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全文翻译
一番说教也许老师比学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学生在掌握了英语基本结构和句型后英语学习反而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学生们自然感到惊奇并失望地发现本来应该变得越来越容易的学习过程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学生们并不感到多少安慰,在知道老师在其努力所产生的效果似乎不及一开始明显也会灰心丧气。他发现那些学生很容易去教,为他们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快的用于实践。可现在,他们却面对前阶段中从未学过的大量生词,惯用法显得踌躇不前。他看到学生们在艰难地努力着,因为他们以前认为已经认识的语言现在似乎充满了令人头昏眼花的成语,陈旧用语以及在不同上下文中有不同含义的惯用词组。要想让他们相信他们仍朝着精通的方向发展,他们英语就一定提高是很困难的。并且,只要肯花时间和持之以恒。有些学生在此情况下厌恶地放弃了学习,这并不出人意外;同时,另一些学生仍然充满希望地盼着老师象开始时那样给他们以满怀信心的指导。从教师这方面看,由于往往不得不去讲解一些无法说清楚的东西,他常常会对同事们引用一些谚语权充台阶,比如:你能牵马河边走,马不饮水你自愁,或说得比较尊重对方但语法并不严谨:倒不在乎说什么,关键瞧您怎么说。他的学生则会反唇相讥道:我越学越糊涂。事实当然并非如此。师生们正体验着一种共识,即学习中遇到的较复杂的语言结构在表达思想中并非至关重要,因此也就少有可能立刻派上用场。出于同样的理由,在老师看来,恰当地选择教材变得更困难了。任选一种食品比从品种繁多的菜单上单挑一道在某个特定日子里你想吃的菜要容易多了。界定问题易于找出答案。你可建议学生去讲英语的国家住两三年,这等于撒手不管他们。没有几个学生陪得起时间花得起钱。常言道:广泛阅读是最佳替代办法,但读书也应有所选择。让学生走进图书馆随便拿起他们遇到的第一本书就读,这是无用的。我会这样劝他们;读无需查字典就懂的书(但并非过眼即懂的书),读你感兴趣的书;读时间允许的书(杂志和报纸,而不是长篇小说,除非你能在一周左右读完它);读现在写的文章,而不是二百年前的文章;读得尽量多一些,并尽量记住写作方法,而不要拘泥于令你困惑的个别单词。并且,代之以读文章,你应该听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对教师的劝告也是相同的。我会说:最好不要认为学什么都可以,或任何语言都有用。让学生没有掌握表达方法就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是无益的。正象在山脚下你弃老路而择近道一样,在距山顶不远处你也仍应尽心尽责为他们指一条攀顶之最佳路线。如果你选的路线荆棘丛生,难以举步,全队则需返回,你应另择佳途。你仍是雇用向导和登山专家,总能找到一条登顶之路。第五种自由一小群早期拓荒者为了寻找在他们自己的祖国已不存在的自由,在三百多年前远涉重洋,来到詹姆斯敦和普列茅斯。自由我们今天仍然格外珍惜。它们是:脱离贫穷,消除恐惧、言论以及宗教信仰的自由。如今这些拓荒者的后代以及后来加入其行列的新老移民仍然在美国本土和世界各地为这些自由而奋斗着。与此同时还存在着第五种自由,也是上述四种自由之基石,我们有丢失它的危险。它是达到个人成就顶峰的自由,在法国作家圣?埃克休帕里的作品里,一个破衣烂衫却长得聪明伶俐的阿拉伯少年,经常闲逛于北非某城市,被描写成一个被埋没的莫扎特,他不可能受到训练或培养。这个孩子有自由吗?“在还来得及的时候却得为到培养。你也许很可能有着与生俱来的成为诗人、音乐家或天文学家的潜能,但却不可能被唤醒了。完善自我的自由是一种让每个人把自己的能力发展到最高水平的机会。在美国我们为什么会开始失去这一自由呢?如何为我国的青年人重新获得这一自由呢?它之所以开始从我们身边悄然离去,我认为是由于以下三种误解所导致的。首先是对民主的误解。在费城、一所名牌中学的校长被迫大声疾呼,号召人们反对一种观点,即认为给尖子生吃小灶是不民主的。再如,当孟菲斯的一所教学质量好的私立学校在不久前停办时,一些有头脑的市民力主将其纳入公立学校系统,专门用来培养尖子人才。他们主张要设入学条件并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高级研修课程。然而这项建议竟遭反对,理由是这样做不民主!据此,课程均被定位在中等难度。尖子生未受到挑战,情绪低落,差生也能及格。