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考点15区域地理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考点15区域地理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考点15区域地理【一】选择题(2017·北京文综T5·4分)读图4,回答第1、2题。图41.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2.在6月到8月期间A.正午太阳高度角①比②小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C.④地白昼时间逐渐增加D.便于在⑤地开展科学考察【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根据经纬度确定图中各点代表地理事物的分布地区。〔2〕“6月到8月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变化特点。〔3〕①~⑤点的地理位置。【精讲精析】1选D,2选B。第1题,根据经纬度确定图中各黑点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线,与世界主要地震带主要分布一致。第2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A项根据6月到8月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与①纬度差可能小于与②的纬度差B项①、③大致在同一经线上,而①位于③北面;6月到8月太阳直射北半球,位置越北,白昼越长,因此日出较早。C项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且先向北移后向南移,④地位于北半球,故④地白昼时间先增加后减少D项⑤地位于南极洲,6月到8月是冬季,气温低,且有极夜现象,不利于开展科学考察〔2017·海南地理·T3~5·9分〕读图2,完成3~5题。3、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A、南北B、东西C、东北一西南D、西北一东南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5、甲河流域处于()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思路点拨】由图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1〕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能反映出地势状况。〔2〕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岛屿属于西印度群岛,位于东北信风带内,甲河流域位于迎风坡,甲河流程相对乙河较长且有支流。〔3〕甲河流域形成的景观属于非地带性规律【精讲精析】3选B,4选D,5选A。第3题,图示河流总体从中间向南北两侧流,且图中显示的三个山峰大致呈东西向排列,所以该山脉的主体走向大致是东西走向。第4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A项甲河位于山脉的北侧,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高年高温多雨B项甲河比乙河流程长且有支流,说明甲河流经地区坡度较为缓和,流速慢C项甲河流域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D项甲河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河流径流量大第5题,甲河流域根据经纬度正常分析应该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形成的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景观是热带雨林。〔2017·安徽文综T31--32·8分〕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图12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5~6题。5、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A.a、b、cB.c、b、aC.c、a、bD.b、c、a6、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思路点拨】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水平及其时刻分布的差异是解决该题的知识背景;图中中心轨迹的变化是思考问题的关键。【精讲精析】5选B,6选D。第5题,随着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重心向西转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和GDP重心向南移。第6题,具体思路分析如下图所示:能源生产:中西部缩小能源生产与消费的东西差距开发东部地区能源能源消费:东部(2017·北京文综T2·4分)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7题。图27.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发生地质灾害最多省区位置〔2〕选项中山脉分布位置【精讲精析】选A。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A项横断山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之间;秦岭位于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与图中云、陕、川多地质灾害相一致。B项雪峰山与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均不相邻C项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巫山是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的界线,而图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质地貌灾害较少D项唐古拉山位于青藏高原,祁连山位于河西走廊与青藏高原之间,甘肃地质地貌灾害较少〔2017·江苏地理·T23~24·双选·6分〕图12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13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是A.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B.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亿公顷以上C.2002年~2003年耕地面积减少最快D.2003年~2007年各年耕地面积减少幅度相同9.2002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有A.建设用地增加B.粮食播种面积增加C.退耕还林效果显著D.未利用地增加【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关键点是从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和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判断个选项的正误。【精讲精析】8选BC,9选AC。第8题,由图12可知,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是逐年减少的,减少的幅度差别很大,减少最快〔下降幅度大〕的年份是2002年~2003年;2000年~2007年耕地面积都在1.2亿公顷以上。