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考语文二轮攻坚文言文系列(重点虚词部分)
文言重点虚词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夫子之道至大②夫道之不修也B.①吾何为于此②凤兮凤兮,何德之衰C.①使知者而必行②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D.①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②当时则荣,没则已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帝以.复敢深入,希令远征B.贾君……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生男邪,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C.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贼乃.败走沉吟久之,乃.以檄叩地D.遂遣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南渡五社津击郾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身被十二创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皆大雅之.才也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B.最后其曾孙庄出所.藏钞本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相切劘以.古学则修文德以.来之D.此岂苟然.者哉虽然.,犹未有树也。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自知其手舞足蹈而不能已也。A.乱天子边,欲谁归罪?B.姜氏何厌之有?C.何面目以归汉!D.恐年岁之不吾与。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其辩得幸太子故请削地以.尊京师B.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错(人名)父闻之.,从颍川来C.削其.地,收其枝郡以诛晁错(人名)为名,其.意非在错也D.臣窃为.陛下不取也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B.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必为.人所教也而.留夏候渊、张郃屯守C.阴献策于.先主D.以.将军之英才以响应于.内此盖天以.与我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②为.魏讽所引B.①进以.谦名公之胄②以.疾免,卒于家C.①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②乃之.荆州依刘表D.①然好贤而.不能用②故国危而.无辅8.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A.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B.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C.士之避乱荆州者D.粲二子,为魏讽所引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辛丑秋,将之江阴②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B.①龙不胜,破其(虞山)山而去②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C.①取径以南,益露奇境②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D.①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②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于是引军次于.武陟(地点)②尽坑于.游豫园B.①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②孝武初,以.都督镇城C.①盆乃.以城东入②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D.①孝宽知其.离阻②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11、文中下列句子没有倒装句式的一项是()A、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B、侃奇其才,以女妻之C、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D、孝宽托以心膂。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中官冯保挤司礼孟冲而.代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乃.在弥留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德府白云湖故民田,为.王所夺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久之.卒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即以其众归于.伏威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其.为惑也,终不解矣C.辅公祏之.反也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D.复其官爵,葬以.公礼仆以.口语遇遭此祸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B.①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②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C.①援之.来,关中阴与通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①纵吾欲归,其.得至乎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15、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代词)下犹透明而东也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B.而.不见其下截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今以.按君道经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D.停憩久之.顷之.,烟炎张天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居官以正风俗为先国柱更欲为斌言B.而徵收钱粮而斌属吏独无C.斌察其廉谚谓其山曰“肉山”D.以斌严正,不得发今以道学名者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皆疏而亲德彝(人名)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B.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C.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它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天下之务,当尽至公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复饮之,醉而.后去试私从容问而.父曰B.至者,参辄饮以.醇酒何以.忧天下乎C.欲有所言,复饮之.曹参代之.,守而无失D.乃.请参游园中乃.反取酒张坐饮19、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身死国灭,为.天下笑C.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D.习,武臣之.廉慎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A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①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B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①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C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①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D②村中有少年好事者.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大书朱熹《贡举私议》,揭于.门B.执之,使服焉.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诏议弭灾之.道D.文原兼经筵官,以.疾乞致仕归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皆白衣冠以.送之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阻挠之B.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C.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D.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仲宗壮其计,乃.从之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B.须虏大合,然后与.战秦伯说,与.郑人盟C.鼓噪而.攻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庆之收之以.归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竑为之长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B.乃.撰经籍志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C.时与.论说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D.复往从之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阳以武安与之/乃.敢拒吾命乎B.励精为治,公而.无私/与之农具而.遣之C.至则营居以.老/咸以.知兵名D.此外事,妇人何.知/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B、持朱封鐍山门而.入山门砉然(……的样子)而.辟C、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填然鼓之.,兵刃既接D、非为.夜失官银事耶臣之进退,实为.狼狈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畜不以水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C.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先入咸阳者王之.D.生养蕃息,既富且.昌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2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A.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B.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C.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D.背盟败约,以.自相屠杀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而.殃祸与治世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禹以.治何以.战C、是何.也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D、因.物而多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今疾且.成彼且.奚适哉B.而.终为大患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C.而寓于.不可见之初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D.则.宜以拇病为戒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乃.用马粪涂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遂以.重价购天目松五六棵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D.所积薪俸及玩好币帛之.类又二万许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参考答案1、C(C者:代词,……的人。A之:的/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何:疑问代词,什么/副词,为什么;D则,连词,表连接/副词,就。)2、C.副词,才【A.介词,相当于“拿”(带着),后面省略“之”(盐)/介词,因为;B.语气词,表判断/语气词,表陈述;D.连词,和/介词,跟】3文言虚词B3A.结构助词/代词B.所字结构C.介词,用、拿/相当于连词“而”,表目的。D.……样子/代词,这样。4文言句式D3D.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A.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B.“之”字提前宾语或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C.介宾结构宾语前置。5、C【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表领属,他们的;A.以: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来、6、B“却”,连词,表转折关系。A.“对”,介词;“被”,介词,表被动。C.“向”,介词;“在”,介词。D.“凭借”,介词;“把”,介词。7、D8.B.(B和例句都是省略句,“欲与(之)为婚”,“从(曹操)征吴”;A是判断句;C是定语后置句,即“避乱荆州之士”;D是被动句,用“为……所”表示被动)9、【文言虚词/那,都指代虞山,指示代词。(A.到,往,动词/主谓之间,结构助词。C.向,介词/用,介词。D.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10、A都是介词,都是“在”的意思;B第一个“以”是“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借”的意思;C第一个“乃”是“却、竟然”的意思,第二个“乃”是“于是”的意思;D第一个“其”是人称代词,代“敌人”,第二个“其”是指示代词,是“那”的意思。11、A为定语后置,CD都是状语后置,其中C还有定语后置12、D(A.而:连词,并且;B.乃:副词,竟然。C.为:介词,表被动,被;D.凑足音节,无义/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13、B(A项均为介词,前者表引出动作、行为对象,后者表被动。B项均为代词,“那些”。C项前者为主谓间结构助词,后者为助词“的”。D项均为介词,前者为“拿、用”,后者为“因为”)14、C.①援之来,关中阴与通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5、B16、B.A项第一个“为”字是动词,作为;第二句个是介词,替,给。B项两个“而”字都是副词,表转折。C项第一个“其”是人称代词,指常州知府祖进朝;第二个是指示代词,那。D项第一个“以”字是介词,因为;第二个是介词,凭借。17、B(连词,都可以做“来”;A项都作连词用,但前者表转接,后者表顺接;C项前者表目的,译为“是为了”,后者表原因,译为“……的原因”;D项都为助词,前者译为“的”,后者取消句子独立性。)18、C(均为人称代词A表顺承,不译/实词,你的B拿,介词/根据,介词D于是/表转折,却)19、C(A两个“以”均为介词作“因为”讲;B两个“为”均为介词,作“被”讲;C;两个“其”都是代词,前一个是第三人称代词“他”,后一个是第一人称代词“我”;D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表定语后置)20、D(D项均作定语后置的标志;A项①为结构助词,②为代词,代我;B项①为介词,“凭借……身份”,②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C项①为疑问代词,解为“哪里”,②为副词,解为“多么”)21、A22、【答案解析】B〔A.之:代词,这件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趁机,顺着C.把,拿,介词/因为,介词D.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23、B(A连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二轮攻坚文言文系列(重点虚词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1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