没有为优等生开设的培优课程,没有每位男女生都必须达到的标准反而带来了民主。其次是对幸福的误解。我们当今文化的取向明白无误地直指安逸和物质享受,更少的日工作小时和周工作日,干得更少,拿得更多,更多的滑头的借口,更少实实在在的要求。反映到我们的学校里,便是精神病医生取代了教鞭。以前用教鞭当然有不妥的时候,如今的精神病医生也功不可没。但趁势是显而易见的。Tourcomprendc’estpardoner(原谅了一切才理解了一切。)我们真的相信较松的标准能带来幸福吗?象某些教育专家建议的,用玩娃娃取代难学的古典文学和数学。这难道是我们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判断吗?无怪乎黎巴嫩驻联合国代表查尔斯·马立克会这样写道:“在西方(美国)普遍存在着道德滑坡。(我们的)领导似乎无从应付史无前例的时代的挑战。”最后是对价值观的误解。这里仅举几项在过去五十年里在师范教育界最具影响的信仰,永恒的真理是不存在的;绝对的道德准则是不存在的;上帝是不存在的。但人类全部的历史却告诉我们:否定这些基本原则,置人或国家于宇宙之中心,将导致使世界瘫痪的整体自私自利。而这恶果却已令人恐怖地初现端倪。阿诺德?汤因比曾经说,一切进步,一切发展均来自挑战以及相应的反应。而没有挑战,当然也没有了反应,没有了进步,没有了自由。因此,首先我们要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最艰深,最具挑战性的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课程。米开朗基罗学画时可不是心不在焉的乱画。莫扎特要是整天看电视,也就不可能在八岁就成为小有名气的钢琴家。正象伊芙·居里和海伦·凯勒一样,他们都是以严格的训练来面对挑战。并且赢得了新的自由。我们可以给我们的男孩女孩们的第二个机会乃是有权失败。“自由不仅仅是一种特权,而且也是一种考验,”德·纽伊写道。一个不允许失败的考验是一种什么样的考验呢?这种自由又将是什么自由呢:美国能为每一位来听上四年高中课程的学生,发张高中文凭。但不管是否学到东西,这个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得越来越小的世界里,我们必须知晓现实主义,并对其保持警觉;而现实主义所要求的标准应是一种要么必须达到,要么达不到的标准。这种说法过于严酷,但也句句是实。如果剥夺了我们的孩子失败的权力,也就是剥夺了他们认识真实世界的权力。最后,我们应让孩子们全面了解我们已经找到的最好的价值。通过把我们的生活与各个时代,可资证明的事件联系起来,通过已经过历史证明为最真实的价值观来评判我们的人生哲学。我们也许能够提供一种充满真理、内容翔实、满足我们的思维,打劫我们心扉、燃起希望之火的,时时萦绕于耳的启示,一种受用终生的启示。这是一个意味着快乐力量和领袖才能的启示—即自由而非奴役。美好生活的秘决这个世纪心理学领域里最重要的发现就是“自我行象”。无论意识到与否,我们每个人大脑中都有一幅关于自己的蓝图或画像。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去注视它,这个心象也许地会显得模糊不清、难以界定。事实上,它也许完全不能被有意识地辨认出来。但它确实存在而且细节分明。这个自我心象就是我们关于“我是哪种人”的自我概念。它是建立在我们关于自己的信念之上的。但这大部分的关于我们自己的信念是在无意识中通过我们过去的经验、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我们遭受的屈辱、我们的胜利以及别人对我们所作出的反应,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对我们的反应等等形成的。通过以上种种经历,我们在大脑中建立了一个“自我”(或是一个关于自我的画像。)一旦某种关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和信念进入到这幅图象当中,就我们自己而言,它即变成了“真实”。我们从不过问它的正确性,而是按此行事,似乎它确实是真的。这个自我心象由于有了两个重要的发现而变成了打开通往更美好生活之门的金钥匙。1、你所有的行动、情感、举止—甚至你的能力—总是与这个自我心象保持一致。简言之,你将按照构想中的你去行事。不仅如此,无论你尽多大有意识的努力或有怎样的毅力,你都不可能有其他的行为模式。一位认定自己属于“失败型”的人们会设法去失败,尽管他有着良好的愿望或意志力,即便有时幸运之神已经来敲门了。一位认定自己是非正义的受害者的人,一位“注定要遭灾的人”,他将总是寻找一些根据去证实自己的观点。