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高中语文组助学稿教学模式探究文集
高中语文组助学稿教学模式探究文集前言:这是高中部语文组集思广益,集体教研后形成的一组关于助学稿及5+30+5教学模式的探讨短论。自中学部余校长倡导推行助学稿及5+30+5课堂教学模式以来,中学部全体老师就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在此过程中,助学稿的使用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助学稿及5+30+5教学模式作用日渐显现,可以说助学稿的使用,从教学形式上真正让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正在逐渐养成,这些可喜的变化是广大教师辛勤努力的结果,在老师们编辑助学稿的过程中,在各个学科教研组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中,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努力和尝试中,相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深刻的切身体会,这里编辑的高中部语文组全体教师对助学稿使用的一些点滴心得,是中学部全体教师工作的一个缩影,也许大家对其中一些观点或助学稿的编制模式会有异议,那就算是“抛砖引玉”吧,学部希望这一组教学论文的研究能够引来大家更多的共鸣和探讨,更希望其他各个学科组也能组织本组教师及时总结,写出富有学科特点和学术价值的一篇篇精彩论文!(康庆)一、助学稿和5+30+5高中语文陈德友助学稿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设计稿,由老师在上课之前设计好印制出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思路和导向性的文字稿资料,中学部要求任课老师在上课前提前两天把助学稿发给学生,帮助学生预习教材,搞清楚学习目标、目的,重点、难点,文章脉络、思考问题等,如果学生把这个助学稿通过预习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上交给老师,老师把学生答题的情况作出判阅,回答不好的在助学稿上画出醒目的标记让学生再去思考讨论,二次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个地方是本课主攻方向,自己这节课学习什么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后,自己在课堂上的活动就有了非常明确的针对性。所以助学稿的运用分设计---一次发放---预习练习---上交判阅---二次发放---自己修改等五个环节。在这五个环节中,第一环节设计助学稿先由老师来做,设计助学稿时要分清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情况,助学稿的设计要凸显阶梯性层次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拿到它都有事可做,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做好相应的练习。这个环节随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加强,慢慢可以转换为由学生来设计助学稿,让学生在老师接触文本前先来居高临下地审视文本。第二个环节是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认知程度来感受老师设计的预习问题,这个环节就是教师对文本问题的设计在学生这里碰撞一下,检查学生理解文本的程度,包括基础知识的程度和理解想象方面的能力程度,学生在助学稿上的回答就足以说明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了。第三个环节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判阅,这给老师一个鲜明的信号,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要针对哪些方面做指导。第四个环节是信息汇总融合,让学生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作出清楚判断,使自己在课堂上有目的性地学习和讨论,然后把相关问题的正确或者深层的答案整理出来,自然转入第五个环节。助学稿是个师生互动的媒介。助学稿的运用使师生都有了学习的目的,但要怎么样来运作课堂学习,我们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目的来设计课堂时间的分配,学部提出5+30+5的时间分配方案,根据这个方案的要求,教师在上课后的前5分钟里,安排课堂出现的问题,上个助学稿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家的答题误区等,布置任务在这个课堂上学生该干什么,是对上节课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讨论,还是把新教材的阅读理解纳入大家学习的范畴等,老师的安排分配语言要简明,易于理解,让学生马上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接下来的30分钟时间属于学生,他们在这个时间段里完全拥有自主的权利,学科助教是规划者,也是领导者,他有发布任务的权利,然后,他命令各个小组拉开围成一个小圈子,集中讨论指定的问题,各个小组有指定的组长,组长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各抒己见,组长把各个成员的意见记录下来,讨论或者学习10—15分钟后,各个小组的组长指定一个同学代表本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的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展开辩论。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展示成果,他们把自己的意见展示出来,得到多数人的认可,马上就获得一种成就感成功感。这个过程要占30分钟,甚至更多,也可以完全由学生来展示他们的结论或者成果。一般情况下,展示的成果是以助学稿上的遗留问题或者难度较大的问题为讨论对象的,这个过程就把助学稿和课堂学习结合在了一起。二、助学稿——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之举高三语文党凤倩2008年9月,中学部校长余涛根据新课改精神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中学部推行“助学稿”,即把过去的教案(或学案)改为助学稿的形式,并且要求老师提前两、三天时间把助学稿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自主完成预习、课前搜集资料、课堂训练等任务,然后老师把助学稿收上来批阅,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上课时又把助学稿发给学生,组织并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展示自主、合作、探究的结果,并在初中和高一、二推行“5﹢30﹢5”的课堂教学改革。余校长的这一举措,是一种创新,也体现了他对新课改的准确把握和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转变课堂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于是,在语文课中经常可以看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提出讨论问题后,就直接安排小组讨论,缺少学生个体学习、独立思考探究的重要环节,小组讨论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助学稿”的实施,确保了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前学生自学、自悟、自我收集整理资料,并且自学之后有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或暴露出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错误,彻底克服了传统的满堂灌和没有实际效果的形式主义的小组合作讨论的弊端,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课堂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做好了充分的铺垫。