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高二历史周考(2)(2015-05-08)一、选择题(共48分)1.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下列评述正确的是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触动当时社会制度最深刻的措施是()A.奖励军功B.废除井田制C.统一度量衡D.“燔诗书明法令”3.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将秦国构建成一个彼此互相牵动拉扯、无人能够摆脱的社会网络。这主要是由于变法()A.颁布分户令B.“燔诗书以明法令”C.实行什伍、连坐制度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5.“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引自儒家经典之一《中庸》的箴言可用于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6.下列涉及到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改革是(1)管仲改革(2)王安石变法(3)商鞅变法(4)梭伦改革A、(1)(2)B、(2)C、(3)(4)D、(3)7.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这些改革措施从根本上是为了:A.消灭旧贵族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以法治国D.废除分封制8.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D、制定连坐法9.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变法措施结果A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B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C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210.《战国策》在评论商鞅变法时说:“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①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俱。”②③④以上评论明显有夸大之嫌的是A.①B.②C.③D.④11.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利于()①发展封建经济②打击旧贵族的势力③刺激宗室成员建立军功的欲望④强化对基层的管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③1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县制,由国家统一派官治理。这体现了A.分封制的瓦解B.宗法制的衰落C.适应小农经济发展D.井田制的终结14.战国时期,最能体现封建性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是A.效仿秦国,变法风潮起B.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C.逃亡者“耕豪民田,见税什伍”D.封建城市的兴起15.战国中后期,来自其他诸侯国的张仪、司马错等为数众多的“布衣将相”逐渐在秦国登上政治舞台。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A.秦国厉行节约B.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C.争霸战争严重破坏经济D.商鞅变法的推动16.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是商鞅变法局限性的重要表现,这些局限性归根到底是由于A.商鞅偏执的性格所决定的B.法家的思想特征所决定3C.封建制度的特征所决定D.尖锐的社会矛盾所决定18.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9.某班同学学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后,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以下是他们拟定的部分研究型题目。其中不正确的是A.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B.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C.孝文帝——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基础D.王安石变法——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0.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下列制度,使北魏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的是A.推行均田制B.制定官吏俸禄制C.设立三长制,强化对地方的控制D.推行新的租调制21.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是A、制定俸禄制B、实行三长制C、迁都洛阳D、颁布均田制22.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不包括()A.民族融合的潮流B.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C.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D.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23.“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B.推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D.迁都洛阳24.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25.有人认为: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还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王安石变法简论》)。该观点A.论据充分,结论正确B.论据充分,结论不正确C.论据不充分,结论正确D.论据不充分,结论不正确26.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选项变法措施评价A梭伦改革: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B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县制限制旧贵族特权,促进官僚制度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租调制均田制实施的基础,形成编户齐民制度D王安石变法:市易法节省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4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7.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C.青苗法、免役法D.保甲法、保马法28.上(明太祖)曰:“昔汉武帝用东郭咸阳、孔仪之徒为聚敛之臣,剥民取利,海内苦之。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进竞,天下骚然,此可为戒。”明太祖A.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王安石为下层民众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B.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历代变法都是对民众的盘剥,并不可取C.否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君臣不能以变法为名行敛财之实而苦天下D.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孔仅等人是为君聚敛而王安石是为国理财29.据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积贫局面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0.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这样写道:“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侫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司马光所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谗佞”分别是:A.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不合实际和政府中的贪官污吏B.王安石为人处事不当,用人不适和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C.王安石过于自信,高傲自大和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D.急于求成,损害了百姓利益和变法中得益的农民31.科举制改革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北宋科举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进一步扩大北宋统治的阶级基础B.为地主阶级各阶层入仕参政提供了条件C.有利于平民参与政权D.加强了中央集权32.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理由是“上户自足,无假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名为厚民,实乃剥下;名为惠民,实有利心。”这是反对A.免役法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D.保甲法33.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是梭伦改革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意义是①沉重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②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5③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④满足了所有雅典公民参政的要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34.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A.颁布“解负令”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设立“四百人会议”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35.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B.设立民众法庭C.设立四百人会议D.实行抽签选举36.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图片能体现其影响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7.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38.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商鞅在秦国变法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这些改革措施从根本上是为了:A.消灭旧贵族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以法治国D.废除分封制39.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B、从各等级民众抽签产生C、由各等级国民轮流担任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40.梭伦离开雅典、漫游他乡的主要原因是()A.梭伦改革遭到旧贵族的反对B.梭伦想去外邦漫游6C.他建立僭主政治未获成功D.改革未能消除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41.梭伦死后,后人在他的塑像上刻下这样的铭文:“摧毁过无端骄横的波斯侵略者的萨拉米斯岛生育了梭伦,这位伟大的立法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梭伦改革时得到所有阶层的拥护、认可B.梭伦改革主要是通过立法形式完成的C.梭伦改革壮大了雅典的国力,提高了雅典的地位D.梭伦改革的主要功绩得到认可42.古代雅典陶瓶中有一幅画,画面真实地记录了梭伦改革后雅典的少年积极学习手工技艺的场面。梭伦积极提倡这些少年学习手工技艺,主要是为了()A.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B.打击工商业奴隶主的势力C.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D.改变雅典社会的产业结构43.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度B.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C.创立抽签和差额选举公职制度D.确立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44.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45.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进行了一场辩论,下列说法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是()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危机B.辩论各方: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下层平民C.辩论内容:是否发展海外贸易D.辩论结果:取消了贵族专权46.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别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C.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D.为所有雅典公民谋福利47.梭伦改革的措施与商鞅变法内容截然相反的是()①农业政策②工商业政策③政治主张④历史作用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④48.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①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周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9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