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等值线专题地图三要素(2011年江苏,7~8,4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如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②地坡度最陡C.③地分布有茶园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2.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450米B.500米C.550米D.600米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的标示可以判断图上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结合等高线,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为由东北流向西南,故A错;②地的等高线较稀疏,所以此处坡度较缓,故B错;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是在瀑布的下方仰视,而④处在瀑布的上方,故D错;根据纬度位置③位于亚热带且位于丘陵地区的山坡,适合种植茶树,故选C。第2题,考察线路的最高点在500米至600米之间,最低点在100米至200米之间,所以考察线路的高差的取值范围为500-200H600-100,即300H500,故选A。答案:1.C2.A此题组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是等值线中考查频率很高的考点。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同学们应掌握等值线判读的一些基本方法,如“高凸低、低凸高”的方法,就是等值线向高值等值线方向凸出,则此处数值比两侧低;而等值线向低值等值线方向凸出,则此处数值比两侧高。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图例解决有关问题。(2009年上海,10~11,4分)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如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A.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D.南北向4.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解析:第3题,山脊处的等高线向地势较低处(等高线上的数字注记较小)凸出,可以先据此确定山脊,然后根据一般的定向方法确定其走向。第4题,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表明坡度平缓。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则表明上陡下缓。答案:3.A4.B地图上方向判定的方法有三种: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根据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结合地图进行方向的判定,比例尺的大小判定及应用。2(2)在图中标注出或者隐含一些信息,需挖掘图中有效信息解答相关问题。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2011年天津文综,8~9,8分)图1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2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发生图1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2.图2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1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A.aB.bC.cD.d解析:第1题,此题考查的是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条件。滑坡发生的条件主要有坡度较大,有一定的降水,但不一定是连降暴雨。而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连降暴雨,地表堆积物较多。由此可见两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故选B。第2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从等高线的分布状况看a、c、d三处房屋位于山谷附近,周围地势较高,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且日照时间短。而b处房屋位于山脊处,周围地势低,不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且日照时间长,故选b处房屋。答案:1.B2.B(2011年浙江文综,3~4,8分)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如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3~4题: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解析:第3题,台风会带来暴雨,台风过后溪谷的蒸发量会明显变大,水深增加,降水过程已经结束,而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相对稳定,可反映溪谷的正常情况,故选D项。第4题,溪谷的等高线向高处凸,乙、丁、戊向低处凸,为山脊,故选B项。答案:3.D4.B地理环境是经常变化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要了解某些自然灾害对环境的影响,要真正理解等值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规律。(2010年浙江文综,7~8,8分)如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据此回答5~6题:35.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A.甲、乙;①B.乙、甲;②C.甲、乙;②D.乙、甲;①6.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A.③④B.④⑤C.⑤⑥D.③⑥解析: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和地形剖面线的判读,及自来水厂的选址。第5题,判读沿M→N、P→Q对应的地形起伏,要对照沿途的海拔变化得出对应关系。①、②水库到自来水厂均可自流,但②水库较①水库距离更近,工程建设费用低。第6题,③地位于台地上,地势较高,光照条件好,适合建玻璃温室大棚;污水处理厂应布局在城镇河流的下游,图中⑥地符合。答案:5.C6.D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的方法确定某剖面图是沿哪条剖面线画出来的方法是:第一,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所穿过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第二,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第三,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2010年江苏,9~10,4分)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8题:7.