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
(一)政府建设主题创新政府管理保障跨越发展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方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然而,个别地方政府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全能型思维,决策拍脑袋,追求大排场、好大喜功等现象。这些老旧的、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极大地阻碍了我省的跨越发展。因此,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为我省跨越发展提供保障已是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创新政府管理需推进行政审批改革。行政审批部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受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管理方式、工作习惯的影响,一些部门没有主动压缩审批环节,部门内部审批程序过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引起群众的不满和误解,致使干群关系不睦,政府公信力降低。新形势下,政府应创新工作方式,精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缩减审批时间,切实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创新政府管理需做到决策科学民主。政府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行为的成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是提高政府决策准确性、降低决策失误概率的前提。因此,政府决策要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程序,广泛发扬民主,大量收集信息,充分研究论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决策精度。还要通过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做到决策民主化。创新政府管理需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当前,我省政府绩效评估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统一、重评价轻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结果运用不规范等问题。而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对于创新政府管理、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效能建设、完善预警机制、规范绩效评估、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步上新台阶。“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追赶者利用后发优势奋起直追,进而实现跨越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国际潮流,而且势在必行,可谓“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创新政府管理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政府管理需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做到决策科学民主、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从而为我省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大学生村官”并非政策失败针对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一事,社会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有肯定的,认为这是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重视,开辟了就业新渠道;也有质疑的,觉得大学生在农村发挥不了自己的特长,埋没了大学生的所学;更有甚者,认为当今农村最需要的不是大学生,这项政策是失败的政策。然而,作为新事物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本身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对于国家而言,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决策计划,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国家出台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是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的全局高度审时度势的一个双赢战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需要拓宽就业渠道。随着高等教育连年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相应地就业压力成倍增加。在农村开辟大学生就业岗位,虽然不能彻底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大局面,但毕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为大学生增加了一个新的选择。并且还可以从此形成良好的导向,引导全社会开辟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渠道,大学生村官政策,将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提高村干部素质乃当务之急。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国内不少地方已经涌现出一批比较先进的农村,在这些村子里农民生活水平比城里的还要高,各项事业发展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标准。但就全国范围而言,这些毕竟是星星之火,并未形成燎原之势。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投入之外,更需要当地农村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自我发展,而这离不开高素质的村领导。选派大学生任村官,正好可以适应这一需要。大学生村官能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拔干部需要那些实践经验丰富、能力强的人,特别是在基层一线锻炼过的年轻干部,选派一批大学生到农村接受锻炼,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成长,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储备大量的人才,为国家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现今社会物欲横流,很多人认为年轻人娇生惯养,不能担当社会的主角。大学生村官下基层,正好弥补了其长期徜徉于校园没有吃过苦的缺陷,为他们认识自我提供了一面镜子,也能让大学生村官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农村迎来更多大学生村官的同时,我国也必将迎来一个焕然一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读书·为人·做官读书影响着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旺和发达,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温家宝曾高屋建瓴地指出,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是政府的执政者,更是人民的公仆,不读书、不善于读书、读无用书对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更大。因此,公务员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做好人、做好官。读书是公务员学会做人、提升自身修养的内在需要。无论是一名刚刚进入政府机关的公务员,还是已经在公务员岗位上奋战多年的领导干部,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公务员,要想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首先要先学会做人。读书,不仅使人能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人修身、养性,使人明智、明事理,使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当今公务员中庸俗之气、浮躁之气、享乐主义日益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公务员自身修养不够。因此,作为一名公务员,要多一些书卷之气,用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政治水平和思想高度,做一个优秀的人、高尚的人、有内涵的人。读书是公务员学会做官、提升执政能力和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保证。现代政府管理活动与公务员的读书学习有密切的关系,公务员的读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当今公务员系统中存在着很多公务员说的话群众不爱听和不想听、公务员做的事群众不满意、不支持的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公务员执政能力不够。