自我心象是个“前提”,一个基地或基础,在此之上你建立起你全部的个性、举止甚至你的生活环境。由此,我们的生活经验总象是去证实并因此而加强我们的自我心象。并且,也就视具体情况不同而建立起一套恶性或良性循环。例如,一位把自己看作“失败”型的学校男生,一位数学上很“笨”的学生,将总是发现他的成绩报告单往往证明他判断的正确性。于是他便有了“证据”。一位自我心象为不讨人喜欢的小女孩,会发现在学校的舞会上大家确实老是躲着她。她的的确确是在自寻冷遇。她那一脸苦相、羞臊的举止、过于想取悦别人的心态,或者也许是她无意之间对她觉得会冒犯她的人的敌意,这一切把她本应能够吸引过来的人都赶走了。同样地,一位售货员或一位商人也会发现他实际经历过的事趋向于“证明”他的自我心象是正确无误的。由于有这个客观的“证明”,一个人就很难发觉他的问题正是出在他的自我心象或他对自己的评价上。告诉那位男生他只是“认为”自己无法学会代数。那他就会怀疑你的判断力。他试了又试,可成绩单却总是一样。告诉售货员他挣的钱不会超过某个数字也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他就会拿出订单证明你错了。他太了解他曾怎样艰苦地尝试过并失败了的。然而,就象我们将要看到的那样,学生的成绩和售货员的业务能力几乎是奇迹般地改变了在他们听劝改变自我心象之后。2、自我心象能被改变。大量例子表明无论年长或年幼都可改变自我心象并由此开始新的生活。一个很难让人改变其生活习惯、人格或,其生活方式的原因之一仍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试图改变的努力都是朝着可以说是自我的外围,而不是中心进行的。很多病人对我说了如下的话:“如果你要讲什么‘积极思维’我以前早试过了,只是对我无效。”然而,如果细问一下,我们就会明白这些人所用的“积极思维”或他们想要用的“积极思维”,只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外部情况,或是一些个别的习惯或性格缺陷(“我要得到那份工作”)“以后我要更冷静和放松。”“这次商业冒险会对我有利”等等,但是他们从未想过要改变对将去干这些事的“自我”的看法。耶稣警告我们把一块新布补在旧衣上,或是把新酒倒入旧瓶中都是愚蠢的。“积极思维”不可能被有效地当做一个补丁或拐杖用于旧的自我心象上。事实上,你绝对不会积极地去思考某个具体问题,如果你是对自我持的是否定态度的话并且,大量实验表明:一旦关于自我的概念改变了,其他与新自我相一致的事物就很容易完成,且无需绞尽脑汁。已故普斯科特?莱基曾作过一个实验,也是最早期且最具说服力的实验之一。自我心象心理学先驱之一,他假定个性是一个思想体系,其中所有的思想看上去必须是相互一致、相互协调的。与该体系不一致的思想是被排斥的,不被相信的并且不被用作行动的指南。而与该系统相一致的思想则被接受。在这个思想体系的最中心—核心思想—其他思想均建立在其之上的基础思想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概念”,他的“自我心象”,或他对自己的否定。莱基是位学校教师,因此有机会在学生中检验他的理论。根据莱基的理论,如果一位学习某门功课有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不合适于那门课。然而莱基相信如果你能够改变学生之所以有这种观点的自我认定的模式,他对那门课的态度也会随之改变。如果学生听劝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也将改变。这一点已经被证实。一位写100个词就错55个,并由于多门功课不及格而失去了一年学分的学生,在第二年里每门成绩平均91分,并成为学校拼写最好者之一;一位由于成绩不佳而从学院退学的男生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并成为全优生,一位4次都没通过拉丁文考试的女生在与学校顾问谈了三次话后,拉丁语课程以84分通过了,一位被一个考试机关告之他没有学英语的天赋的男生第二年获得了文学荣誉奖。这些学生的问题不是他们笨或缺乏基本能力。问题在于一个不正确的自我心象(“我没有学数学的脑袋”,“我天生写不好字”)他们认为自己与错误和失败是共存的。他们不是说:“我那次考试失败
本文标题: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全文翻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0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