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长沙县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二轮复习1专题六文言文阅读一、《考纲》说明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识记A默写古代诗文(指定篇目见附录)2.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正确断句(5)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高考文言文考向分析:湖南高考文言文阅读,22分左右;纵观湖南高考近五年来的文言试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命题形式。2010年至今,题型基本保持稳点,翻译题都采用主观题,赋分10分;实词虚词题以及文言断句都采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另外一个小题采用选择题和简答题轮换对分析与概括文意进行考查,采用选择题时赋分3分,采用简答题时赋分4分。2、考查侧重这文言文的五道试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而对鉴赏评价能力只是略有涉及。这一方面是根据湖南卷的整体结构布局安排的,因为试卷中还有一道独立的古诗词鉴赏题,另一方面也是从中学语文教学的客观实际出发的。3.选材特点。湖南从2008年采用了人物传记类文章以后,分别选用了2009《送秦少章赴临长沙县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二轮复习2安薄序》(张耒)、2010《诸葛孔明》(陈亮)、2011《严祺先文集序》(归庄)、2012《自戒》(郑思肖)、2013《上〈三国志注〉表》“《魏略》曰”(裴松之)等五篇文章。选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人物传记到古代散文。湖南文言文考查不太青睐记叙文,对论说文似有独钟,而论说文的阅读难度比记叙文大,但湖南考查的文言文文本阅读采用减少字数,等于让答题区间与区间的距离缩小,变相减少了答题难度,与其他省市考查记叙文是异曲同工。从选文看,在内容上重“理趣”与“情趣”。三、高考文言文具体解读:1.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18套试题都考了实词,一共考查了70个,湖南卷:次、投、度、诣。绝大多数是考纲之外的,看上去是明显超纲,但实际上已是数年来的默认,已是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的常态,因为虽然是考纲中没有的,但在阅读文言文时是常见的,有时是不能绕开的。一般考单音词,2013年只有上海卷、江西卷与安徽卷考了双音词,总共是4个,“布衣”是词的活用,“从事”、“亲戚”、“反覆”等都属古今异义现象。从2013高考所考的实词中可看出,考纲中没有的高频词,反而是命题的重点,因为这些词在中学教材的经典课文里都接触过,且是需要了然于胸的。对文言实词考查得重点仍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的考查类型很多,是重中之重,主要涉及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必须根据特定语境,并结合文意判断才能准确理解。2.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文言虚词的用法最具灵活性,意义往往随文而定,“意义”和“用法”关系密切,高考将二者并提,辨析文言虚词应把它放在特定语境中加以具体分析,尤其要注意其所在位置、前后搭配等,要联系上下句,而不能孤立地就句论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其实是很高的,但高考为了降低难度,缩小范围,考纲规定考生必须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8个文言虚词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湖南卷考的是而、以、乃、之,都在考纲规定的18个重点虚词之内,而“其”、“以”、“之”“而”出现频率高(其09、11、12;以09、12、13;之10、12、13;、而10、13),是与考生的能力基础相吻合的。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设题一般给出四组8个句子,每组内部两两比较,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高度关注课内知识与高考题目相结合,但语境具体,多涉及课内文言典范长沙县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二轮复习3语句,难度较低。解答此类试题,既要运用所学知识,联系课本篇目中常见虚词的用法进行推断,又要联系上下文加以判断,通过比较辨析,筛选出正确答案。3.文言断句与句式的考查文言断句即句读。古人作文往往“文不加点,一气呵成”,所以,读古书需要自己断句,叫做“明句读”。断句是考查文言文阅读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断句题型有有两种,一是客观型题,提供选择项,二是主观型题,要求在应断处划线(用“/”标注)。取材上,或直接在阅读文段中选取,或另选一段文字。湖南卷的断句题都属信手拈来的客观题。要准确句读,一定要弄懂语段大意。断句的基本方法是: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意思推断,凭借自己的文言语感推断,借助句子结构的完整性来推断,运用古代文化知识来推断。文言句式多放在文言文翻译中综合考查,完整的考点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句子翻译的分值10分,客观题型。翻译题分值大,失分多的原因并不在没有掌握翻译的方法、技巧,而在于没有读懂需要翻译的文言句子。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前提是“理解”,就是能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文句的具体含义,并能对该句从内容和表达等方面做出相关分析;要拿到高分还有一点也不可忽视,就是翻译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理解难、译准难的根源在于未看清特殊句式和关键词语,未洞悉得分点。解决的根本之道是:读懂句意、了解句式、明了词义。文言句子就是考纲中所谓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是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和极少固定句式。如:2013年湖南卷“得无非计乎”。4.