·19题推荐指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爷快七十岁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在前清的时候,打过群架,抢过良家妇女,跪过铁索。跪上铁索,刘四并没皱一皱眉,没说一个饶命。官司教他硬挺了过来,这叫作“字号”。出了狱,他开了个洋车厂子。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到现在,他有六十多辆车,至坏的也是七八成新的,他不存破车。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人和厂有地方住,拉他的车的光棍儿,都可以白住——可是得交上车份儿,交不上账而和他苦腻(注:软磨硬缠)的,他扣下铺盖,把人当个破水壶似的扔出门外。大家若是有个急事急病,只须告诉他一声,他不含糊,水里火里他都热心地帮忙,这叫作“字号”。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想弄个上门女婿。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第四章,有删改)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4分)[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通俗易懂。如“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评卷考试得分:1分阅卷评析:本考生不知道答题方向,只是凭自己感觉回答“通俗易懂”,这属于口语的作用,后面的举例虽然较准确,但是回答的是“通俗易懂”,所以只能给1分。考生甲答案从“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耍骨头”“迷迷糊糊”等词语可以看出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运用了方言。评卷考试得分:3分阅卷评析:本答案没有回答这种语言特色的作用,同时只回答方言太笼统,所以扣掉1分。考生乙解答此类题型时可从语言的平实、凝练、幽默、深沉、口语、地方特色等方面考虑。通过题干要求,可以明确解答此题的思维方向,问划线部分的语言特色,可以根据“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耍骨头”“迷迷糊糊”等词语来确定答案。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京味儿”),(2分)如“土混混出身”“耍骨头”“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就是典型口语。(1分)通俗易懂,质朴(自然)、形象(生动、活泼)。(1分)(评分细则:答出语言特色2分,分析1分,答出这种语言特色作用1分)品味语言的答题策略一、常见题型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2.某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某段语言有什么特色,请分析。二、解答思路品味语言要做到:1.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叙述语言是如何构成一篇和谐完美的整体的。2.充分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客观性、含蓄性、形象性、生动性。3.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4.学会正确审视作家的艺术语言,正确评价作家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所形成的独特鲜明的语言风格。5.概括语言特点,辨明修辞,明确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可用“一个基点,三个要素”来概括。“一个基点”是指考生要以品味文学语言对文章思想内容或人物形象刻画的表现力为基点,不能漫无边际,信马由缰。“三个要素”是指品味语言的表达艺术应包含三个要素即表现手法、语言特征、表达效果。第一,表达艺术与表现手法是密切相关的,品味语言的表达艺术一定要指出语句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烘托等;第二,赏析表达艺术,要分析该语段的语言特征,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核心,如要点明其语言特征是朴实自然、清新活泼、含蓄深沉或意味隽永等;第三,品味语言的表达艺术,分析其表达效果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常用的鉴赏术语有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深化主旨等。三、答题模式××词语(句子、段落),写了……,表现了……(2010·长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6分)话语的姿态徐坤①那时候,他还只是用眼睛说话。由于家境穷困,不得已,他辍学了,天天到坡上去放羊。乡人邻里常能看到,一个黑黑瘦瘦、大眼睛、光脚板的蓬头少年,腋下夹着一本书,手里挥动着牧羊鞭,率领一群卷毛羊出没在山冈和河边草地上。人来搭讪,他用那一对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抬眼一瞟,就算是打了招呼,过了礼节,而那阴郁的眼神背后及那紧抿的嘴角下边,隐藏的分明是深深的倔强、不甘,一心要挣脱命运摆布的无限奋勇和焦灼。②接着他开始用嘴说话,绷紧的厚唇如遭挤撬的蚌壳一样艰难地张开了。他投的一篇小稿被乡广播站播发,他的命运从此出现转机。他被录用为乡播音员,国情民意大事小事都从他乡音浓重的厚唇里吐露出来。他的双唇开合得很勤奋,很快乐,很艰辛,嘴角常常挂满小泡,唇上的死皮也一层层脱落,但那眼睛却逐渐清澈,完全被茁茁向上的欢欣布满了。③然后他开始用形体说话。被调到县文化馆的他,真正进入了一个喉舌部门,户口编制及其身份等都变得正规了。这时他说话的部位是脊柱,并且是颈椎以下腰椎以上的那一段部位。这一部分的躯体经常是弯曲着的,并且还要时时高低起伏、唯唯诺诺地在别人的语音下振动,卑躬屈膝的幅度要依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定。口和眼等器官这时都已暂时闭塞,从不直言直视地参与肢体运作。他的睫毛永远低垂,嘴角永远上翘且缄默而含笑。而大脑,这时却架在颈椎上面急遽地内部运作着,一刻也未停止过审视、揣度和暗算。④再后来,当上了县领导的贴身秘书以后,他的话语才能就达到了峰巅。这时他浑身各器官开始一同运作,共同加入话语的姿态里来,身、形、步、手、眼配合默契,说、唱、坐、念、打技巧俱全,待人接物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腿到身到,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有什么难事能在他的话下。他的肢体各个部位运筹帷幄,意趣横生,无论是眉飞色舞抑或是愁苦满面都可能是他故意做出来的面相。各门语言这时都已被他修炼得炉火纯青。⑤后来再见到他时,他已用肚子说话了。啤酒肚,蓦地从裤腰以上胸乳以下山包似的凸起,无论何时肚子总是要先塞入对方视觉,如七月怀胎的妇人在向人诉说某种秘而不宣的骄傲。整个身体的重心这时集体后移隐藏开去,只剩两手交叠着,习惯性地抚在肚皮上方。有时是左手压着右手,有时又是右手压着左手,胖胖嘟嘟,长出满手“酒窝”。从前黑白分明的大眼,现在则变得酒汪汪的,夹一些红丝在里面,神情之中有一些心满志得俯视众生的漠然。看不大清楚他的嘴,只有一些朦胧含混的字眼从皮带勒紧的肚脐眼中嗡嗡嗡地传了出来:啊,啊,好,好……从前那个无比机灵的大脑,此刻也似乎躲在漠然的眼神后面休眠。⑥据说,此时他已是撤县建市后市领导班子中的一名要员。小说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语言特点的能力。作答时,要从语言风格、运用的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概括,同时要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答案:①充满讽刺色彩,幽默而辛辣,如“在别人的语音下振动”、“卑躬屈膝的幅度要依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而定”等,令人忍俊不禁。②比喻贴切生动,如“蚌壳”与“七月怀胎的妇人”两个喻体,分别非常形象地刻画出了初出茅庐的青涩、艰难,以及志得意满后的优越感和成就感。③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像“身、形、步、手、眼配合默契,说、唱、坐、念、打技巧俱全”,把人物的圆滑世故表现得淋漓尽致。(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注意每点只写出特色,不分析或分析不到位其外情分别扣2分或1分)分析小说艺术手法有以下三个角度: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考点一”已专门讲解)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的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推荐考题2010·山东高考·20题推荐指数★★★★文章见本专题“考点一”“人和车厂的老板……”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承上启下,上文写
本文标题:板块五--专题二--小说阅读之(二)——品味语言、评析手法和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02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