我认为,“助学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操作性,能真正实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说:“当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能量,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他们就会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对人的智慧和意志感到骄傲和自豪。”“助学稿”使学生充分享受了这一切。“助学稿”的学习过程为:自主独立探究——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管理者,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是发现者、探索者、合作者、成功者。课堂是探究之地,师生是探究之人。全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问题探究、独立探究、合作探究,人人体验到问题探究的乐趣,感受到独立探究的愉快,品尝到合作探究与展示成果的幸福,达到真正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特级教师程红兵先生的几句话可以用来小结余校长的这种教学创新:放心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放心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放心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放心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放心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三、也说助学稿高三语文陈志强助学稿的根本在于“助”,一个“助”字让老师从学习的前台撤到了二线,突出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按说以学生为主体,现在应该没什么异议,虽然还有双主体的说法(说法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但实际操作上,还是老师在前台主宰一切。课堂上甚至比赛中,多为教的完美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精雕细刻美轮美奂摇曳多姿。可惜重心不是学生怎么表现,而是教师如何表演。把表演过程当成了目的并沉醉其中,忘记了这个过程又是为什么。想到了在运动会上摘金夺银的运动员。其实学生和运动员是很相似的,每年的高考就是高中生的奥运会。教练和运动员的关系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细想一下,在训练场上整个过程都是运动员在动。又想到了导演和演员。舞台是演员的舞台,导演是在幕后的,这一点跟考场是学生的考场相似。与其让教师这般“可恶”地唱独台戏,倒不如让学生“可爱”地过把瘾,教师做一个出色的导演。因为老师的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他是金子,你就想法让他闪光;如果他是矿石,你就想办法把他提炼成钢铁;如果他是泥巴,你就尽量把他烧制成砖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非但没削弱教师的作用,实则在更高的层面上对教师提出要求,它要求教师从更深的层次、从更宽的视野、从更具体实战的操作层面去引导学生、启迪学生、训练学生。这恰恰就是助学稿“助”的内容。就是说教师要备教材(条块分割),也要备学生(分门别类),还要备学法(程序方式)。当然在课堂上,教师的适宜点拨及时督促是免不了的。至于“助”的形式则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主要是因人因文因时而异。但“助学稿”的魂须贯穿其中的。还是觉得那句话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为主线。”如果说跟新课标联系起来,可以稍加修改“以探究为主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也说过一句话,虽说有些刻薄,但还是对我们起到一些警醒作用的:“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成驯兽式的活动”。助学稿课改教学模式总结高一语文刘丽华本学期以来,响应学部加强自主学习的课堂功能的号召,借助助学稿和采用“5+30+5”的课堂时间分配模式进行教学结构改革的新尝试,现就两月来实施情况和效果体会做一简要总结。1、助学稿的使用:在使用助学稿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向学生介绍助学稿的功能的:我们同学长期以来等惯了老师“喂食”,但到了高中,尤其以后到大学是要靠自主学习来完成学业的,学会学习很重要,是受益终身的。目前我们借助助学稿的形式帮助大家渐渐学会自学的要领,我们的自主预习以助学稿的内容为主要参考资料,这样就在课堂上先走一步,可以节约课堂有效时间,把自己能够学会的东西转移到课下,学习的针对性更强了,有效性提高了,成绩也就提高了。在具体使用中,我觉得效果很好,老师要在课下费一些功夫精心设计助学稿,学生以作业的形式上交助学稿,明确了学生都已学会的知识、还有些模糊的知识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课时的教学重点就更突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目前,学生和我本人已经习惯了助学稿的使用,并且把它作为重要的有保存价值的学习资料,不仅上课用,考试前更是重要的复习资料。2、“5+30+5”课堂时间分配模式:目前,我的做法是,提前两天下发助学稿,分梯度布置作业,先用一节课学生自修、小组讨论解决助学稿的所有问题,并分配任务,确定展示课的小组重点发言内容,老师讲授难点、重点和大家有争议的问题。但自从讲授选修一的教材后,因为都是文言文,学生课下的工夫没少下,但因为文本的难度,有些问题老师不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现代文阅读文本更适合“5+30+5”的时间模式,而文言文教学就目前学生的素质和基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若想完全施行,难度很大,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学生预习两天,上课讨论自修一节,到展示课时,文言知识点仍旧存在很大问题,学生不敢确定对错,造成时间上的大量浪费,不能按照预定授课时间完成教学内容,而本册书中,有两个单元八课内容都是文言,教学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进度很紧张。对这个问题我也会在下一步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深入研究,摸索着尽力实施。附助学稿北京市新英才学校中学部助学稿课题:这个世界的音乐执笔陈德友审核助学时间11、12-13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动物世界神秘的音乐创造,坚信动物世界同样存在音乐。了解动物的发音方式和效果。2、能力目标: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审美情趣。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共生、依存、合作的观念。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世界,热爱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筛选信息,品味语言。2、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了解2、试图揣测作者意图助学过程教师助学活动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1913-1993,生于美国纽约,1974年出版随笔《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位医学家生物学家对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学生活动课本导读导入:对于音乐,大家一定并不陌生,通常人们把音乐分成了若干个类型,比如:通俗、流行、民族、古典等等,人们对于各种音乐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各有所好,那么自然界也有音乐吗,如果有的话,是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组助学稿教学模式探究文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7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