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设计设计人:王洋课题: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比较线段的长短》,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四章的第二节,是平面图形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在前面了解了一些立体的、平面的几何图形。在上一节课也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了线段的形象、描述性定义和表示方法,这一节将进一步研究线段的重要基本性质和比较方法。所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抽象提炼线段的基本性质,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等,知识策略的获得完全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得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平面几何知识的起步、几何语言的培养、几何图形的操作方法、和后期几何图形的学习,乃至后期空间与图形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共有两个课时,按照课时安排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借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3、情感与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重点:1、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2、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1、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2、线段中点的应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结合初一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选用了老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方法,逐步让学生掌握重难点。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就能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线段的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三、教法学法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由一张“猫狗获得食物”的图片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现实中所蕴含的最本质的数学问题,比较线段的大小,引出课题。通过叫两个学生比个子,比较书本与桌子的长短,以及多媒体出示的几张图片,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然后引出比较两条线段大小的必要性,让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比较方法和策略,突破重难点。最后通过折纸引出中点的定义,方便学生理解新概念。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几何方法的才起步,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低起点、多铺垫、给足时间思考、动手操作,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得与应用过程,学习几何策略方法,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初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根据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精神。在教学设计上,我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深入学习体会重难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的学习活动过程,通过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四、学情分析及教学准备立足于初一学生实际,着眼于中小学的衔接,从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出发,鼓励他们的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时间,观察归纳,让他们了解几何学习的基本的操作方法,学习结论获得的策略,进一步去理解线段本质属性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相关都有着较为深刻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图形意识的培养。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尺规作图,所以在课前让他们准备好圆规和直尺,和一张画有线段的白纸,准备探索中点定义。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适时点题(1)回顾:什么叫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2)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生活中“猫狗获取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走法。(3)、上图中,是小猫跑得远?还是小狗跑得远?你是怎么比较的?学生思考教师点明课题:把小猫、小狗跑的路程看成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线段的长短)(4)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从A到C的四条道路,哪条最短?”(学生发言,易于得出线段AC最短)发现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顺利的引出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目的: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的过程。效果:FEDCBA在具体问题中设问,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热情。第二环节问题探究,形成策略1、比较线段的大小(1)两个同学比个子,怎么比较?如果让一个学生站在凳子上和另一个比可以吗?学生观察讨论,必须在同一平面,即一端对齐。(2)教科书上,议一议内容:怎样比较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怎么比较?(学生自由发言)把两棵树的高度、两根铅笔的长、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看成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引导学生从交流发言中归纳出方法策略。方法一:测量法(工具:可用刻度尺)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方法二:叠合法(工具:可用圆规)教师在黑板板演并多媒体演示(1)学生动手度量,并比较大小。(2)老师在黑板上演示怎样用叠合法比较线段的大小。并多媒体演示。第三环节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你能用圆规画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吗?(黑板上画出已知线段,同时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已知线段,并尝试。)师演示,归纳出三步骤:1、作射线CA;2、用圆规在射线CA上截取BA=AB.3、线段BA就是所作的线段。(多媒体展示作图语言)要求:(1)教师作图要规范,作图顺序、痕迹要让学生充分感知体会,不要求学生写做法,只要他知道怎么作图,并能大致描述出来即可,但教师的示范要规范。(2)要对全局关注,这是几何作图的起步。对有困难的学生要适时点拨支持。目的: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中去真正的感受用尺、规作图,口头表述做法,并开始有作图痕迹意识,即让别人看清楚你的作图方法。让学生对“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充分感受和体会,强调作图顺序的正确,但不作过高要求,保持学生的兴趣。利于学生后期的尺、规作图,这样也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学生对知识的产生体验深刻,理解深刻。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其实就是“叠合法”的具体运用。效果:对于上述的作图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并无大碍。小练习:比较图(1)(2)(3)中各条线段的长短:BAC'A'2、线段的中点。让每个学生在一张纸上画出一条线段AB,对折纸让两个端点重合,折痕标为点M动手折出线段中点。(学生先折、师生交流)问题1:线段AM和BM相等吗?你怎么说明?师总结:像这样,点M把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这时AM=BM=1/2AB.(或AB=2AM=2BM)几何语言:因为点M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M=BM=1/2AB.(或AB=2AM=2BM)问题2:给出一条线段,怎么找出它的中点呢?目的:经过师生交流并归纳出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比较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更能加深学生的体会,并顺利引出线段中点的定义,练习有助于巩固方法。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体会方法的获得过程,同时可以巩固对表示方法的掌握。教师应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积极主动的学习。第四环节小试牛刀、自我检测:做一做: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4cm,BC=3cm.如果点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完成)联系拓展:112页随堂练习1、2第五环节师生归纳,小结作业:教师请学生说出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畅言所学所获所感。两点之间、最短。两点之间的距离是指。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的方法有和,它们各自用的工具和具体做法是。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步骤是。你今天学到的心得有哪些?比较线段的长短说课稿初中数学王洋
本文标题:线段的比较说课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0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