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1沁园春·长沙备课:威远县龙会中学龙建教学目标1.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2.了解词的相关常识。3.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2.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3.领会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教学难点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词中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2.深刻领会“谁主沉浮”及“浪遏飞舟”的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知道有首歌叫《东方红》吗?有谁能唱出开头几句吗?(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毛泽东这个名字,也许你们不陌生,但你们了解毛泽东吗?你们崇拜毛泽东吗?你们会像老师这代人或者你的父辈祖辈一样,一提到这个名字就肃然起敬,翘首敬仰吗?也许你们只能从历史教科书上了解到:毛泽东是个伟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但究竟他的伟大之处何在,他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同学们并不知道。毛泽东的伟大,首先在于他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他在领导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毛泽东的伟大,还在于他是伟大的书法家、诗人。毛泽东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我国有很多著名高校的校名,重要的报刊名都使用的毛泽东的书法字体。毛泽东又是现代伟大的诗人,他以特有的伟人气质,以充沛的革命激情,以宽阔的革命家胸怀,以超凡的想象力,写下了无数大气磅礴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带着对伟人的崇敬,随着他的《沁园春长沙》,走近诗人,去感受诗人宽阔的胸怀和崇高的心灵。二、课文初读1、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读录音,正音,学习朗读,把握情感和节奏。百舸(gě)怅(chàng)寥廓(liáokuò)峥嵘(zhēngróng)方遒(qiú)浪遏(è)独立/寒秋,携来/百侣/曾游,湘江/北/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头。恰/同学/少年,看/万山/红/遍,风华/正茂;层林/尽染;书生/意气,漫江/碧透,挥斥/方遒。百舸/争流。指点/江山,鹰/击/长空,激扬/文字,鱼/翔/浅底,粪土/当年/万户/侯。万类/霜天/竞/自由。曾/记否,怅/寥廓,问/苍茫/大地,到/中流/击水,谁/主/沉浮?浪遏/飞舟?2、文化常识及背景介绍(1)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是配乐的诗。词的句式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词的别名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等。如《敦煌曲子词》、《稼轩长短句》、《草堂诗余》等等。词有词牌,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不同词牌的格律要求是不一样的,古人是根据词牌规定的格律来填写,所以称填词。(2)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长沙是毛泽东早年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早年的读书生活暂且不提,毛泽东于1925年2月,与杨开慧携毛岸英、毛岸青从上海回故乡韶山,成立了党在农村中的第一个基层组织──韶山党支部。毛泽东同志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几个月内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对地主进行了增加雇农工资和减租的斗争。1925年8月底,毛泽东离开韶山,由长沙动身赴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个学校培养了大批干部,成为后来农民运动的领导骨干。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诗人站在橘子洲头,眺望湘江两岸,憧憬着大好的革命形式,激情澎湃,写下了《沁园春•长沙》3、反复朗诵课文,结合课文注解,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注解: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湘江——源出广西兴安县南的海洋山,长817公里,流经长沙,向北流入洞庭湖。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南面湘江中,现在是一旅游风景点。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万,表示多数。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漫江——满江。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百舸(gě)——百,表多数;舸,大船。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长空——广阔的天空。鱼翔——翔本指鸟盘旋地飞,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浅底——水清澈见底,给人以浅的错觉。万类——万物。竞——争着。怅(chàng)——原意是失意,这里是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liáokuò)——指宇宙的广阔。苍茫——旷远迷茫。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这里指胜衰。携(xié)来——携,同。来,助词。百侣(lǚ)——很多的伴侣。这里指战友。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书生意气——同学们意气奔放。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指点——这里是评论的意思。江山——借代国家。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粪土——古汉语的使动用法,意思是“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万户,指诸侯封地内的交租税纳赋的户口数。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指游泳。遏(è)——阻止。(2)整体感悟:这首词上下阕各侧重写了什么?明确:板书:上阕写景──即湘江秋景,下阕叙事──追忆往事第二课时一、导入“自古逢秋悲寂寥”,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写了很多关于秋天的诗句,同学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总是悲凉的、伤感的,毛泽东当时是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才离开韶山,来到长沙,又是在寒冷的深秋季节,独立在橘子洲头,按理说,在这种情形下,一般人会感到伤感悲凉。