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修身修,饰也,身,亲之枝也。修身乃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也。直白一点,修身就是“克己”,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闲时也读过不少关于修身养性的文章,总认为修身可称得上一门学问,很广义。修身是中国文化的人生价值取向,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其核心环节,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失望的时候更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并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不衰。在封建时代更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事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谓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之本,此谓之至也。”的说法。《论语》又诫:“不以恶少而为之,不以善少而不为”诸如此类的儒家学说都是以表明儒家寻求在其无所不包的整全中实现人性。这种包容涵育的过程有助于深化我们的自我认识,同时,通过不断努力,是我们身心健康灵敏。精神纯洁闪光。修身本是一种目的,并且它的基本目标也是自我实现。中国的修身之道源远流长,修身之道本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自古文人就注重养身,而修身养性最甚者莫过于道家,正如佛家求来世,道家重长生。这也是人生的一种看法和认识。修身的意义是广泛的那不仅庄子式的看破红尘,淡泊名利,或急流勇退或养生之道,相反可以理解成为一种进取,那是一种励精图治,卧薪尝胆的锐利,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恒上村别墅也是一种修身,成与不成,那是就在于修身的道行甚浅了。古人常谈论“修身养性”指的是培养性格涵养,性情性格指人在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所谓“修身养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锻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在古人心目中,修身养性要达到的境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于是沉着冷静头脑清醒;二是与人相处宽容大度,有礼有节,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历来很受推崇身也可理解为定力,涵养,大度,宽容。修身中最重要的就是无为,就是不争处弱怀抱一颗平常心,淡薄地对待一切。在这里我认为“无为”的“为”是为私心牟利,这个“为”要小,而“作为”的“为”,是“事业”,是“大为”,要谋“事业”,就要在“谋事业”之时抛开私心杂念及无为之本意。值得一提的是,儒家与道家都提及到“修身”一义,道家之修身重于修气、修心,儒家之修身近于今意。人之初,性本善。善可好德,又可来修身?只因人在凡生总有乌烟瘴气倾而恶性日聚,修身而去其恶性,以正其身,以扬人之本来。在社会大烟缸里极其容易染指陋习,诸如,奸诈,投机,骄躁,假正经之类,社会之卑污龌龊让人无所适从,更有众者人云亦云。现观众生皆为得文凭者得道过人,修研前人之精华本是得道之基也,然各人有异,修为难齐。自以为是,其德所不归。为人可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豪迈;可如“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之婉约;可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英杰,可如“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之超逸,然若其身所不修,则何以得豪迈、婉约、英杰、超逸?明代《菜根谭》言,“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意为:修身,本身而言重在于养性,极静而思动,在思考中锐意进取。有修养者才能进取,有修养者当可得大成。没有韬光养晦的睿智,何堪重任。古之圣人修身养性,今之众者亦当如此。汪国真说,人不一定是伟大的但一定要成为一个崇高的人。何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俯仰无愧天地,何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呢,何以能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呢?这便要涉及何以修身的问题了。《诸葛亮·诫子篇》则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表达“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澹泊”,“宁静”求清静,并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以“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儒学最后一个大家曾国藩在事功建立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的修炼同以人格的修炼完善来促进事功的建立。曾国藩的修身有五字,诚、敬、静、谨、恒。“诚”,诚实诚恳。为人表里如一,自己的一切都可以公诸于众,一个人要诚,诚是立身自本。敬,所谓敬就是敬畏。一个人不能够无法无天,如果大家都无法无天,那我们国家社会不能成为社会,人要有敬畏,人要畏天。敬畏表现在心里面,就是不要有邪念;表现在外面,就是行为比较端庄,仪表端庄,严肃而又威仪。不能一副嬉皮士的样子。静,是指人的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一个人静了才能会灵,很多智慧、创造发明、创新,必须在静的心态下才能做,浮浮躁躁是不行的,就在这个地方,你别看现在世界上很多非常风光的,那真正的东西都不是非常风光的,都是孤独的寂寞的安静的状态下,风光到后来只是造一个形式,造一个势就是要静。