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考语文考前指导《精华》
1语文考前指导第1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1)读文章,理结构,明大意。注意标题(有标题的话),注意文章中揭示主旨、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用笔划出指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印证。(2)读题干,明确要求;读选项,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区域,详细对照分析,准确把握。(3)考察重点:重要句子或词语含义;筛选整合信息;概括分析内容。(4)常见错误: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等。例题分析:(10年新课标卷)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原文: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原文表达的意思是“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而非“它们”(金石画)。(11年辽宁卷)1.下列对于天文学早期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的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它的一些知识和观念。原文: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意思是“可以在人类远古时期发现天文学的源头”。“痕迹”也不一定就是“知识和观念”。(10年新课标卷)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原文的意思是:草书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用真书的笔法写成的“行草”,一个是用汉隶的笔法写成的“章草”。(11年辽宁卷)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在明代,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这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文: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2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与“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不能把自己没有办到的事归因于别人做到了。二、古代史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题型】实词、人物特征(性格、品质、功绩)、内容概括分析、翻译。【答题技巧】(1)读懂文言文文段,要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2)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不可过分纠结,知其大略即可。(3)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4)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1、实词题。考察的有一词多义(重点)、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合理就对,不合理就错。也可以通过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例(6模)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诬陷良善,冀图爵赏冀:希望。B.因缘籍没者数百家籍:户籍。C.玄炜亦屡有谠言谠:正直。D.则天不豫豫:舒服。籍虽有“户籍”之意,但在句中应为动词“登记”,“籍没”是“登记并没收(家产)入官”的意思。A项浅显,《陈情表》“有所希冀”;C项生僻,但带入语境中非常通顺合理,可大胆判断为正确;D项联想《伶官传序》“逸豫可以亡身”。(11年辽宁卷)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辽宁11年高考)A.仍充岭南采访使充:代理。B.庆礼躬至其境躬:亲自。C.遂罢镇兵五千人罢:撤去。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乖:背离。原文: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选A。充,担当。常见词有“充任”“充当”。没有“代理”的意思。就这道题的情况来看,带入或者语境分析等技巧都难以解决。排除法需要后三个选项很有把握。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实力。2.人物形象品格把握。这道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题干要求,以题干要求为标准“筛选提取”相关的事实、事例。题干要注意: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人“**(品格特征或功绩)”的一组/全都直接表明**人“**”3的一组。各句内容应注意:事合人不合(事例符合要求但人不对,不是题中人所为);人合事不合(人对了,但所列之事不合要求或不能表明某一特点,或不能直接表明某一特点);做题方法:排除法比较省时快捷。(六模)例: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崔玄炜“正直有节操”的一组是()(3分)①每介然自守,都绝请谒②玄炜固陈其枉状③乃令法司正断其罪④又请置以大辟⑤玄炜切谏,竟不纳⑥唯笃志经籍,述作为事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解析:原文:“玄炜亦屡有谠言,则天乃令法司正断其罪。”可见③是武则天的行为(事合人不合);原文:“玄炜弟升时为司刑少卿,又请置以大辟。”可见④是玄暐弟弟的行为(事合人不合);原文:“玄炜少时颇属诗赋,晚年以为非己所长,乃不复构思,唯笃志经籍,述作为事。”可见⑥是要研究经籍(人合事不合)。答案为A.3.内容概括分析题。总体把握文意。常设陷阱类型:望文生义,曲解文中词语;内容错位,即故意在时间、地点、人物、指代及因果方面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把不同时空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无中生有;表述夸大或缩小,违背逻辑;强加关联,如强加因果条件等。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宋庆礼处事求实,勇于开创局面。他坚持实施玄宗意图,另址(望文生义)再建营州城,管理归附的外族;又开屯田八十余处,使得营州仓廪充实,百姓逐渐富有。原文: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又,重新)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4.翻译题。①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②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③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④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直译,要字字落实,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⑤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⑥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等。⑦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⑧译完后通读,完整通顺,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⑨常见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固定结构何以……?(凭什么……?)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孰与……?(与……比,哪个更…?)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安……哉(乎)?(哪里……呢?)顾……哉?(难道……吗?)独……哉?(难道……吗?)何其……也!(怎么那么……啊……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4得无(微)……乎?(该不……吧?))……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与其……孰若……?(与其……,哪如……?)例如: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玄炜固陈其枉状,则天乃感悟,咸以雪免。(2)诸子弟孤贫者,多躬自抚养教授,颇为当时所称。答案:(1)崔玄暐坚持陈述他们的冤屈,武则天于是受到触动而醒悟,全都依从崔玄暐的意见使他们得到昭雪赦免。【解析】“固”“陈”“咸”三个词翻译准确各得1分,句意明确通顺2分。(2)众多子侄中有孤苦贫寒的,崔玄暐大多亲自抚养教育,很被当时的人们称赞。【解析】“躬自”“教授”“为……所……”三处翻译准确各得1分,句意明确通顺2分。例如: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5分)(2)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5分)答案:(1)统计跟从作乱的百姓有数千人,张中彦只是给为首的论罪并处死了他。(籍:登记,统计,1分;“民之从乱者”定语后置2分,论:论罪,治罪,1分;句意1分。)(2)这些羌人服从反叛没有常性,如果不是我中彦亲自前去,这种形势一定不能解决。(服叛:服从,反叛,1分;不常,没有常性,1分;若非:如果不是,1分;自行:亲自前往,1分;势必:(这种)形势一定,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怎样读懂一首诗: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题目中的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对诗中描写的景物要绘图着色,分析其氛围色调;对人物要察言观行,体会其志趣心境。(2)“六读”——读标题,读作者,读注释和背景,读意象,读技巧,读感情(3)三个原则——解释诗句;名词术语;分条作答(4)三个重点——景和情的关系,动和静的关系,实和虚的关系常用专业术语: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用典、双关等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平实、典雅、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效果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提示:诗歌鉴赏为两道题(8、9),各为5分或6分。每道题有一问或两问,当只有一问时,就要根据问题深入作答,力求全面深入,若有两问,就要适度调整答题方法。例题解析: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5解析:自然环境=时间+地点+环境特点[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解析:好处=浅层+深层情感=人物+处境+情感[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三)名句默写应重视名句出现的环境,即前后句按规定默写做题时,要仔细认真书写,一个字也不能写错结合意义检查乙选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抓住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环境:往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环境本身及其对情节、人物、主题的作用)情节: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对人物、对主题二方面作用。人物: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主题:往往要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推进、社会环境设计等。必须掌握一定的欣赏常识: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衬托、对比等)材料安排(主次、详略、倒叙等)行文结构(承上启下、伏笔、悬念、铺垫、照应等)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修辞方法的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语言(整句散句、短句、叠音词、色彩词、
本文标题:高考语文考前指导《精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1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