信息筛选与辨别、内容概括等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历来是文言文阅读题的重点,分析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考查学生对选文整体或某关键环节的理解,要求考生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或推理,确认与原文意思不符的选项,无论是归纳、分析还是概括,都是建立在全文的基础之上的。每年都有多份卷子设此题,根据选文材料的不同,要求分析归纳的角度和试题的表述也有不同。试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从总的方面看,信息筛选与辨别、内容概括等题的大体要领是:把握文体特点,整体把握文意,抓好关键语句,尤其是有删改的选文,文气都不很连贯,阅读时要更为谨慎。四、高考文言文技巧解密文言文阅读试题涉及了高中文言文的大多数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大同小异,长沙县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二轮复习4无外乎就是实词解释、虚词辨析、文章文意的理解与赏析、断句、句子翻译题之类。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试题绝大部分以客观题的方式出现,所以掌握答题技巧,迅速排除迷惑项,是做好文言文客观题的关键。(一)文言文阅读解题原则:自下而上的原则做文言文阅读题,首先应对文段用心精读一遍,文段后的注释往往有提示作用,也要加以关注。文段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我们在大脑中应快速存贮以下信息:文章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人品性格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可以在试卷上圈点勾画),但我们如果做完其他题再考虑“信息筛选题”与“分析概括题”,又必须重读选文,费时费力。同时,“分析概括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不管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错误的只在一小点,换句话说,选择项中绝大部分分析概括的内容都是正确的,这就大大有助于我们理解阅读文段,有助于我们理解解答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信息筛选题时所应该掌握的具体的语境。因此,精读原文之后,接着我们就应该趁热打铁,从后往前做题,这就是所谓的“自下而上”原则。接着审清题目,定向跳读原文,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只细读相关部分,在紧要处下工夫,解决词句问题。(二)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1.文言实词题——代入法+词性法解答此题,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但是代入法应成为我们的首选,09年到13年湖南高考的实词题都可以采用代入法,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如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威自京都省之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信:使者【解析】C项中“樵”应为名词,指柴草,充当“取”的宾语,而答案却是“打柴”,成了动词,与“取樵”中“取”重复,故错。2.文言虚词题——代入法+排除法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我们的必修和选修课本。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如2012年湖南高考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遗善为闾里传为焦仲卿母所遣长沙县一中2014届高三语文总复习·二轮复习5B.其惧人之拒我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D.终身其行斯言乎其自视也,亦若此也【答案】D【解析】A项两个“为”均表被动,B项两个“之”均为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项两个“以”均作介词,解释为“用、拿”,D项第一个“其”表反问的语气词,第二个“其”代词,可译为“它们”。3.分析概括题——对照法+排除法此类题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如:2012年高考试题(湖南卷)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答案】D【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劝谏他人”。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的细心,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比对选项与原文信息的异同,难度不大。4、文言文断句题-----诵读法+标志法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利用标志法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标志法的运用如下:(1)文言文句式讲究整齐,有较多的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可以利用这个句式上的标志特点进行推断。(2)抓住文中的虚词和连词。可以说没有虚词就不成其为文言文。句首的虚词主要有“若夫、夫、盖、故”,句末常用“哉、焉、乎、与(欤)、矣、耶(邪)、也”等。利用这些虚词标志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进行:点断。此外.句首的连词对判断句子也是十分重要的。(3)抓住对话标志的词语。主要有“曰、云、言”,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对话止于何处:二是对话中可能会有引用的情况。5、文言文的翻译题------语境法+组词法(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即语境法。要译好一个句子,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离开了一定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1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