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二历史期末复习卷(一)
第1页(共7页)高二历史期末复习卷24.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A.重建上古宗法制度B.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儒学深入社会生活25.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来看,这里的“进步”最有可能是指A.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B.决策并执行的程序制度化C.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26.明朝各种商税如盐、茶、坑冶、酒、醋等依旧照征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工商税种。例如,洪武、永乐年间,在南京和北京征收塌房税(政府建造的供商人贮藏货物的房屋,称塌房。商人贮货于此,需按规定纳税)。洪熙元年为了流通钞币(发行纸币)而开征的市肆门摊税,征税对象是以贩卖为主的蔬果园、塌房、库房、店舍、受雇运货的骡马车等。对材料内容理解最准确的是A.明朝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B.明朝国内的工商业十分发达C.明朝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D.明朝海外贸易十分发达27.“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以下各项最符合材料原意的是A.批判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B.西方的科学必将削弱儒家文明C.批判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D.向西方学习应该全面而且彻底28.1930年5月,《红旗》发表了一篇文章,明确提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工作;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就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这样必将取得革命的胜利。材料表明A.中共已认识到农村革命的重要性B.中共党内的政治分歧已经消失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得到普遍认同D.中共开始将工作中心转向乡村29、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攻占武汉和广州。与此同时,抗日战争却进入相持阶段。以下对于上述战争态势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体现了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②日本侵略军消耗巨大,无力继续进攻③中国损失严重,暂时无力对日本反攻④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了日本的兵力A.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1.美国学者蒙罗斯密在《欧陆法律发达史》中指出:“罗马帝国之中,乃包含一切大商业民族及古代文明各国实业区域之全部,罗马帝国时代世界商业之发达,及趋极盛,乃至19世纪以前各期之世界商业,亦望尘莫及,无足与罗马帝国时代相伦比者。”上述现象A.促使罗马成文法诞生B.扩大了罗马统治区域C.推动罗马法走向完备D.使罗马经济领先世界3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实际上是资产阶级议会和封建王权的较量过程。在此期间,英国人对国王的存废经历了三次选择。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判断选项说法正确的是第2页(共7页)A.处死国王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B.请回国王反映君主专制传统深厚C.“进口”国王说明内外力量对比失衡D.国王存废体现制度设计的斗争与智慧34.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需要做答。第42~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25分)反腐倡廉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都不例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对官吏的考核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纵向的,中央考核郡、国,郡、国考核县,县考核乡、里、亭,这是上下级的层层负责制的考核,称为“上计”制度;二是横向的,是中央各部门,地方的郡、国、县的长官对所属僚佐的部门负责制的考核。汉律规定“吏坐受赃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并且在汉初还实行“三互法”,其内容是: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婚姻亲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颍川太守,受存钱罐的启发,令手下人制成形状像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摘编自刘望道《关于完善党内巡视制度的思考》材料二:古希腊雅典国家……监察体制可分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民众大会。民众大会本身是国家权力机构……但它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监察机关,随时可以对行政官员实行弹劾和惩罚。……二是五百人会议。……承担着对国库、国家印玺和政府官员进行监察的职责,同时也负责监督民众大会通过的各项法律的准确执行。三是陪审法庭。陪审法庭主要是司法机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行使着监察机关的权力,对行政官员的活动实行监督。——摘编自王晓天《中西古代监察制度之比较》材料三:美国对于腐败的治理,并没见到对贪腐者大开杀戒、人头滚滚的场景。相应的,是一步步有针对性的法律的出台和制度的不断完善。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拔和奖励机制,打破了政治机器垄断职位任命权的局面从而重挫了分赃交易者的嚣张气焰。此后,煮保证政府廉洁、防止金钱对选举的渗透和腐蚀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联法律,比如禁止公司向联邦公职候选人捐款配法律(1907年)、竞选经费公开法(1910年)、联邦反腐败行为法(1925年)和禁止联邦文官参与政党活动的哈奇法(1939年)等。被称为“第四权力”的新闻媒体在美国反腐败斗争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摘编自张宇燕、富景筠《美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材料四: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是建国初期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中得以检举、揭发并受到严厉查处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反腐败案例……刘、张贪污案的发生正值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当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对刘、张二人作出执行死刑的决定后,面对党内部分干部“枪下留人”的意见,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摘编自《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对反腐倡廉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在反腐败方面的措施。(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雅典国家在监察体制上是如何实现“多元化”的。