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红色经典阅读——诗词
红色经典阅读——诗词课程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没有肥沃的诗歌土壤,产生不了伟大的诗人和史诗般的华章。卓越诗人的横空出世,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的文化滋养。于是,煌煌楚骚汉赋,嶙嶙魏晋风骨,巍巍盛唐气象,咚咚大宋声韵,猎猎金元缕曲,一一奔来眼底。吟咏这些诗词,与历史对话。吟咏这些诗词,让民族的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老师在讲解的同时,同学们加入讨论。喜欢的诗句,喜欢的诗人。(用时大约10分钟)一九三六年的冬季,陕北峰峦起伏的黄土高原上,一个人就举起套在灰色棉袄袖子里的右手,指着自己的鼻子,高声向听者——一个美国记者问道:“谁说我们这里没的创造性的诗人?”他的声音提高了一倍:“这里就有一个”从那个时刻向前大约四十年,一个诗人在南国山坳里呱呱坠地从那个时刻向后大约四十年,一个诗人在紫禁城中离开了人世他的诗词,创造着一个世界,也摧毁着另一个世界。他就是毛泽东。•讨论:10分钟1.你对毛泽东和毛泽东诗词了解多少2.你最喜欢的一首毛泽东诗词是哪首3.说明你喜欢的原因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诗词的世界,共同接受一次诗词的洗礼,接受一次红色诗词的洗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2.品味诗词语言,领略艺术风格,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3.在诗词的比较阅读中,进一步认识毛泽东。能力目标素质目标1.引导学在学习中感受毛泽东博大胸怀与豪迈气概,进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2.让学生懂得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及爱国主义情怀。1.组织学生自主选择拓展诗词篇目,自主选题,交流共享;2.开阔阅读视野,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加深对作品的思考、领悟,提高表达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课程内容恰同学少年第一篇章侠骨柔情第二篇章星火燎原第三篇章战地黄花第四篇章而今迈步从头越第五篇章人间正道第六篇章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韶山一个平凡而典型的农民家庭。父亲毛贻昌,字顺生,母亲文素勤(文七妹”),他们继承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许多优秀品德,这些优秀品德,对早年毛泽东性格与观念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十七岁那年,在第一次走出家乡这一人生转折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在不经意间作了一次诗人方式的告别。1910年,即将出外求学的毛泽东,临行前改写了日本一个叫月性的和尚写的言志诗,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第一篇章恰同学少年《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第二篇章侠骨柔情•在革命的旅途中,他们曾相亲相爱相依为命,曾看花前一轮月喝松间一壶酒,也曾因信仰而心中怨念,可爱情在他们的心中从未离去。但现实的残酷,终使两人阴阳相隔。可能,会忘记她的声音,会忘记她的样子。但只要和她有关的那段时光,以及那时光里刹那间的片断,都会成为他记忆中的永恒。第二篇章侠骨柔情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恁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第二篇章侠骨柔情贺新郎·别友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引用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诗句:“挥手从兹去”点化而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屈原《离骚》、《天问》一样,向浩渺的苍穹发出警世的慨叹!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第二篇章侠骨柔情•两首词同样的凄清孤寂、深情款款、儿女情长、催人泪下。•《枕上》有“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别友》有同样的情真意切的“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更有“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这样极端的伤感,甚至伤感得有些任性的句子。•但是,《别友》这首词更有《枕上》没有的气质,那就是革命的豪情壮志,“要似昆仑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李淑一《菩萨蛮》•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第二篇章侠骨柔情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从春天随风飘舞的杨花柳絮获得灵感,然后赋予英魂,让革命英烈飘然至神仙境界,吴刚献酒,嫦娥献舞,演出了“万里青天在为烈士的忠魂起舞”的神奇乐章。第二篇章侠骨柔情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滨江述怀》誓志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第二篇章侠骨柔情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恽代英(1895-1931)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第二篇章侠骨柔情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第二篇章侠骨柔情把牢底坐穿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何敬平(1918-1949年11月27日)第二篇章侠骨柔情《我的“自白”书》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陈然(1923-1949)看着这一张张年轻的脸,他们当中最大的50岁,最小的26岁,历史的脚步走过,他们的面容在这一刻定格,无数豪杰、先烈为之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第三篇章星火燎原如果说“天涯孤旅”中的诗词,向我们展现了侠骨柔情的毛泽东。