第四要谨,谨就是谨慎,人要谨慎,不能够胡说八道、夸夸其谈,不能够假大空,办事也要谨慎,你不能够毛里毛躁胡乱来,人家交给你办事,第一次你干不好,第二次就不相信你,这是谨;第五是恒,就是要有恒心,持之有恒,取决有度,生活有度,生活有节,都属于恒的表现。这五个字的最高境界就是“慎独”,就是指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要按照圣人的标准,按照最高的标准对待,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态、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中国古代《大学》后《中庸》里面,曾三次提到过慎独,“君子必慎独”。慎就是谨慎,独就是独处。就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要求最高的境界,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对自己的选择。山东理工大学刘鹏则以为,大学生应着力培养宽大的胸襟,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为有心胸宽广,才能眼界豁朗,不为零散小事所羁,纳天下风物于胸中。对大学生而言,欲大其心,便不能计较琐碎小事。无关紧要之事可一笑了之,方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虚其心,方可纳天下之善。欲博采众长,必须虚心应对。大学生们社交面较高中有所拓宽,更应处处虚心待人。见他人之短,则应时时自省,见他人之长,则该取长补短,吸纳消化。与人交往,只有虚怀若谷,不骄不躁,谦和有礼,方能纳人之善。天下之大,风物万千,世间百态前,有人哀有人怒有人悲有人喜。但若是意气过于激烈,只能令人情绪用事,撑一时之勇,却遗恨良久。所以平其心,才能论天下之事。大学生较之高中时视野拓宽,更应做到心性平和。定心养性,才可对天下之事作出客观的评价和认知,得到真切的顿悟。潜其心,方可安其读,潜心蓄意,心无旁骛,以观天下之理。黄庭坚说“读书欲精而不欲搏,用心欲专而不欲杂”,惟有专心致志,才可潜心读书。大学生应借读书来修身,但切不可贪多,应精读细读,读有所获。最后,定其心,才能应天下之变。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大学生只有拥有镇定心态,以不变应万变,才可从容面对艰难的就业形势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作到风吹浪打,闲庭信步。惟有五心兼修,严于律己,才可安定意气,平和心性。如是,才可逆境之中有担当,平和之中见襟度,喜怒之时守涵养。修身本可仔细观察,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动一静皆可得其性,得其性者自然胜之。修生养性成为了每个公民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人生应寻道而行,常扫心室,日三省己过,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勤守处世人生三境界,勤善人生,让慈善仁爱满宇内,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当今社会人才必须德才兼备,德才,来源于修身。比干说,修善行仁,信义自持,只有修善心,守仁义,讲诚信,正义凛然,才能临危不惧,大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倘若真正能做到这些,那边是一种境界,一种修为。在任何环境下皆可立于不败之地,最后,正如王国维之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样。修身立定剑气开乾坤,浩存才华济天下。君子修其身,终日必成大器。关于修身的一些想法现在才体会到了有些人所说的修身的“意义”,修身就是自我修养,锻造“完善的、健全的、谦逊有礼”的性格,这种性格是一种中庸的社会性的人格,具备了这种人格的人可以积极地融入社会,努力与他人和睦相处,懂得妥协退让,善于忍让自持,为人谨慎小心,做事稳健妥当,不轻易冒险,不随便冲动,与人相处,礼让相待,与人共事,彼此沟通,与人意见相左,保持体面,分道扬镳,互不毁谤。我们所说的成功人士往往具备了这种人格,也就是他们最善于妥善地处理各方面的社会利益格局,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运转起一个组织机构,能够恰如其分地调配好各种资源,善于准确地体会分析各种人物的性格气质,可以经营好与各色人物的相互关系,能够合理有序地安排各种活动的程序步骤,善于敏锐地发觉各种社会机遇,具备处乱不惊、临危不惧的精神气魄,拥有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非凡眼光,具有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奋起直追的意志品质。从根本上来说,他们的优点不在于专业素质的丰厚扎实,他们的优点在于博而不精、泛而不深,他们的这种特点决定了他们不是一流的专家学者、顶尖的科技人才、不是知识创新的引领者、不是科学发明的领军人、不是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里程碑式的大家。他们的优点在于善于运用现有的成熟的、普遍的、廉价的资源,加以连缀组合、加以整合利用,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他们不是天生的叛逆者,不是惊世骇俗、睥睨俗众的思想家,而是出色的和事老,是温柔敦厚、八面玲珑的外交家,他们的目标是融入社会,而不是超越现世,他们的信仰是积极的现实主义、而不是空洞的理想主义,他们的快乐在于出色应对各种矛盾纠缠,而不是深刻地批判种种社会弊端。做成这种人不需要太高的学历、太深的知识、太聪慧的头脑,而在于中庸的、不蔓不枝、不愠不火的态度,在于妥善有效、统筹协调的方法。这种人在天生的性格上具有某种特征,有些人天生很难做成这种人物,而是注定要去当超尘绝俗的理想主义者。成功人士的角色总是需要一定的人物来扮演,生物学上的随机分配使得有些人成为了如鱼得水的成功人士,有些人成为了怀才不遇的叛逆者。
本文标题:关于修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15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