但伟人就是伟人,面临滚滚北去的湘江流水,面对大好的革命形势,毛泽东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那么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秋景图又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我们一起来赏析。二、课文研读(一)引导学生赏析上阕1.学生思考讨论:“看”字领起了哪几句?诗人写了哪些景物?(即哪些意象)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词中的语言回答,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找出来,互相讨论一下,说说好在哪里?(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可做总结)明确:“看”字领起了七句。描写的景物有山、林、江、舸、鹰、鱼。它们的特点分别是:山──红,林──染,江──碧,舸──争,鹰──击,鱼──翔。用得好的词语有:“遍”点出“红”的范围之广,“透”极写江水澄碧清澈见底,“争”字把湘江上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写了出来,“击”写出了鹰在天空展翅高飞迅猛有力的情景,如果用“飞”就只写出了动作而不能突出其奋发有为的特征,“翔”本义是指鸟盘旋地飞,这里用来形容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松自如的神态,也写出了水的清澈,如果用“游”就没有这种效果。2.作者写景的视野很开阔,同学们看一下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写景的?作者用了怎样的诗句来概括了景物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景物特点。明确: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概括了景物的特点。它们总的特点是:绚丽多彩,生机勃勃。3.面对这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秋天景色,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考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呢?明确:面对如画的秋色,一个“怅”字,这里的“怅”,不是失意的惆怅,而是深思而激昂的心绪,表面上是面对这广阔无垠的宇宙和旷远迷茫的大地,谁才是你的主宰呢?深沉的含义表现了诗人思考中国命运由谁来主宰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也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的胸怀和凌云壮志。(二)引导学生分析下阕学生诵读下阕,思考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那么下阕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呢?(主要是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明确:(1)“忆”字总领起了八句,这几句总写了同学们青春年少,才华横溢,奋发有为,议论国家大事,蔑视军阀,他们有雄心、有壮志、有才干,敢于实践,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2)作者在全词的结尾,写了一个“中流击水”的场面,“击”字体现出一种搏击的力量,“遏”字表现了一种乘风破浪、激流勇进的气势。作者在这里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勾勒出一个激动人心的画面,创造出一种激流勇进、力挽狂澜的壮美的意境,集中表现了这群革命青年不畏风浪、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毛泽东曾经写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艺术的回答了“主沉浮”的问题,即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毛泽东早年在《民众大联合》一文中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三、通过研读,归纳出本文的主旨《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四、课文总结我国古典诗词跟讲究情和景的交融,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与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明确: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湘江秋景图,由此生发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叙事抒情,创造出一种激流勇进、力挽狂澜的壮美的意境,集中表现了这群革命青年不畏风浪、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艺术地回答了“主沉浮”的问题,即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沁园春•长沙》真可谓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气势恢弘的佳作!五、齐读这首词,再一次感受作者描述的景物之美与豪情之美,能背诵的尽量背诵六、作业课下诵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交流自己想到的景、情、人、事等。七、关于练习(一)、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设题意图:积累名篇,提高朗读水平,深入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朗读指导:朗读前可先划分节奏,标出停顿、重音和韵脚,再尽可能把自己想像成站在橘子洲头的青年诗人,面对大好秋色,然后吟诵这首词。这就可能更深入地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人的情怀,从而更准确地读出这首词的意蕴。(二)、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这首词中的主要意象,把握词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表达。参考答案:上片通过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下片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击水中流、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三)、△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设题意图:进行扩展阅读。通过阅读毛泽东其他的诗词,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从文艺角度体会这位伟人的思想情操。活动指导:毛泽东创作的诗词,大多有他自己的书法手迹留世,这就便于把他的诗词和书法结合在一起来欣赏。欣赏时,要使学生感受到毛泽东诗人的豪情、书法家的狂放和政治家的浪漫是如何高度统一的。当前许多学校都开通了校园网,可以组织班上同学在网上发起专题讨论,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毛泽东的诗词艺术和书法艺术。同时,不妨动员学校语文老师参与其中的讨论,并以此为契机,让校园网进一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和交流的园地。教学后记:2诗两首备课:威远县龙会中学龙建雨巷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2、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6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