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中生物必三好题8(含详细解析)
1课时训练8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图中箭头也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2.2014·北京期末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A.每种生物都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B.每种生物都限定在一条食物链的固定位置上C.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连接成复杂的营养关系D.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3.2014·冀州一模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构成食物链(网),其能量调查如表所示: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kJ·m-2)2.5013.3011.800.28250.00根据表格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A.甲一定是初级消费者B.5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是戊→乙→丙→甲→丁C.戊是生产者,丁是最高营养级D.乙和丙是互利共生关系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是植物B.细菌都属于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太阳光来自地球之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D.蛔虫为厌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5.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Ⅰ、Ⅱ、Ⅲ、Ⅳ(单位:kg/a)。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丙种群个体所含有机物的量一定大于丁种群B.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能量等于Ⅰ所含的能量C.若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20%,则Ⅱ+Ⅲ+Ⅳ=0.2ⅠD.甲的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26.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方框大小表示所含能量多少),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D2/D1×100%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7.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下列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减去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B.d中所含的能量与c中所含的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C.a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同化的能量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也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9.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对于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照射到生产者上的太阳能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C.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它们的能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D.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311.如图表示初级消费者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括号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初级消费者呼吸散失的能量为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在A、B处加上标有细胞呼吸的箭头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n-aC.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n-a-bD.B为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总能量12.呼伦贝尔草原上生长着多种杂草和以杂草为食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食肉动物,各种生物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各种杂草固定的能量只能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C.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D.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是分解者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13.某湿地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沉水植物(多种水草)、挺水植物(荷、菖蒲、芦苇等)和陆生植物,还生活着以蝗虫为主的多种昆虫,水中有螺、沼虾、鱼类,此外还有蛙、蛇、鹭和野鸭等动物。请分析并回答:(1)湿地中的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的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区域。喜湿的植物生长于岸边,旱生植物分布于离岸较远处,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2)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①图中所含内容与完整的生态系统相比,缺乏的成分有________。②该湿地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__。鱼类与螺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③调查该湿地中某种鸟类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法。若蝗虫数量增加,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加,这样蝗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的________调节。(3)从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湿地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414.如图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主要食物链,括号内前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摄入的总能量,后一数值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单位为J/(cm2·a),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能够沿着这些渠道进行。(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统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约为________。(3)由图可知,第一个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仅是少部分能量,原因包括(从供选答案中选择,填序号)________。①少数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②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部分能量被呼吸作用消耗③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4)据资料显示,该生态系统每年夏季易发生鱼类浮头甚至死亡的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既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15.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雪兔和北极狐之间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3来自雷鸟,1/2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为1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60kJ,且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量是________kJ。(3)图乙中C代表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同化总量(×106J)储存能量(×106J)呼吸消耗(×106J)A900200700B1001585C15213D18612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填“增加”“减少”“不变”)的。5课时训练8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一、选择题(共12小题)1.解析:由图可知X1过程为光合作用,X2、X3分别为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Y1、Y2、Y3为呼吸作用,Z1、Z2、Z3为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重新返回到外界环境中。光合作用的完成不一定需要叶绿体,如蓝藻等,A错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除了图中的Y1、Y2、Y3、……及Z过程外还包括储存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个体中的一部分能量,B错误;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输入下一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因此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C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答案:C2.解析:最高营养级的生物不能将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在食物网中,同种生物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级;一种植食性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可以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因此彼此有联系的食物链构成复杂的食物网,食物网是由食物链构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食物网不能使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增加。答案:C3解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由于丙与乙的能量之比远远大于20%,因此二者为同一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戊乙甲丁丙,甲为次级消费者,戊是生产者,丁是最高营养级,乙和丙是竞争关系。答案:C4.解析: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但都不是植物;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不属于分解者;太阳光是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的能量;蛔虫寄生在动物肠道内,属于消费者。答案:D5.解析:在食物链中每个个体含有的能量或有机物是不确定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自身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答案:D6.解析:根据图形可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W1=A1+B1+C1+D1,而D1=A2+B2+C2+D2;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D1/W1×100%或D1/(A1+B1+C1+D1)×100%;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该图示体现了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答案:B7.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与d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二者同化的能量之比;b获得的能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随之增多,d获得的能量也增多。答案:C8.解析:异养微生物有两种:一种是腐生的,一种是寄生的。腐生型微生物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它们是分解者,如一些细菌、真菌等;寄生型微生物就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吸取有机物而维持生活,它们是消费者,不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生产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是热能,不能被绿色植物所利用。有些分解者不是微生物,如蚯蚓。答案:B9.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全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答案:D10.解析: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一般在两个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若捕食者的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能构成倒金字塔,但能量关系仍然是正金字塔;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即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答案:D11.解析:图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应在A处加上标有细胞呼吸的箭头;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为(n-a);B处能量为(n-a-b),其中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部分能量储存在初级消费者体内未被利用,还有部分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被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小于(n-a-b)。答案:B12.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首先是被自身利用,积累的能量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被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蜣螂是分解者属于动物而不是微生物,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而不是分解者。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613.解析:(1)这些植物都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所以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2)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本文标题:高中生物必三好题8(含详细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2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