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松原市实验高中高二化学实验班双周测(1)第1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附合题意)1.有关乙炔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2.膦(PH3)又称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电石气的杂质中常含有磷化氢。它的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形。以下关于PH3的叙述正确的是A.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孤对电子B.PH3是非极性分子C.PH3是一种强氧化剂D.PH3分子的P-H键是非极性键3.下列物质中,难溶于CCl4的是A.碘单质B.水C.苯D.甲烷4.用带静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下列液体的细流,细流发生偏转的是A.苯B.二硫化碳C.氯水D.四氯化碳5.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A.CCl4与I2分子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分子量相差较大B.CCl4与I2都是直线型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型分子C.CC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D.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A.H2OB.CH4C.SiH4D.NH4+7.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D.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8.最近,中国科大的科学家们将C60分子组装在一单层分子膜表面,在—268℃时冻结分子的热振荡,并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首次“拍摄”到能清楚分辨碳原子间单、双键的分子图像。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一定既含单键又含双键的是A.CO2B.C2H4OC.COCl2D.H2O29.当干冰熔化或气化时,下列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内化学键B.分子的组成C.分子构型D.分子间作用力10.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正确的是A.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大π键B.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C.碳原子的三个sp3杂化轨道与其它形成三个σ键D.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与其它形成σ键11.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CO2H2SB.C2H4CH4C.C60C2H4D.NH3HCl12.氯化硼的熔点为-107℃,沸点为12.5℃,在其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它能水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硼液态时能导电而固态时不导电B.氯化硼加到水中使溶液的pH升高C.氯化硼分子呈正三角形,属非极性分子D.氯化硼遇水蒸气不会产生白雾13.三氯化磷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正三角形,下列关于三氯化磷分子空间构型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的键长,键角都相等B.PCl3分子中的P-Cl键属于极性共价键C.PCl3分子中三个共价键键能,键角均相等D.PCl3是非极性分子14.实验测得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则BeCl2属于A.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B.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C.由非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D.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15.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C.水的熔点比H2S高D.由于氢键作用,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16.右图中曲线表示原子序数在前20号中的某些元素的原子序数(按递增顺序连续排列)和单质沸点的关系,其中A点表示的元素是A.SiB.AlC.FD.S17.据权威刊物报道,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H3分子。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对此报道的认识正确的是A.甲认为上述发现绝对不可能,因为H3分子违背了共价键理论B.乙认为宇宙中还可能存在另一种氢单质,因为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必然有三种同素异形体C.丙认为H3分子实质上是H2分子与H+以特殊共价键结合的产物,应写成H3+D.丁认为如果上述的发现存在,则证明传统的价键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继续发展18.下列各组酸中,酸性依次增强的是A.H2CO3.H2SiO3.H3PO4B.HNO3.H3PO4.H2SO4C.HI.HCl.H2SD.HClO.HClO3.HClO419.现已知O3分子为V字形结构,O3在水中的溶解度和O2比较要大或小A.O3在水中的溶解度和O2一样B.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小C.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要大D.没办法比较20.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21.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运送飞船的火箭燃料除液态双氧水外,还有另一种液态氮氢化合物。已知该化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相对分子质量为32,结构分析发现该分子结构中只有单键。(1)该氮氢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2)若该物质与液态双氧水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两种无毒又不污染环境的气态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H3分子中的N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能发生反应:NH3+HCl=NH4Cl。试写出上述氮氢化合物通入足量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22.溴化碘(IBr)的化学性质类似于卤素单质,试回答下列问题:1)溴化碘的电子式是,它是由形成的分子。2)溴化碘和水反应生成了一种三原子分子,该分子的电子式为。23.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可形成A2C和BC2两种化合物。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原子的K层的电子数目只有一个,B位于A的下一周期,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多2个,而C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1)它们的元素符号分别为:A;B;C;(2)BC2是由键组成的(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24.“笑气”(N2O)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有关理论认为N2O与CO2分子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电子式);又已知N2O分子中氧原子只与一个氮原子相连,则N2O的电子式可表示为,由此可知它(填“含有”或“不含”)非极性键。25..氮可以形成多种离子,如N3-,NH2-,N3-,NH4+,N2H5+,N2H62+等,已知N2H5+与N2H62+是由中性分子结合质子形成的,类似于NH4+,因此有类似于NH4+的性质。⑴写出N2H62+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⑵NH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⑶N3-有__________个电子。⑷写出二种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含有与N3-电子数相同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⑸等电子数的微粒往往具有相似的结构,试预测N3—的构型_____________。⑹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于1998年11月合成了一种名为“N5”的物质,由于其具有极强的爆炸性,又称为“盐粒炸弹”。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结构尚不清楚,只知道“N5”实际上是带正电荷的分子碎片,其结构是对称的,5个N排成V形。如果5个N结合后都达到8电子结构,且含有2个N≡N键。则“N5”分子碎片所带电荷____________。松原市实验高中高二化学实验班双周测(1)参考答案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B2.A3.B4.C5.D6.A7.C8.C9.D10.B11.B12.C13.D14.B15.C16.C17D18.D19.C20.C21、(每空2分共6分)(1)略(2)N2H4+2H2O2=N2+4H2O(3)N2H4+2HCl=N2H6Cl222、(每空2分共8分)1):··I··:··Br··:,共价键极性。2)H:··O··:··I··:-。23.(每空2分共10分)(1)AH;BC;CS;(2)极性键非极性24、(每空2分共4分)含有25、(每空2分共12分)⑴N2H62++2OH-=N2H4+2H2O⑵⑶22⑷N2OCO2CNO-BeF2CaH2C3H4等(两空2分)[说明]可将N3-中“N-”换为O得到N2O,还可进行类似变换得到其他等电子体。⑸直线型⑹一个单位正电荷松原市实验高中高二化学实验班双周测(1)参考答案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B2.A3.B4.C5.D6.A7.C8.C9.D10.B11.B12.C13.D14.B15.C16.C17D18.D19.C20.C21、(每空2分共6分)(1)略(2)N2H4+2H2O2=N2+4H2O(3)N2H4+2HCl=N2H6Cl222、(每空2分共8分)1):··I··:··Br··:,共价键极性。2)H:··O··:··I··:-。23.(每空2分共10分)(1)AH;BC;CS;(2)极性键非极性24、(每空2分共4分)含有25、(每空2分共12分)⑴N2H62++2OH-=N2H4+2H2O⑵⑶22⑷N2OCO2CNO-BeF2CaH2C3H4等(两空2分)[说明]可将N3-中“N-”换为O得到N2O,还可进行类似变换得到其他等电子体。⑸直线型⑹一个单位正电荷松原市实验高中高一化学实验班双周测(1)答题纸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填空题(共40分)2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高二下周测实验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7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