(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反腐败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第3页(共7页)(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刘、张贪污案”的意义。(4分)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其对于我国新时期的反腐败斗争有何启示。(5分)41.(12分)右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运用此广告图片中的信息,可确定哪些主题来研究民国时期的历史?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至少说出三个历史主题)。答题示例主题:国民大革命理由:广告刊登时间为1926年,此时正是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广告图片中有孙中山像、“革命尚未成功”标语,与国民革命有密切关系。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陕甘宁边区政府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惩治腐败的法规建设。1938年8月先期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草案》,试行一段时间后,于1939年正式颁布。1943年正式制定颁布《惩治贪污条例》。规定:边区所属之机关部队及公营企业之人员、群众组织及社会公益事务团体之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即以贪污论罪:(1)克扣或截留应当发给或缴纳财物者。(2)买卖公物,从中舞弊者;(3)盗窃侵吞公有财物者。(4)强占强征或强募财物者。(5)意图营利,贩运违禁或漏税物品者。(6)擅移公款,作为私人营利者。(7)违法收募捐税者。(8)伪造或虚报收支账目者。(9)勒索敲诈收受贿赂者。(10)为私人利益而浪费公有之财物者。该文件还规定了具体惩处标准:(1)贪污数目在10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2)贪污数目在500元以上者,处5年以上有期待或死刑。(3)贪污在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处3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4)贪污在100元以上300元以下者,处1年以上3年以下有期徒刑。(5)贪污100元以下者,处1年有期徒刑或苦役,并追缴其贪污所得财物。除了依法惩贪制度外,边区政府还制定了干部管理教育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精简机构和俸以养廉制度。——摘编自《陕甘宁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1)根据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和完善惩治腐败法规建设的特点。(8分)第4页(共7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的意义。(7分)【答案】(1)制定法规,惩治严厉;内容细致详实,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先行试点,逐步推行;加强思想教育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机构和体制;充分表明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答到4点得8分)(2)历史意义: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拥护支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4分)现实意义:边区政府廉政建设的经验对现在的反腐倡廉有指导和借鉴作用(3分)【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历史上的反腐败工作。【解析】(1)特点依据材料信息,从惩治腐败的措施、法规的内容,推行的过程和建立相应的机构等方面归纳即可。(2)意义可从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两方面回答,历史意义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回答,主要是对党的组织建设和抗日战争的影响。现实意义则是对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借鉴价值。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专制与民主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有无国会,而且在于国会在国家政治活动中处于何种地位。正式国会成立后,国会议员坚决排除袁世凯插手起草宪法的企图,牢牢控制制宪大权,在讨论宪法草案过程中,严格规定了总统的权限,并将总统置于国会控制之下。无论民初的政党斗争多么激烈,国会始终居于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辛亥革命前很多保守派,包括梁启超这样的一些开明派人士,对民主政治深表疑虑,担心一旦实行民主,必然出现党派倾轧,天下大乱。然而在清朝退位后几个月内,围绕着国会议员选举,原先纷乱杂陈的各个政党迅速调整政策,相互合并,最终形成国民党,民主党,共和党,进步党等主要政党。假使没有这些政党的参与和组织,如此大规模的选举活动是不可能的。皇帝自动退位大大缓解了革命前的满汉矛盾。民初政治领袖及时调整方向,放弃排满口号,提出“五族共和”的建国方案,避免了革命前很多人担忧的国家分裂。最能体现共和精神的就是国旗以五色构成,象征汉,满,蒙,藏,回五族共和。假使孙中山的国民党不是一意孤行,以其党旗青天白日满地红取代五色国旗,中华民国的国运不至于江河日下,以至于此。民初国人寄托的共和精神也不至于遭人遗弃,以至于今。——摘自百度百科请回答:(1)根据材料总结民国初年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6分)第5页(共7页)(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民主政治失败的原因。(9分)【答案】(1)把国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多党政治丰富多彩富有朝气;以共和精神为指导建设多民族统一国家。(每点3分,任意2点即可,总分6分)(2)民族资本主义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封建顽固思想根深蒂固;民众没有积极参与;照搬西方模式,不合国情;政党之间互相倾轧。(每点3分,3点即可,共9分,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亦可)【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民国初年中国民主政治,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1)本题只需紧扣材料,分别概括三个自然段的中心思想即可。特点主要有把国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多党政治丰富多彩富有朝气;以共和精神为指导建设多民族统一国家。(2)民国初年民主政治失败的原因可从经济基础与阶级力量薄弱、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和缺乏坚实的民众基础方面分析。47.(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材料据外媒2015年3月22日报道称,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表示“可能预见的未来”展开攻势。而就在前一日,美英两国同时宣布向乌克兰派遣士兵帮助训练乌国军队,在乌境内展开军事培训工作。就在俄罗斯大规模庆祝克里米亚入俄一周年之际,美英联盟如此“高调”支援乌克兰政府军,乌民间武装又抛出“进攻”言论,不禁让人对乌局势以及美国对乌政策是否发生“转变”产生猜想。而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期末复习卷(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9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