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述评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述评摘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诸子百家思想中,大多运用于治国之道,为明君为贤臣的道德标准上,制定法律规范社会秩序,管理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强调以人为本,君主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虽然未形成系统的思想,但对现代管理仍有重要的影响力。关键字管理思想儒家法家道家0、引言管理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活动,小到管理个人,制定自己的日程,规划自己的人生;大到管理一个国家,使其合理有序的运转。中国很早就出现管理思想,并且在春秋时期达到鼎盛,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础,后来的杰出管理思想家大多都是进一步完善这一时期的思想。其中儒、法、道三家作为代表,传播最为广泛,研习者众多,一代代流传至今。但他们的管理思想还不能被称为科学,其属性属于经验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治国之道、为君之方、作吏之规,并未总结成为系统的哲学思想。儒家首先提出人性本善的基本假设,进而提出仁政、德治、礼制的管理方法,最后提出要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目标。法家首先提出人性本恶的基本假设,进而提出法制、刑治的管理方法,最后提出要达到崇君权和富国强兵的管理目标。道家首先提出人性自然的主张,进而提出无为而治的管理方法,最后指出要实现的管理目标是至德之世。1、儒家的管理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仁政德治论。作为利益一元化管理体制的维护者,积极主张恢复周王朝初期的管理模式,并赋予了自己的理想于其中,在“人性本善”的前提下提出了以仁政、德治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模式。1.1仁政孔子提出“仁”,克己复礼为仁,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不止,孔子周游列国,向诸侯国王提出仁爱的思想,希望国王能够以此管理国家,拯救人民于水火。孟子依此提出“仁政”。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为了说明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又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1.2德治儒家主张施仁政,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认为“苛政猛于虎”。儒家倡导用道德感化的方式来统治人民,因此主张德治。德治是人治的理想模式。要想充分发挥人治的优点,政府官员应该勤奋、敬业和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政、刑只能起镇压作用,使人不敢犯罪;德、礼则可以笼络人心,使人知耻归心。1.3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儒家思想张扬勇猛精进、不断进取的企业精神。孔子构建了儒家学说体系,是儒学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毕生周游列国推行他的学说和主张,他进取的精神和言行师表万古。在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上,我们要效法这种进取向上的企业精神,弘扬这种精神,引领企业和组织在市场竞争、经营发展中定立较高的目标,不断进步,不断创造业绩,不断提高绩效;追求卓越,止于至善。企业还要在日常管理中,鼓励和带领员工保持自励自强的状态,立志向上;鼓励员工见贤思齐,挑战优秀,不断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儒家思想倡导仁政爱民、和睦愉快的组织氛围。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极言“人和”的重要性。企业的管理贵在人和,人不和则心不齐,心不齐则事难成。管理者不能脱离员工,缺乏沟通,而需要与员工坦诚相侍,使员工和睦相处,为企业的发展而共同奋斗,形成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的大家庭。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他提倡领导者要造就一种春风和煦、热情洋溢的君子之风,造就轻松愉快的组织氛围,循循善诱,张驰有度。领导者不光要和集体成员共同拼搏,辛勤工作,还要与员工同乐,进行非正式的沟通。重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贯穿于工作和管理的始终,使员工焕发内在动力,轻装上阵,快乐积极地工作,组织充满活力,才能创造良好业绩。儒家思想褒扬以身作则,奖罚分明的领导风格。在管理上,儒家思想强调领导者要以身作则。要管理者首先严于律已,勤于工作,身先士卒,做出表率。他说:“已不正,虽令不行,已身正,不令而行”。儒家思想申明:管理者以身作则的领导和示范作用,对于管理的成效至关重要。领导要做到以我为先,不知疲倦地带头工作;在管理中做到敬业诚信,节省费用,爱护员工,有效率地领导指挥;领导者加强自律,宽厚待人,信任员工,大家自然拥护和追随,处理事务头脑清醒,反应快,公正无私,领导有力,组织战斗力强,才能共创伟业。2.法家的管理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主张法制刑治论。作为新生地主阶级的代言人,冲破利益一元化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情感管理体制,试图用法律制度和法制手段建立和维护新的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在“人性本恶”的前提下提出以法制刑治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思想体系。