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反射与自动反应的检查和评估
反射与自动反应的检查和评估(一)原始反射是婴儿特有的一过性的反射,原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1.拥抱反射theMororeflex检查方法:以使头相对于躯干向后下落约30度的办法最有效。取仰卧位、头居中、上肢放于胸前。检查者一只手放在头的下方,另一只手放在躯干下方,然后使婴儿取坐位,手突然从头部撤离数厘米,使头向后下方落约30度左右观察出现的反应。检查者的手不能离开头下方,以便稳住头。或用拉手法,将小儿两肩拉起,使背屈,但不离开床,突然松手。反应表现:由于头对于躯干的位置突然发生急剧变化而产生上肢的伸展与外展,双手张开并哭泣,接着上肢交叉屈曲并在胸前抱紧、内收和下肢伸展的反射。临床意义:在出生后2-3个月时本反射的反应最强。以后反应逐渐减弱,到出生后5-6个月时已不存在。早产儿可稍延长。出生时未见此反射表明中枢神经系统整体功能低下,持久存在可认为有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若反应不对称,则/或者有大脑一侧障碍或四肢的周围神经损伤或障碍侧肌群损伤。拥抱反射延迟则会影响头部的控制及座位的获得以及更高级的发育的获得。2.交叉伸展反射crossedextensionreflex检查方法:取仰卧位,头居中。伸展一侧下肢,按住膝部,然后用另一只手使劲压迫脚掌或给与刺激,观察对侧着肢体的反应。反应表现:对侧肢体会出现屈曲、内收、伸展,也常伴有足趾的伸展与外展。临床意义:出生2个月后消失,先消失内收,后消失屈曲。反射延迟时会影响小儿的姿势,不会出现先下肢的良好交替运动,并且不能用交替方式行走。3.足底抓握反射plantargraspreflex检查方法:取仰卧位,头中立位,用拇指压迫小儿的脚掌。取立位时,由于与支撑面的接触压迫,也可产生足趾屈曲。反应表现:足趾屈曲并试图抓住目标物体的表现。临床意义:此反射9个月消失,本反射不出现或持续存在,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低下,或者感觉运动系统的功能不全或缺损。反射不对称说明有单侧脑损伤,反射消失意味着有脊髓的损伤,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独自完成站立于步行。4.躯干侧弯反射trunkincurvationreflex检查方法:使婴儿俯卧在手上获支撑台上是沿后脊中线外侧约2-3厘米处,从第12肋之髂嵴用手指轻划。反应表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临床意义:此反射2个月消失。反应不对称可能有脑障碍,反映持续存在往往为手足徐动型脑瘫儿,影响患儿的坐立行走时躯干的稳定性及头部的稳定性。5.新生儿的阳性支撑反射neonatalpositivesupportingreflex检查方法:检查者将手放在腋窝处支撑,将躯干和下肢与接触面垂直,并使足与接触面牢牢的接触。反应表现:双下肢伸展支撑体重,但一般只能支撑体重的一部分,髋关节及膝关节有一定的屈曲或伸展。临床意义:生后2个月消失。此反射不出现或延迟均影响患儿将来的站立行走。6.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tonicneckreflex,ARTN检查方法:患儿仰卧位,用视觉刺激引导头向一侧转,或检查者将患儿头转向一侧,观察四肢的姿势。反应表现:枕向侧上、下肢屈曲,颏向侧上、下肢伸展,如同拉弓射箭样典型姿势。临床意义:生后1-2个月反应最强,到6个月时消失。此反射延迟则不能获得姿势的对称性,也就会影响正常对的运动发育,影响双手正中位的发育。ATNR优势的婴儿在俯卧位及仰卧位时不能对称的抬头,也不能伸手抓物品及以正常形式翻身、坐、走。此反射的持续存在则几乎不能发展到所有重要的运动阶段。7.手抓握反射检查方法:患儿仰卧位,头居中。检查者由尺侧将食指轻轻插入小儿手掌,轻按手掌面。反应表现:首先出现的是由手指快速屈曲与内收构成的捕抓相,然后使有手指持续屈曲构成的握持相。临床意义:生后4-6个月消失。抓握反射延迟的患儿,放、握物体均困难,一旦握住又难以松开。8.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检查方法:常用手支撑小儿腹部,让他在俯卧位姿势下。头足下垂。先屈曲头观察四肢反应,然后使头伸展观察四肢变化。反应表现:头屈曲时,上肢的屈肌张力占优势,下肢的伸肌张力占优势;头伸展是则正相反,上肢的伸肌张力占优势,下肢的屈肌张力占优势。临床意义:STNR在6个月龄出现,8-12个月龄消失。消失延迟是从站立到做夏季步行均会有一定困难、持续存在的支配型STNR也许会产生脊柱的屈曲变形。9.觅食反射检查方法:取仰卧位、头部居中。检查者用食指分别轻柔地绕口周围皮肤、外侧面颊、上唇、下唇。反应表现:口周围经轻度触觉刺激后,则舌、口、头会转向刺激部位,并产生头的伸展、屈曲以寻觅和吸吮乳头的反应。临床意义:生后3个月觅食反射消失。生后未出现此反射或反射延迟,意味着中区神经系统受到全面抑制或感觉运动功能发育不良。反射不对称则表明有一侧脑或颜面的神经肌肉障碍。