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A.KLOP线B.KMOP线C.KMNQ线D.KRQ线8.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A.KRQPT线B.KMNQPT线C.KLOPT线D.KST线解析:第7题,分水(脊)线是山岭处,等高线向低处凸,与河流所在处向高处凸相反,甲、乙两河之间的分水(脊)线即甲、乙两河之间向低处凸的脊线,也就是KMOP线。第8题,从图中可以4看出,KST线经过的地区坡度小,地势起伏平缓,可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答案:7.B8.D河流分水线从大的方面来说往往是山脉或高地,从微观来说就是山脊,应快速准确地判读山脊、山谷等地形;地方性道路的选线原则:尽量沿等高线修筑、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少跨越河流等。(2009年全国文综Ⅰ,6~8,12分)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回答9~11题:9.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80mB.110mC.170mD.220m10.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①为直线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11.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道路③B.道路①C.道路①和②D.道路②和③解析:第9题,本题较简单,为相对高度的计算。甲、乙两地海拔数据可以直接从图上读出,甲地和乙地的海拔分别为260m左右和150m,两地高差约是110m。注意本题要求的高差是甲地、乙地的高差,即三条道路起点和终点的高差,不是甲、乙两地间的最大高差。第10题,A项错误,因为道路①的长度最大,直线应该线路最短。B项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②沿线的最大高度不及道路③,不可能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项排除,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③最短。道路①和②各有一段起伏状况和相对高度一致,可能重合。故D项正确。需要注意的是,图中三条曲线有几个交点,这并不意味着交点处就一定是道路的重合路段,它仅仅表示三条道路有些路段的海拔相同而已。第11题,使用大型运输车运送重型机械设备,需要沿比较安全、平缓、转弯角度小的线路运行。道路①的水平长度最大,说明大致沿等高线走向迂回延伸,呈“之”字形,坡度最小,比较平稳、安全。答案:9.B10.D11.B要正确解答本题组,首先要明确这幅图的组成和结构,纵坐标代表海拔,横坐标代表三条道路的路程,三条曲线表示三条道路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然后再关注一些关键点:起点、终点、转折点、最高点和最低点等。12.(2009年江苏,27,11分,节选)如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A城镇风向是。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原因是。(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原因是。(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是,原因是。解析:第(1)题,该题考查天气形势图的判读和常见天气系5统的知识。由图可知,A城镇在低压槽东部。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可知,A城镇的风向应为西南风。A、D两地相比,A地在冷锋前,晴天概率较大。第(2)题,A、B、C、D四个城镇中,只有D城镇附近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且位于冷锋后,降水概率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第(3)题,根据城市区位理论可知,A城镇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另外A城镇地形平坦、地势开阔,规模应该最大。答案:(1)西南风AA地位于冷锋前(2)D坡陡;水充足(3)A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等值线的判读(2011年新课标文综,6~8,12分)读图,回答1~3题: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mB.55mC.60mD.65m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mB.40mC.65mD.90m解析:此题组考查等值线判读的相关知识。第1题,由图可知等高距为5米,图中最高处大于80米,小于85米,最低处大于20米,小于25米,最大高差的范围为大于55米,小于65米,故选C项。第2题,由图可知,③河段等高线最密集,所以坡度最陡,流速最快,故选C项。第3题,根据建立水库的口小袋大原则和符合地形平坦的要求,水库应建立在图示湖泊处,根据比例尺长度约为40m。答案:1.C2.C3.B此类题目,首先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和图例提取相关信息,弄清该地区地形的起伏状况,并结合等值线的判读规律进行解答。(2011年江苏,19~20,6分)(双选题)如图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相关。据此回答4~5题:4.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5.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B.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6C.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解析:第4题,从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看,等值线大体以东西走向为主,由东南向西北数值增大,且出现了几条闭合的等值线,成为几个高值和低值中心。因此等值线的数值变化是东南西北向变化而非东西变化,故B错。洛阳以南数值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小,故C错。第5题,①地区等值线向高值凸出,说明干旱旬数低,相应的降水较多,而①地区降水多的原因是山地迎风坡的影响,故A正确;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主要是因为①处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而②地为背风坡降水少,故B选项错;③地区等值线的分布主要是受季风影响强弱的因素形成的,故C错;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故D正确。答案:4.AD5.AD(2011年四川文综,5~6,8分)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
本文标题:高考题专题等值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2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