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总复习(全)
高考·现代文阅读授课老师谭伍荣高考·现代文阅读•解读考试说明•交流教学体会•其他——阅读延伸解读考试说明•考什么?•怎么考?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什么?通过高考试题具体解读《考试说明》怎么考?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指代义。②修辞义。③近义词的差别。④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例一•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门》2001年)例二•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B.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铷“小室”实现慢光研究》2000年)例三•.第一段有三个用黑体字和序号标出的“内容”,它们的所指是否相同?答:①和②______。②和③_______。①和③_______。(《〈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1997年)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不同于字面解释,常表现为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和作用的分析•重要句子通常有以下几种特点:①总起句、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②统摄全篇的句子,即“文眼”③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例一•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1)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门》2001年)例二•第四段中,佩蒂说:“一天生产350吨而不是1000吨纸浆”,他要说明的是:A.纸厂规模缩小B.纸张成本降低C.产流程简化D.纸浆产量减少(《造纸新工艺研究》1996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是对信息搜寻、辨别及提取的过程,这是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手段。•整合是指对信息按照题目要求加以组合加工的过程,这是答题的重要手段。——筛选与整合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能力。例一•第二段中提到“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所指的一类人是(不超过20字)(《贝多芬之迷》1996年)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清结构层次(段与段之间的及一段内部的)•结构的分析,思路的把握在阅读题中的考核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隐性的。•在解题的过程中,对语段的层次、思路的把握能使答题全面。例一•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长城》2000年)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历史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唯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例二•在文中的空格中填写词语(《青菜》1993年)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的朴素的额光辉照耀我。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汇,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那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馨。……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引导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的弯下腰来想你致敬。我的手轻轻抚摸你洋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要长出根来,努力扎根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既又,既又,既又吗?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赐给我你蓬勃生机和一切美德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和概括常表现:具体的——抽象的、形象的——直接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有时指的是全文的,有时指的是文章的某一部分的,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审题。例一1.从文中看,身上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2.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乡土情节》2003年)例二:•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雁阵》2004年春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结合文体特点分析。•抓关键句加以体会。•联系背景整体把握。——该能力点的综合性强,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例一•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长城》(2000年)例二:•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创造宣言》1999年)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推断和想象,是通过对原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斟酌而进行的,是一种有限制的想象。•“想像”以往的高考试题中不曾出现过,“推断”出现在客观阅读题的最后一题。例一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令》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铜奔马》2001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形象可以是人物、景物、意象等。•语言常表现为作品的语言风格。•表达技巧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特点等。——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除了能分辨,更要能分析其作用。例一•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不超过12个字)例二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B)A.作者从“黄云间的归鸿”联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苏武牧羊的北海”,借飞鸿作为悠悠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B.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代指阵亡的将士,更加重了回顾历史时的凄婉的色彩。C.“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万寿无疆”,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是对闭关锁国政策辛辣讽刺。D.“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归来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作者对历代封建王朝和亲政策每每遭受失败的痛惜和反思。E.文中描写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登上烽火台后喜不自禁的细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内心的喜悦。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在试题中往往以选择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如果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就应注意辨证地分析。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三项是()A.玉簪花的芳香有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点惰性。B.本文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想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吧。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生活的人生态度。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凡之想。E.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成绿波,使人联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和深邃的时间感。F.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的写出玉簪花所散发出来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例二•本文对《庄子》的一种解读,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解读考试说明建议:•教师、学生都要认真解读《考纲》——《考纲》对考试有指导作用,是出题、解题的依据。(选题的典型性、解题的科学性)•《考纲》的学习必须具体化高考·现代文阅读•解读考试说明•交流教学体会•其他——阅读延伸教学体会•悟——感知过程•练——巩固过程•通——“公式化”过程如何复习?悟——感知过程•选择典型练习•研究标准答案•总结方法步骤选择典型习题典型1、选用高考试题。2、选择各种类型的的试题•文体的选择•解题思路的选择文体的选择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微型小说年度文本选材1996造纸新工艺研究自然科学1997颅脑与肠脑研究自然科学1998转基因作物研究自然科学1999动物及人类冬眠研究自然科学2000铷“小室”实现慢光研究自然科学2001铜奔马正名社会科学2002沙尘暴自然社综合2003地球变暖自然社综合年度文本文体1996贝多芬之谜论文1997《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论文1998报秋散文1999创造宣言论文2000长城散文2001门散文2002话说知音散文2003乡土情节散文2004雁阵(春季)小说文体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文体——注意训练的全面性•关注高考试题文本近年来的微调——注意训练的针对性•体会高考选材的特点——注意选文时代性。解题思路的选择比较①:《青菜》与《报秋》《青菜》与《长城》《长城》与《创造宣言》比较②:《长城》与《门》《人·鬼·兽》与《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话说知音》与《乡土情节》《青菜》与《报秋》•为什么写孩子拔狗尾巴草,摘灯笼草,在黄瓜上刻小伙伴的绰号?•在第三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有什么作用?《青菜》与《长城》•本文用第几人称写青菜的?这种写法对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运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第六段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长城》与《创造宣言》•这篇散文中,(1)对历史上的长城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创造宣言》节录……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正因为如此,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和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长城》节选《报秋》与《门》•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怅然?•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夏长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的阔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了得!……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躁中。怪谁呢,难回答。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
本文标题: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型总复习(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5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