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67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会专题研究和部署文化建设问题,对于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不断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尽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的精神,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切实做到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与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和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二是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三是与落实学校十二五规划和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结合起来。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工作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师生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加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建设为重点,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加强德育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和辅导员的积极作用,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发挥文化育人和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牢固树立文化育人理念,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加强诚信和法制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后备力量,鼓励学生参加文化建设活动的社会实践,鼓励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工作;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巩固和拓展文化育人的新平台、新阵地。三是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挥学校社科联的作用,以学校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为依托,积极促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整合,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建设发挥学科优势、具有学校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参与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学科体系、科研方法创新,着力推出一批有较高水平和影响的成果。四是要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文化志愿者队伍,主动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领域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文化现象、文化规律、文化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及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内文明窗口和文化高地,引领区域文化建设和发展。五是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校园网等媒体平台,宣传全会精神和部门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努力营造以文化人的良好氛围。通过宣讲会、讨论会、座谈会以及举办研讨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分层次、有计划地组织学习教育活动,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精心安排广大教师学习、讨论全会精神,不断激发广大教师献身文化传承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化学生对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理解,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实践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再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院校,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集群,它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大学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和社会主导文化一样,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对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素质教育的强劲动力。显而易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一、校园文化建设应把握正确指导思想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因此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充分体现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要求,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武器,是全党的智慧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个复杂系统中的核心和灵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标志,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才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既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既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尺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最活跃的地方,是思想、学术、文化交汇的重要场所,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交锋最激烈的阵地。所以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各种学术观点讨论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认真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决不允许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校园文化建设应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归根到底是建设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遗产,从根本上规定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最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培育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当前要着重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强化青年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所以,我们在构造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时,要注意民族精神的传承,并积极探索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选择各种重要节目,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我校有着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嘉庚爱国主义精神、校训诚毅精神、革命传统精神等,都值的进一步深入发掘整理,不断扩充内涵,提高宣传教育成效。学村的各种纪念场馆、校史陈列室是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陶冶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操是不可多得的教材。学村原有许多建筑楼群的命名,也沉淀着十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三、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优化育人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也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必须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到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开放化、多样化和现代化,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尤其在校园建设风格的设计上,校园审美色彩的铺垫上,校园音乐的选择上,师生着装的规定上,教室空间的布置上等都应充分考虑自然与人文兼顾,活泼与庄重兼顾,整齐划一与体现个性兼顾。同时要注意精心选择制作一些有典型教育纪念意义的雕塑,画像、名言警句、标语口号等,以衬托校园的整体育人氛围。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谐的人文景观,能够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并在求知、求美、求乐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对师生员工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四、校园文化建设应主动适应时代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的特征,成为新文化、新思想的策源地,这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真理的校园精神和民主、开放、丰富、生动的校园文明,从而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到支持、引导、幅射的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要有利于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引导,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校园文化去熏陶教育学生。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要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够满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五、校园文化建设应积极体现创新精神创新是一切先进文化的基本特质。任何一个时代都产生、孕育自己时代的文化,任何一种先进文化都反映着社会进步的目标和方向,既是前人思想认识的升华,又是时代精神的凝聚,既是一个批判继承前人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超越、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代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技术更新不断加速,一个国家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技术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大学校园是人才荟萃地方,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体现强烈的开放性、先导性、前瞻性和独特性,以创新思想为先导,以创新制度为保证,以创新内容为核心,以创新实践为动力。以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各种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途径,努力构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创新系统。在更高和更新的层次上发展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沃土和催化剂。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只要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揽全局,相信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高文兵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校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认识文化发展的规律,注重文化内涵,形成自身鲜明的文化特征。二是要明确当前文化建设的原则,归纳各方意见,把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当代大学的责任与担当相结合。三是要发挥党组织的功能、加强党的模范带头作用,响应党的号召,鼓励积极的文化创作,打造富有中南特色的校园文化。他强调,长期以
本文标题:67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0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