2.1崇君权韩非在理论上把君权绝对化,使君臣、君民在利害关系上处于完全的对立之中,把尊君当作制法的目的。法家竭力维护最高统治者的权威,目的是为推行其法制刑治的管理思想寻求实施主体和保障条件。法家不可能有现代民主思想,将法制与民主相联系。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只可能将法制与专制一相联系,试图以专制君权为支撑,推行他们的管理理念和制度。2.2倡法制在崇君权的基础上,法家力主推行法制。法家的法制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权势是“胜众”之资。要推行法制,统治者首先要确立自己的权势。韩非认为:“势者,胜众之资也。”它具体包括:一权势是君主的地位保障。主能制臣用民。二权势是君主保持威严的基础。三权势是统治力量的源泉。韩非认为,君失去权势,如虎失去爪牙,无力控制百兽。势位、威严、力量,三者是法家权势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势”是前提,“威”是条件,“力”是手段。2.3施刑治推行法制的手段是用严刑重罚,以刑推法,以刑护法。韩非说:“刑赏,君之大柄也。”法家主张的法制,主要是突出刑罚的重要功能,辅之以赏。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治民要严刑重罚。(2)罚与赏要结合。(3)赏罚要得当。赏罚必须依据“公义”,依据事实,做到赏罚得当。2.4法家思想与现代管理韩非子作为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法家的始祖与集大成者,在管理学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企业的管理应当要建立成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韩非子所主张的法治即规章制度。非但如此,法家诸子还倡导法治的“公平、公开、公正”的执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中国众多民营企业当中也唯有任正非对韩非子的“法治”理念理解的独到与执行的雷厉风行。韩非子所主张的“法治”--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建全一套成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再假以不折不扣的执行力,是当下企业管理迫切需要反思与笃行的真理。基于为君主进言献策这一特定政治目的,《韩非子》所论述的管理对象是各级政府官员及君主的亲属、侍者,而不是普通民众。他强调,只要最高统治者能够选准、用好各级官吏,就可以借助他们而管理控制好众多的平民百姓,形成臣下恪尽职守,百姓安分守己的局面。如此,君主便能安坐于朝廷之上,悠闲自得于闲暇之中,即使清净无为,也能把国家治理好。3.道家的管理思想道家是以老子的“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派,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构成和变化,主张“道法自然”、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因此认为人性自然。在管理国家上主张虔敬清静无为、无为而治、顺天则、任自然、居静行简、省欲节用、绝圣弃智、绝仁弃义。3.1自然无为——治国之道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道的根本特征是自然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既然天道自然,人道就要无为,治理国家就要“无为而治”。统治者自己要“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家进一步认为“无为才能无不为”。因为行无为之道,万物就会按其本性自然生长、自由发展,人也会实现自己的一切愿望。总之,顺应大道,顺民性,不怀私欲,不用私智,不固执,不干预,不强制,不妄为,任其性命之情,才能顺百姓安居,天下大治。3.2道家思想与现代管理“无为”这个概念在老子思想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子的“无为”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管理也是如此,也要按规律去办。凡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搞唯意志论,人为地搞一些脱离实际、逆规律的措施,其结果,只能把管理搞乱,把事情搞糟。老子管理思想的基础,是“道”。在以客观规律为其内涵的“道”的基础上,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是“道法自然”在管理领域的集中体现,是“道法自然”在管理领域的必然产物。因此,自然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管理活动必须顺应自然,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逆自然而行,无知妄为。自然无为的管理,使万物各得其所,各逐其生,万事迎刃而解,这就是无所不为。4,、结论儒法道三家各有所长,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集各家之大成,进一步升华了古代先贤的思想精髓,只有做到古今结合,才能真正将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将它运用在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参考文献1.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网络日记2.道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百度文库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百度文库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述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2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