那么,到了“问苍茫大地”的诗词中,我们看到的又是毛泽东的哪一面?第三篇章星火燎原第三篇章星火燎原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渐成“沁园春”这一词牌。“独立“是一个重要的意象。比较早地使用”独立“意象的是翁宏。他在《春残》诗中说:“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北宋词人晏几道名篇《临江仙》中,创造性地借用了翁宏这两句诗,他写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独立“一词,出现在《沁园春长沙》的开头,它除了有交代写作时间和地点的作用外,更为全诗的抒情奠定了一种大气磅礴、豪放自由的抒情基调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实甫《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在诗思盎然的毛泽东看来,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叶,不正像那可以燎原的火炬吗?在这里,没有一丝的伤感,流露出的是由衷的自豪之情。这两句是对《诗经·大雅·旱麓》中“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化用。并且有了相同的意境。于是便有了“万类霜天竞自由”水到渠成的感喟。“同学少年”,出自杜甫的《秋兴八首》的第三首的一句诗:“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书生意气,挥斥方逑。”,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这里的“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化用。《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犹如大江!’”在这里,毛泽东运用此典故委婉地回答了上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恰到好处,让人回味无穷。第三篇章星火燎原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菩萨菩萨蛮是唐代教坊(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曲名,始于唐宣宗大中初年(公元850年左右)。相传唐代女国(位于下缅甸的罗摩国)来进贡,他们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金饰的帽子,身上挂满了珠玉缨络,称为菩萨蛮队,于是有人制作出了“菩萨蛮”词牌。上片起句用一对偶句,勾勒出凭楼临眺的雄浑苍茫之景:大江茫茫东去,众多支流烟云迷茫地众多支流烟云迷茫地澒洞开去,昏昏沉沉覆盖在广大的中部地区,沉重的铁轨好像一根不尽的钨丝贯穿大江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淫雨霏霏,如雾如霭,诗人的眼前景象辽阔而又迷茫,庞大而难以洞悉。隔江对峙的龟、蛇两山,像一把巨大的锁,钳住了大江和武汉城,把静物写活。下阕,透出了毛泽东对于世事沧桑,雪泥鸿爪之感慨,一代又一代该过去的都过去,而今毛泽东又作游人的一员在此低回歌咏。最后二行诗人把酒酹江以抒壮志,涌动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涛,越来越感受到一种急迫地想立即置身于中心的强烈愿望(因当时共产党处境维艰,国民党占有上风),诗歌在此达到一个最后的高潮,以绵绵思绪和慷慨高歌抵达诗言志的核心,几乎直逼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化用崔颢《黄鹤楼》的上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化自苏子瞻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第三篇章星火燎原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第三篇章星火燎原•血色阴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血色阴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下)第四篇章战地黄花遭遇挫折的环境,有时是天才的坟墓,有时却是伟人向上攀登的阶梯。大事业总会要有大悲大患。大人物经得起大风大浪。晨曦总是在诱惑旭日,星星总是在诱惑黎明,山谷总是在诱惑春风。对坚韧忠诚、奋斗不息的毛泽东来说,中国革命事业对他的诱惑,是那样地强烈,那样地不可遏制。就像大海诱惑江河,就像蓝天诱惑雄鹰,就像原野诱惑骏马,于是,便有了战地黄花的人生观,有了雨后斜阳的审美观。第四篇章战地黄花《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但看黄花不用伤。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1962年发表这首词的时候,毛泽东把上阕最后一句“但看黄花不用伤”,改为了“战地黄花分外香”。本来就比较明朗的心境,更充满自信,传达出“战地人生分外美”的乐观情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刘禹锡《秋词》采桑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第四篇章战地黄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多少诗人写过花前月下,绮词丽语奔眼来,多是些悲欢佳话。“一朝风雨花憔悴,吹落它雪月风花”。诗人毛泽东在戎马生涯中,别具一格地写下了香飘四溢的战地黄花。逆境中的美你还能想到那些和秋天有关的诗句?战地黄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
本文标题:红色经典阅读——诗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46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