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魏老师教育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热点集训
【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热点集训(4)学生用书[P180~P181]1.(2015·山东德州质检)下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刺激→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效应过程→结果(1)当机体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这种电位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2)突触主要存在于________(填序号)内,反射活动通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________。(3)炎热刺激时,皮肤内发生的效应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炎热时失水过多,引发机体主动饮水这一调节过程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有关神经末梢可释放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以调节免疫功能,这表明免疫细胞的膜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内的信息分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解析:(1)神经纤维兴奋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2)突触主要存在于神经中枢处,即②处。反射活动通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3)在炎热条件下,皮肤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①是感受器,机体缺水,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发机体主动饮水。(4)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可识别信息分子,信息分子包括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等。答案:(1)内正外负Na+内流(2)②越长(3)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4)识别递质的受体激素、淋巴因子(任选一个)2.如图甲表示某人体内进行神经调节的局部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效应器细胞识别乙酰胆碱后细胞收缩,乙酰胆碱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细胞恢复舒张。去甲肾上腺素______(能、不能)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2)在Ⅰ处施加一个刺激,请在图乙中画出该处神经纤维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及恢复静息电位之后的电荷分布情况。(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不同,但最终都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完成的。解析:(1)酶具有专一性,乙酰胆碱酯酶只能分解乙酰胆碱,不能分解其他的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2)神经纤维静息时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时电位为外负内正,但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时,膜内外电位又恢复为外正内负,依此画图即可。(3)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但最终都是通过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来改变膜电位。答案:(1)不能酶的专一性(2)如图所示(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3.下图1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人体中箭毒时,箭毒对突触后膜上Na+通道通透性的影响(Ach为乙酰胆碱)。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膝跳反射弧中,感受器为____________。c处施加刺激引起伸肌收缩,该过程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活动。若给予a处施加刺激,兴奋在b处传递速度比c处传导速度____________。(2)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即____________。由图2可知,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____________,阻止____________,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电位变化。因此,若人体中箭毒后,中毒症状为肌肉____________(填“松弛”或“僵直”)。解析:(1)发生反射活动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存在刺激,②参与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结构完整,c处施加刺激引起伸肌收缩,参与该活动的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因此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而在突触位置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递,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快。(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即失活,箭毒与Ach受体结合后Ach便无法与Ach受体结合,导致Na+通道关闭,阻止Na+内流,突触后膜不能产生电位变化。因此,若人体中箭毒后,中毒症状为肌肉松弛。答案:(1)伸肌不属于慢(2)失活关闭Na+内流松弛4.(2015·河南南阳模拟)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只用手指的一滴血就能在流鼻涕和发热等症状出现之前检测出谁将患上流感。下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乙图分析此处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变化是由________引起的。(2)刺激甲图中的①,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该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_(填写丙图中的数字)释放,作用于________(填写丙图中的数字),所以兴奋的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3)如果利用甲图所示的神经结构及相关仪器,验证(2)小题中兴奋传递的特点,请你简述实验思路及结果预测: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由于Na+的快速内流,使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成动作电位(外负内正)。(2)甲图中的③是一突触,丙图为该突触的放大图,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丙图中的4)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丙图中的6),所以兴奋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甲图中兴奋由右向左传递)。(3)第(2)小题中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在甲图中兴奋通过突触③只能从右向左传递,若要进行实验验证,可刺激甲图中的②观察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④观察A的指针是否偏转。实验结果应为刺激②时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④时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答案:(1)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Na+内流(2)46单向传递(3)实验思路:刺激甲图中的②观察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④观察A的指针是否偏转结果预测:刺激②,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④,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5.(2015·河北保定摸底调研)如图一为人体脚掌皮肤受针扎后引起同侧大腿屈肌发生收缩导致腿缩回的神经传导路径示意图。图二为图一中F结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皮肤感受器受针扎之后神经细胞产生兴奋,神经细胞膜外的电位情况是________,产生该电位的原因是受刺激时________内流。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________(相同、相反)。(2)图一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C和D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箭头和图二中的数字表示信息分子的运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在完成一次信息传递之后,图二中的________(填序号)将很快被分解。(3)若从Ⅰ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Ⅱ处,效应器________(能或不能)产生反应,它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4)若在离肌肉5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Ⅰ处(Ⅰ和Ⅱ位于同一个神经元)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_______毫米/毫秒。(5)某患者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可与①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这种疾病从免疫调节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病。解析:(1)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内流,从而膜外电位由静息时的正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时的负电位,受刺激后细胞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相同。(2)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在突触前膜⑤释放神经递质,将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④到达突触后膜,并与后膜上的受体①结合,从而将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神经递质起作用后要被及时分解或转移,以免引起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或抑制。(3)由图判断可知B是传入神经,若从Ⅰ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Ⅱ处,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50-5)毫米/(5.0-3.5)毫秒=30毫米/毫秒。(5)自身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物质进行免疫,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1)负电位钠离子相同(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⑤→④→①②(3)能不属于(4)30(5)自身免疫6.刺激引起神经中枢兴奋有两种表现类型:一种是兴奋延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另一种是神经中枢兴奋后会立即消失,这与中枢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关,如图为中枢神经元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图中①②③表示神经元,请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经过多次分支,最后形成的末端膨大的部分叫__________________。(2)假设①②③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在箭头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兴奋将沿着多条途径传到箭头B处,其中耗时最长的一条是A→__________________→B(用图中数字编号及箭头表示),由于兴奋的这种传递方式,使B处接受兴奋的时间会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2),分析如图所示神经中枢兴奋的表现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神经元轴突末端分支的膨大部分叫做突触小体。(2)分析图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可知,兴奋从A处传到B处,最耗时的途径是A→③→②→①→③→B。(3)图示兴奋从A处传到B处有多条用时长短不一的途径,所以图示神经中枢兴奋表现为兴奋延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答案:(1)突触小体(2)③→②→①→③延长(3)兴奋延续一段时间后才消失7.环磷酰胺作为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在较高剂量下对机体免疫力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β葡聚糖对接受化疗的机体的免疫力有一定的恢复作用。(1)环磷酰胺能影响DNA的合成,因此推测它作用于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若在药物作用下,复制时DNA分子上的鸟嘌呤与胸腺嘧啶发生错误配对,则在药物作用期间,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2)β葡聚糖能促进各种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这些细胞因子能促进________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提高机体的________免疫。(3)β葡聚糖能促进树突细胞的成熟。树突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说明树突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着具有识别功能的________。树突细胞将病原体摄入细胞内,经处理后,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激活T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解析:(1)DNA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分裂间
本文标题:魏老师教育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热点集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4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