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 高考诗歌鉴赏学案(二)答题模板及表达技巧解析
1高考诗歌鉴赏学案(二)答题模板及表达技巧解析古代诗歌鉴赏被许多学生戏称为“拦路虎”,实在只要把握了诗歌的语言规律,把握诗歌鉴赏的“六要”“八问”,就能把拦路虎变为座下骑,轻松决胜高考。何谓“六要”,即要了解考试大纲、要明确设题方向、要洞悉得分要点、要掌握答题要领、要熟悉常用术语、要规范答题步骤。“八问”又是什么呢?即高考诗歌鉴赏的常见题型,是“六要”在考题中的具体化。今天就让我们以规范化的答题步骤,逐一解密古代诗歌鉴赏。(一)问形象——分析诗歌形象1、景物形象: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模板】①调动联想和想象描摹诗歌图景: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步骤一)②用双音节词概括意境特点: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雄浑壮美的景象。(步骤二)③分析作者思想感情:这种雄浑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步骤三)【温馨贴士】景物形象中描写意境的常见术语:雄浑壮阔生机勃勃恬静优美清新明丽安谧美好高远深邃虚幻飘渺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苍凉悲壮2、事物形象:早梅(张渭)一树冷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题模板】①概括诗中所咏物象: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冷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一)②分析所咏物象特点:“冷”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二)③剖析诗人所托之情: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步骤三)【温馨贴士】咏物诗常见意象寓意口诀:松竹岁寒见坚贞梅兰傲雪显高洁柳絮飘飞遣离愁蝉鸣高洁感身世牡丹富贵菊隐逸梧桐凄苦黍黎悲鸿雁双鲤传书信望月托雁尽怀远乌鸦燕子系兴衰空城落花人事迁杜鹃鹧鸪话凄凉沙鸥孤鸿总飘零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物抒怀、以物喻人、象征2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对比3、人物形象: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答题模板】①概括诗词展现的人物形象: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关注艺术手法):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③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温馨贴士】常见人物形象: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反对征伐、热爱山川、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身世飘零、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爱恨情长、常用方法:比兴手法细节刻画烘托渲染、对比衬托二、问构思——一词领全诗型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答题模版】①点明该字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步骤一)②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鸣蝉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步骤二)③指出该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的内容,使诗歌内容多而集中。(步骤三)【温馨贴士】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或全诗的感情基调,解答此类鉴赏题,要从两方面考虑:①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以小见大、表情达意、凸显主旨),如:“羌笛何须怨杨柳”之“怨”字、“江枫渔火对愁眠”之“愁”字,可谓一字关情;②该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总领全诗、承上启下、一字为纲)。三、问手法——分析表现技巧型3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第三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妙处。【答题模板】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妙在使用比喻手法。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把手足离散天各一方,比作纷飞千里的孤雁;把辞别故乡四处流离,比作深秋断根的蓬草。③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形象而传神地写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温馨贴士】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咏怀、白描精绘、映衬对比、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开门见山、曲笔入题、承上启下、伏笔照应、铺垫悬念、卒章显志、借古讽今、以小见大、巧用典故、象征寄托、侧面渲染、比兴手法四、问风格——分析语言特色型壬戌清明作(屈大均)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注】屈大均,文学家,史学家。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复明。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了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答题模板】①点明语言特色: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步骤一)。②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每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步骤二)③指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颔联——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尾联——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步骤三)【温馨贴士】诗歌鉴赏常用语言特色术语热烈奔放、四川钢结构大气磅礴、浑厚雄壮、雄健高峻、悲凉慷慨、豪放洒脱、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清新飘逸、简洁洗练、淡远闲静、沉郁顿挫、辞藻华丽、委婉含蓄、朴素自然、平易浅显、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五、问语言——分析炼字型题扬州禅智寺(杜牧)4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这首诗用字很讲究,请简要分析“青苔满阶砌”中“满”字的表达效果。【答题模板】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满”字在本句中是铺满的意思。(步骤一)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步骤二)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步骤三)【温馨贴士】炼字型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化静为动以动衬静绘景摹状绘声绘色情景交融主客移位一语双关形成对比以小见大突出主旨增强韵律富有理趣生动传情具体形象精炼传神六、问主题——分析情感主旨采桑子(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平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船中便是仙。分析这阙词的内容主旨。【答题模板】(1)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步骤一)(2)揭示主旨,揭示情感: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步骤二)【温馨贴士】鉴赏诗歌情感主旨常见术语忧国伤时黍离之悲昔盛今衰怀古伤今离愁别绪人事变迁惜春悲秋仕途失意宦海沉浮寄情山水思慕田园借古讽今宫怨闺怨行役戍边登高览胜孤标傲世愤世嫉俗建功立业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七、问妙处——前人评价类流莺李商隐流莺漂泊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凤城:这里借指长安;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生。金圣叹称此诗为“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则称之为“寄托深而措辞婉”,分析这样写的妙处。【答题模版】①解析评价语中概括的艺术特点:本诗妙在使用托物言志手法,明写黄莺,暗寓身世。(步骤一)②结合诗句分析该艺术特点在诗中的表现:首联借流莺的漂泊无依写自己的辗转流徙(飘零身世),借流莺的“不自持”写自己的难以掌控命运;颈联联借流莺的美妙啼唱写自己的才华5横溢;颔联借流莺啼唱的执著写自己的求索的坚执(希望得到赏识);尾联用流莺无枝可栖写自己的年华虚度、抱负成空。通过对流莺形象的刻画,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遭受冷遇、终生潦倒的愁苦和无奈。(步骤二)【温馨贴士】前人评价类诗歌鉴赏类型:①直接列出前人对某首诗词的评价,让考生根据这个评价去分析印证。②列出前人的看法,先让考生表态赞同哪种看法,再根据要求分析答题。答题要点:明确角度(弄清前人评论是哪方面设题)、概括特点(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阐述理由(立足原诗,有理有据)常见设题角度: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八、问异同——比较类诗歌鉴赏比较下面两首唐诗的异同途经秦始皇墓(唐·许浑)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焚书坑(唐·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答题模版】①点明两者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诗,吟咏的对象都是秦始皇(步骤一)②点明两者所抒发的不同感情:许诗是针对秦始皇为自己修筑高大豪华的陵墓的事发表看法(进行议论),;表达了对不顾人民死活(实行暴政)的秦始皇批判与蔑视;而章诗则是针对秦始皇焚书的愚民政策而发表看法,;表达了对实行愚民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的秦始皇的批判与嘲讽。(步骤二)【温馨贴士】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常见比较点:诗歌同版本异(“东风又绿江南岸”与“春风又到江南岸”之比较)、意象同寓意异(骆宾王与虞世南的咏《蝉》诗之比较)、作者同风格异(李清照南渡前后之比较)、情感同手法异(白居易《忆江南》与皇甫松《梦江南》之比较)、题材同情感异(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与赵善庆的《山坡羊·长安怀古》)、字面同意境异(韦庄《台城》与王维《鹿柴》中的“空”字之比较)。鉴赏诗歌的十一大表达技巧一、直击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6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赏析:首句写静夜景色。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千山月”三字,已经空阔,给人一种玲珑剔透之感。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正合梦中作诗的情景。此二句意境朦胧,语言隽永,对下二句起了烘托作用。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末句写酒兴已阑,思家之念不禁油然而生,表明作者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四句虽四个不同的意境,但合起来又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暗寓作者既想超脱时
本文标题:高考诗歌鉴赏学案(二)答题模板及表达技巧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1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