10.吸吮吞咽反射检查方法:取仰卧位、头部居中。检查者将食指放入小儿口中诱发反射。反应表现:检查者能感觉到很强的有节律吸吮运动。临床意义:生后2-5个月,逐渐减弱消失。没有出现此反射或反射减弱,会使获得营养能力下降,也会妨碍正常的口腔感觉刺激。若反射延迟则会抑制自主性吸吮动作发育,也会使以后参与构音的舌头运动障碍,即会抑制自主吸吮运动、产生构音障碍。(二)自动反射自动反应是身体的位置在空间发生变化时、颈部和躯干主动恢复正常姿势的反应。中枢位于中脑和间脑。大部分在原始反射消失以后(5-6个月)出现,终生存在。包括翻正反应、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1.翻正反应(1)迷路性翻正反应检查方法:遮住小儿双目,检查者将手插入婴儿的腋下,使婴儿的头与身体保持垂直于桌面,使小儿躯干倾斜,此时对迷路耳石的刺激,由此产生颈部肌肉的收缩。反应表现:小儿躯干倾斜时,其头部在空间保持直立位、或使头回到正常直立位。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出现、持续终生。出现延迟,则说明是发育不良或病理状态。(2)视翻正反应检查方法:检查者观察患儿在俯卧位、仰卧位、坐位、立位下头的运动。观察头的控制状态。反应表现:在睁眼情况下使头部在空间保持直立位、或使头回到正常直立位。临床意义:若无头部控制,则不能在没有帮助情况下达到坐、爬、立、行。若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可强烈控制此反应。(3)躯干翻正反应检查方法:仰卧位,是下肢和骨盆向一侧回旋。反应表现:小儿主动将头抬起。翻至侧身位后,由于皮肤的非对称性刺激,身体又主动回到仰卧位。临床意义:生后2个月出现,持续到5岁为止。若见不到此反应,说明处于病理状态,会延迟小儿的运动发育。(4)颈翻正反应检查方法:仰卧位,头转向某一方向时观察躯干的运动。反应表现:头转动后,接着胸廓转动,然后骨盆亦转动。临床意义:在ATNR消失后,10个月时出现,持续到5岁。若一侧比另一侧反应强,则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病态。若无反应则会缺乏身体的旋转模式。2.平衡反应是身体为保持、控制重心于稳定位置而做出的自动反应,也是皮质水平反应。(1)倾斜反应检查方法:让患儿在支撑面上取俯卧位、仰卧位、坐位、膝手位或立位,分别向侧方、后方、前方倾斜。反应表现:患儿头保持立直,向左慢慢倾斜时,右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向右慢慢倾斜时,左侧上、下肢外展、伸展。临床意义:俯卧位反应在5个月时,仰卧位及坐位反应都在7-8个月时,膝手位在9-12个月时,立位在12-21个月时出现,均持续终生。应出现倾斜反应而未见到,说明发育迟缓或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2)防护性伸展反应A.上肢检查方法:前方防护反应是沿前胸抱住婴儿,保护在水平俯卧位,然后突然使婴儿头部及上躯干倾倒;侧方防护伸展反应是用力推被检查者的一侧肩至完全失去平衡程度;检查后方防护伸展反应时,将小儿双下肢放在前方形成对称坐位,然后用力向后推小儿使失去重心。反应表现:前方防护反应,可见到肘的伸展及肩的屈曲,也可有手指的伸展与外展,一旦双手触到支撑面上,小儿会用伸展的双臂来支撑。侧方防护反应,可见到双腕、肘的伸展、手指的伸展、手指的外展、伸展及肩关节外展、手接触到支持面后会诱发阳性支撑反应。后方防护反应表现为双上肢向后方伸展。临床意义:前方防护反应生后6-7个月时出现,侧方防护反应在生后7个月出现,后方防护反应在生后9-10月出现。持续终生。此反应欠缺或发育延迟,说明有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出现不对称反应时,说明有脑的一侧障碍或周围神经及肌肉障碍所致。B.下肢检查方法:垂直抱住小儿,快速使脚落向支撑面。反应表现:可见膝关节的激素伸展,可同时伴有髋关节外展及外宣以及踝关节的背伸。临床意义:下肢的防护反应在申购4个月时出现,持续终生。缺乏此反应,说明有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或发育不全,也可能是周围神经、肌肉障碍所致。C.视放置反应检查方法:保持小儿身体于垂直位,并已向支撑面,让婴儿的一条腿洁净桌子边缘,并用足背向上轻擦桌子边缘、观察腿的反应。反应表现:可见下肢屈曲,然后伸展;当躯干接近支撑面时,上肢先屈曲、手腕伸展、手指伸展、外展,最后伸展上肢。临床意义:此反应3-5个月时出现,持续终生。生后5个月以后仍未出现此反应,可视为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全面障碍或感觉运动障碍。其他反射检查包括前反射和深反射。经常的病理反射有踝阵挛、巴彬斯基征等。
本文标题:反射与自动反应的检查和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05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