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公共安全教育2-《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教案
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教学课题第二讲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教学目标1、基本掌握和简单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的相关技能,进行自救、自护。有报告事件的意识和了解报告的途径和方法。2、掌握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和救助渠道,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3、掌握预防甲流、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4、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5、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常识,拒绝毒品诱惑。6、学习健康的异性交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害。当遭到性骚扰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重点难点掌握和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的相关技能,进行自救、自护。了解报告公共卫生事件的途径和方法。掌握预防疾病方法,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启发谈话:你知道的曾经出现过的大规模聚集性爆发传染性疾病有哪些?什么是公共卫生事件?学生讨论发言:黑死病、疟疾、猩红热、出血热等。师归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社会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因可以由生物因素、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所引起,可以因自然灾害造成,也可以因人为因素造成,如意外事故、蓄意破坏等。2、学校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应该怎样做?讨论发言归纳: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迅速组织救治。尤其是对危重病员,要不惜代价,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抢救,或迅速与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联系,请求紧急医疗救助,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病员在医疗机构的监控之下,使病情能够得到控制或缓解,使危重病员得到及时抢救。其次,要果断消除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致病或致毒因素。要采取果断措施,消除有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致病或致毒因素,使之不再发生作用,有效控制突发事件波及的范围。如疑似食物中毒,要迅速追回已出售的可疑中毒食品及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并立即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中毒食品;如疑似水源污染造成中毒或疾病传播,要迅速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防止继续饮用可疑水源;如发生传染病流行,要迅速隔离传染源,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高传染性疾病患者有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公共安全教育教案第三,要保护现场,为进一步查找原因保留物证。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在应急处置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现场,包括保留剩余食品、饮品、药品及餐具、器具、用具等;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或配合公安部门封锁现场,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因此,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青少年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组织救治,消除可能造成突发事件的致病或致毒因素,保护现场,以有效地进行自救、自护。3、你了解或听说过的公共卫生事件有哪些?后果如何?我们应该借鉴什么?学生讨论发言后归纳:学校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中毒或患病的人数以及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等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次报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学校初次报告后,应迅速报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迅速报告教育部;学校或基层教育行政部门也可以直接报告教育部。青少年学生也要有报告事件的意识,监督学校做好报告工作。第二课时1、什么是亚健康?引导学生发言,归纳: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均处于一种非健康的状态。亚健康的危害是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这些疾病均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开始时表现为亚健康,此时不注意很容易就会发展为真正的疾病。2、如何正确对待亚健康?讨论饭总结:治疗亚健康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学习正确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参加健康体检活动。亚健康与基因分析最新研究发现:人体70%的疾病都与基因异常有关,当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其患病风险就会大大提高。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由于先天的基因体质和后天的外来因素共同的结果,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有关(如:心血管疾病、各类癌症、遗传性疾病、肝炎、肥胖、老年痴呆症等)。基因预防分析服务,通过分析人体基因序列,从根本上了解目前身体的健康状况,提早了解自身的患病风险,进而调整生活或饮食方式,走出亚健康,预防疾病发生。3、亚健康属于非疾病状态,要摆脱亚健康状态,主要不是靠医生的诊治、药物的疗效,而是要靠自己主动自觉地去预防进行自身生活规律调节。如何预防和治疗亚健康?讨论归纳:一是均衡营养。脂肪类食物不可多食亦不可不食,因为脂类营养是大脑运转所必需的,缺乏脂类将影响思维,但吃得过多也会影响心脑血管健康;维生素要多吃,人承受巨大的工作、心理压力时,所消耗的维生素C将显著增加;适当补充灵芝与钙,可安神。公共安全教育教案二是保证睡眠。睡眠应占人类生活的1/3时间,它是获得免疫力的最佳途径。三是让心宽松。人难免有很多烦恼,必须应付各种挑战,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调节维持心理平衡。四是晒太阳提神。在上午光照半小时,对常处于萎靡状态有忧郁倾向的人很有效。五是了解生理周期。每个人的生理周期不一样,找出自己精力变化曲线,然后合理安排每项活动。六是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不能一直处于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中。七是午后打盹半小时。八是每周远离喧嚣的都市一次。郊外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较高,能调节神经系统。4、什么是心理危机?导致心理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发言总结:心理危机是指人在面临自然、社会或个人的重大事件时,由于无法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己的感知与体验而出现的情绪与行为的严重失衡状态。