第9题,由图13可知,2002年~2007年我国居民点及建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建设用地增加;林地面积大幅增加,是退耕还林的结果;而耕地大幅减少致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未利用地是减少的。10.(2017·北京文综T4·4分)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A.湘、辽、宁B.台、鲁、苏C.青、粤、晋D.桂、甘、豫【思路点拨】掌握我国各省所在的地势位置及主要地形是解题的关键。【精讲精析】选B。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2017·福建文综·T7~9·12分〕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图2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11~13题。选项具体分析A项宁夏位于第二阶梯,辽宁位于第三阶梯,湖南主要位于第三阶梯B项三省均位于第三阶梯,台湾以山地为主,山东半岛为丘陵,西部是平原,江苏以平原为主C项青海位于第一阶梯,广东位于第三阶梯,山西位于第二阶梯D项广西有一部分位于第三阶梯,甘肃位于第二阶梯,河南位于第三阶梯11.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A、0.550.50B.0.300.50C.0.550.35D.0.300.3512.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A、大气环流、地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地形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13.假设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A.EB.FC.GD.H【思路点拨】运用等值线的判读规律看懂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要结合该区域中影响等直线的因素为突破口。【精讲精析】11选B,12选A,13选D。第11题,根据两条等值线间闭合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E处四川盆地介于0.45--0.65之间,E附近有0.45,且E位于0.45内,因而应小于0.45;F处附近为0.45,且其等值线介于0.25—0.45之间风险度偏高,且F位于0.45等值线之内,因而应大于0.45。因而应选B第12题,结合柑橘生长特性,其成熟时间为秋冬季节,温度过低寒潮霜冻不利其成熟。图示E、F两地纬度大致相同,E处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北部有秦巴山地阻挡冷空气入侵,受影响较小,风险度低;F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秋冬季节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大,气候风险度高。因而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大气环流、地形,应选A第13题,四点中H点气候风险度最高,且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当全球气候变暖,H点气温升高变化最明显,气候风险度降低也最明显。因而选D〔2017·海南地理·T6~8·9分〕某考察小组在7月份进入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绿油油的青稞和黄灿灿的油菜花交相辉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却寸草不生。据此完成14~16题。14、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该地区〔〕A、昼夜温差大B、年降水量少C、水土流失严重D、地质灾害频发15、该河谷农田用水依赖〔〕A、当地降水B、远程调水C、冰雪融水D、地下水16、该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A、甘B、新C、藏D、滇【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组的思路分析如下:海拔3000多米的河谷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降水量少→山坡植被少谷地中的青稞和油菜河谷农业海拔高,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灌溉水源【精讲精析】14选B,15选C,16选C。第14题,根据题意可知,该地区发展的是河谷农业,河谷的海拔较高,应该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高原气候的年降水量较少,水土流失不严重是导致山坡寸草不生的主要原因,该地区虽然昼夜温差大、地质灾害频发,会影响植被的生长,但不会导致寸草不生。第15题,青藏高原海拔高,冰川广布,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进而成为河谷农业的灌溉水源。第16题,结合第14题的结论,由于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所以只能选C。【二】非选择题〔2017·浙江文综·T36·30分〕17、〔30分〕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以下问题。图11甲圣劳伦斯河乙②①蒙特利尔75m水水高程雪带水域河流谷物运输方向铁路城市7m90°80°40°NWW75m表2月份甲乙气温〔℃〕降水〔mm〕气温〔℃〕降水〔mm〕1-6.745.6-12.490.046.064.03.375.5720.576.619.1118.5108.963.06.596.0⑴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12分〕⑵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8分〕⑶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10分〕【思路点拨】由题目可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地位于北美五大湖区;②圣劳伦斯河发源于五大湖区;③雪带主要位于湖泊的东南部;④蒙特利尔市位于铁路交汇点和河边;⑤甲、乙同月相比乙地气温低、降水多;但两地降水月际差异不大。【精讲精析】第〔1〕题,河流水量要稳定应该是补给量稳定,五大湖的对圣劳伦斯河具有调节作用,有削峰补枯的能力;①比②河段更靠近河流的上游,结合流经的地形,①流速快、流量小;由表中信息可知,该流域冬季气温在0℃以下,冬季河流有结冰期,①的纬度位置比②纬度位置低,封冻期短。第〔2〕题,雪带分布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出。北美五大湖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盛行从北冰洋吹来的西北风,经五大湖水面后,水汽得到补充,遇到东南部的山地被抬升形成降雪。第〔3〕题,要从小麦产区、出口的可能性、运输距离、河海联运、货物性质、国际市场等方面分析:位于河边,可发展水运;离海较近,可河海联运;陆路交通发达;该地小麦出口量大;小麦适合长时间运输等。【参考答案】(1)流域内降水的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2〕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
本文标题: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考点点拨与精析-考点15区域地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4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