因此,作为一名公务员,要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和文山会海,抽时间多读书;要提高对书籍的认识和学会辨别书籍,多读好书、有用的书;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知识、思想觉悟的提高与工作能力的提升统一起来,善于读书,用读书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读书可以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作为公务员,要提高自身修养、提升工作能力和增强执政水平,做群众称赞的好人、好官,就需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将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和一种精神要求,为推动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根治干部“脱水”症要“动起来”我们常把“干群关系”比如“鱼水关系”,寓意则在只有两者达到平衡,才能相互促进,长久可持续。回顾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90年光辉历程,无一不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而推动社会发展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离开了群众路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力量支撑。当前,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十分强调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放在首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基层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服务人民群众。然而,不可否认,有少数的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在工作和实践中忘记了党的群众路线,自己拍脑门决策,按自己的好恶办事,不考虑实际情况、不考虑群众的愿望。还有少数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办事不公,执法不严,亲人熟人好办事,一般群众难办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也有一些干部缺乏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主动性,身在群众却不能心系群众。脱离群众的干部就像人患上“脱水”症一样,时间长了就会有“生命危险”。长此以往,干群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干群关系就会越来越差。因此,根治干部“脱水”症就要真正“动起来”。根治干部“脱水”就要“身”动,保证与群众零距离。只有“身”入群众的实践中,才能“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准确掌握一手资料。只有面对面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真正贴近群众需求,关心群众疾苦,回应群众关切。只有与群众“零距离”,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症下药,制定政策时时有的放矢。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根治干部“脱水”就要“心”动,实现与群众零阻碍。“心”动就是要调整心态、放下身段,对群众不抱怨、不指责、不看低,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汲取蕴藏在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生活环境中不熟知的社会知识和实践阅历,使得各项决策和措施更加实际可行,更加符合群众的意愿,有效的促进生产力。根治干部“脱水”就要“脑”动,确保与群众零矛盾。“脑”动就是干部下基层不能只靠“耳朵听”,不能汇报什么就反映什么,要头脑冷静,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停留表面,要用洞察力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辨析力去表辨别事情的真伪,从群众利益出发,遵循发展规律,妥善处理问题,逐步实现“矛盾归零”。“身”动、“心”动和“脑”动,就是践行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只有真正“动起来”,才能稳固群众基础,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根治脱离群众的病症。落实民生责任建设民生政府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产生波动,群众生活遭遇“严寒”。越是寒冬越需要温暖,越是困难越需要政府和人民团结起来,共克时艰。应对危机,最重任务在民生;改善民生,最大责任在政府。在应对危机中落实责任、改善民生,不仅是为百姓雪中送炭,解决燃眉之急;也是建设民生政府的要求,必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出物质利益是人的首要追求。民之所思,政府所行;民之所忧,政府所急。一个人民的政府,理应把人民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改善民生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政府是全体人民的政府,做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全体人民平等享受社会福利,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责。责任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正视长期以来民生方面的欠账,关注当前百姓民生方面遇到的困难,真正按照民生政府的要求,落实民生责任、履行民生职能,加大民生建设力度,突破社会保障瓶颈,实现“既保当前增长,又促长远发展”的目标。就业是当前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改善民生必须大力促进就业。据统计,我国现有700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存在大量下岗人员和失业农民,还有80多万大学毕业生待业。由于就业是居民收入的基本来源,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制约消费和经济增长。要保增长、促发展,就要把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扎扎实实做好就业服务,扎扎实实为企业发展服务,努力以企业发展保证就业,以职业培训促进就业,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发展生产扶持农民就业,优先保障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困难人群就业。社会保障不足是影响消费的主要障碍,改善民生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由于过去一个时期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支出过大,加剧了社会不公,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并造成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的一大隐忧。落实民生政府责任,必须充分履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要把民生领域作为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大力推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偏远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延伸。通过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分布,满足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减轻群众社保负担,消除群众后顾之忧,打牢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政府民生责任的落实应有制度保障,改善民生必须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改善民生是执政为民宗旨的体现,是政府的一项政治责任,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不允许任何部门或工作人员不作为。要落实行政问责制,引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改善民生的作为与成效开展监督检查,对不作为者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鞭策和推动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在困难时刻,政府是群众的主心骨。只要政府切实履行民生责任,始终与群众休戚与共,接受群众的检验,就能把群众紧密团结起来,利用好危机中蕴藏的机遇,把经济社会带入加速协调发展的新境界。让“潜规则”在完善的法治体系面前失效行有行规,国有国法。合理正当的规则,是保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为经济和社会提供
本文标题: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经典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2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