高中时期是生理与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高中生,一方面,由于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使大家知识面宽、自我意识强,有活力、有个性、有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大家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以及校园相对封闭的氛围、紧张的学业压力,导致其心理相对孤独、孤僻、浮躁和敏感,自我中心意识强,团结协作能力弱;自我期望水平高,挫折面前应变能力低。于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尊与自卑同在,理想与失落并存。一遇到某种诱因,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走向极端,从而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5、如何应对青少年心理危机?应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危机,发现有苗头就要组织危机干预,早预防早发现是最好的办法。首先要把生命教育贯穿始终,青少年学生越是面临压力,越要强调生命价值、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要以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为核心,不要把眼光只盯在成绩的增长上,而要关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经常和青少年学生讨论人生大事和人生经验,在交流中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进行危机应对手段教育。最后,心理教育、心理健康应先从父母开始,然后是教师,最后再到孩子身上。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尤以抑郁症最为突出。在抑郁症爆发之前,青少年会产生自闭、精神困顿等不良症状。现在部分青少年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遇到困惑的时候,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所以,培养的青少年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很重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学生应主动向家长和学校的老师反映自已的困惑,以便及时进行疏导或进行心理教育。学校中设立的心理辅导电话热线、心理辅导室、心理信箱及社会上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都是很好的救助渠道。第三课时1.了解与认识甲型H1N1(1)甲型H1N1的症状:这种病症状类似感冒,患者会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有报道说,美国2009年疫情中发现病例的主要表现是突然发热,咳嗽,肌肉疼和疲倦,其中一些患者还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墨西哥发现病例还出现眼睛发红,头痛和公共安全教育教案流涕等症状。湘雅医院感染科主任,博士生导师谭德明教授表示,青壮年体内免疫力太强,反而会导致抗体反应过于激烈,形成“红细胞激素风暴”,使肺部组织严重受伤害。所以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而不是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老人和儿童。(2)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口腔,鼻,眼睛),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等途径传播。2.辨析与矫正,判断下面的同学属于什么疑似病例?为什么?(1)A同学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和水疱疹。(2)B同学表现为发热,手,脚,口腔分别出现红疹子,又痒又疼。(3)学生讨论。(4)教师小结:上述A同学就像我们班的贺楚毓同学的症状类似,只不过她当时身上没出现水泡,以为是感冒,打了两天针后才出水痘。而B同学就是轻微的手足口病了。这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难分,一旦发现不适需及时报告老师,这就是我们每天为什么都要坚持的晨检和午检,就是要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3.防护与拓展甲型H1N1型流感的预防措施:(1)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的机会。(2)保证健康饮食及充足的睡眠,勤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定期服用板蓝根,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可做茶饮。也可以用学校发放的预防传染病的药单抓药坚持服用。(4)注意类似临床表现,引起重视。特别是突然高烧,结膜潮红,咳嗽,流脓涕等症状。4、了解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每个人都掌握预防艾滋病常识,注意以下事项,就可以把传染艾滋病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艾滋病的预防措施:①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不要有婚前和婚外性行为;遵守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婚前一定要知道对象是否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遵守政府法令,不搞卖淫嫖娼;②不到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和美容店去理发或美容;浴室的修脚刀一定要消毒,刮脸刀、电动剃须刀必须每个人自备专用,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必须每个人一把;③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眼、纹眉、纹身;④怀疑自己或对方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时坚持使用避孕套;⑤不以任何方式吸毒,有毒瘾者暂未戒除前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⑥医疗时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检查、治疗器械;不到消毒得不到保证的诊所、医院去打针、拔牙、针炙或手术;儿童打预防针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在救护流血伤员时,要设法防止血液直接沾到自己的皮肤或粘膜上;⑦不要擅自从国外带入血液制品,不要使用未经检验的进口血液制品;有必要输血时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公共安全教育教案体检验合格的血;⑧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不要怀孕。5、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在我国已是客观存在。随之而起的是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对其患者的歧视。其实,艾滋病的传染性很弱,且有一定的传播途径,一般工作和学习上的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感染者有很长一段时间无症状,他们需要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学习。因此,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应不惧怕,不恐慌,不歧视;以人道主义精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只要按照预防艾滋病的措施行事就不会受到传染;医务人员不得拒绝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服务。维护艾滋病感染者的正当权义,是我们对艾滋病感染者起码的关爱。第四课时1、如何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讨论归纳:青少年的许多不良习惯都是在不自觉中形成的。习惯一经形成,如不及时加以纠正,重复出现一次便是一次强化,慢慢便会成为极难改变的恶习。青少年时代形成的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到了成年才想去改变就很难了。不良习惯会给人一生带来许多不利,不仅妨碍工作和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形象。青少年年龄尚小,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好时机,也是纠正不良习惯的好时机。据研究,我国前十位死因疾病中,不良
本文标题:公共安全教育2-《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4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