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高二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泸西一中王红艳
泸西一中地理组教学设计2019-12-13-1-学校:泸西一中学科:地理王红艳鲁教版必修3教学设计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及开发、农业布局的特点及农业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解析:本节教材首先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等要素入手,来对本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其中重点从热量、降水量两个方面分析了与农业关系最密切的气候要素,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另一方面,教材从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图文并茂的展示了农业生产的结构特点、主要农作物和林地的分布,体现了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地域性特点,最后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方法泸西一中地理组教学设计2019-12-13-2-和措施,该部分内容即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根据图文等相关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2)根据图文资料,归纳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主要特点。(3)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2.解析借助东北地区位置图、温度带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以及地形图来分析本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土地开发现状。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和借助相关插图,归纳总结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主要特点,并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发现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实现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并能独立分析其他别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问题,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可能会误认为本区的气候类型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原因是可能会忽略地形结构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好相关插图的运用。2、学生对东北小麦的分布差异及相关农事安排也可能会出现障碍,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加以区分。3、学生对于北大仓的停止开发,甚至退耕还湿地可能会难以理解,原因是学生还不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强调湿地的功能,并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四、教学支持条件本课教学内容涉及许多相关的中国地理知识,并需要以此作为知识铺垫。同时,有关的新闻报道也在近几年中频繁出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意联系初中学生已学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应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对教学内容作及时调整和补充。为了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用大量生活当中的事例以及课本和地图册中图的直观效果,帮助学生构建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与区域农业结构和布局的关系。五、教学过程设计泸西一中地理组教学设计2019-12-13-3-(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1、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从歌词引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东北的农业发达,农业对一个地区或是国家的重大作用,那么一个地区怎样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发展农业呢?怎么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下面,我们就以东北地区为例,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由此导入本节课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主题,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2、结合插图,学习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对本区农业布局的影响。问题1:通过观察东北地区位置和范围图,同学们能发现些什么地理信息?【课堂活动1】通过观察第一幅图----东北地区轮廓简图(教材图4-2-3),我们发现:东北地区的范围、地理位置和其它一些相关的信息。通过地图,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位置(位于我国陆地的最北、最东处),纬度位置较高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问题2:通过观察东北地区的地形,同学们能发现些什么地理信息?【课堂活动2】观察第二幅图----东北地区地形图,我们发现:东北地区的地形结构的特征:呈状分布,类型多样。总结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呈半环状分布。问题3:通过观察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思考本区的气候类型以什么为主?【课堂活动3】通过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图,可知:由于本区地处纬,并且位于亚欧大陆岸,因此大部分地区为气候。问题4:本区的热量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呢?有何分布规律?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课堂活动4】通过观察东北地区温度带图,不难发现: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本区农业布局的特点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课堂小结与目标检测泸西一中地理组教学设计2019-12-13-4-本区热量的变化规律:由向递减;跨越带带和带。由于本区南北热量状况不同,作物分布也有差别。如表所示。地区温度带≥10℃的积温作物南部3600℃中部1000℃~3600℃北部1000℃地区温度带≥10℃的积温作物南部暖温带3400℃~4500℃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中部中温带1600~3400℃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北部寒温带<1600℃春小麦、大豆、马铃薯问题5:本区的降水量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呢?有何分布规律?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课堂活动5】通过观察东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不难发现:本区降水量的分布规律:由向递减。同时启发学生得出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由东向西从过渡到。【例题1】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南大荒”变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泸西一中地理组教学设计2019-12-13-5-(1)西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因素是,深居内陆,不足。(2)对比分析,“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南大荒热带气候,水热。西大荒温带气候,降水少,充足【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小结: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问题6: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得出农业布局的特点:自东向西表现为;自南向北又表现为;变化方向农业分布自东向西以林业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地带农耕地带农牧地带、牧业地带自南向北海洋渔业地带、农耕地带、农林牧交错地带【例题2】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乙地的农业生产应主要发展()A.水田种植业B.旱地耕作业C.草原畜牧业D.山地畜牧业2.甲地分布的植被类型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温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针阔混交林【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检查并落实学生对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对本区的植被情况做出分析。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问题7:东北地区地形是半环状或者马蹄形的格局,中间是广阔的平原,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那么东北地区有什么优势资源呢?●自主深究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发言,接着过渡到土地资源及其开发。泸西一中地理组教学设计2019-12-13-6-3、结合材料及插图,学习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资料一东北地区耕地等级统计表一等耕地二等耕地三等耕地不宜耕地东北区(%)65.2031.073.190.54全国平均(%)41.3334.5520.473.65资料二东北地区人口、土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统计表人口土地面积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总数11533万人124万平方千米2000万公顷0、17公顷在全国的地位占全国的9.5%占全国的12.9%占全国的20%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资料三: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其中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耕地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80%以上,并且地面坡度多在1°以下,耕地集中连片。问题1:根据上述资料,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探究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课堂活动1】分小组讨论,组内总结,达成共识,选代表发言,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土壤类型主要以和为主,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①耕地面积广大;②宜农荒地多;③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承转:东部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基地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创设情境北大荒和北大仓的两幅图片(教材图4-2-6,4-2-7)问题2:(1)三江平原地区近年来建设的成就?(2)沼泽地的生态意义?(3)为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黑龙江省农垦局采取了哪些措施?【探究活动2】分小组讨论,组内总结,达成共识,选代表发言,畅所欲言。(1)相继建立了一批国营农场,开垦了大量的耕地,成了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沼泽区既是蓄水池、水源地、也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对调解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3)黑龙江农垦总局做出决定,北大荒将不再开垦荒地,并对已开垦的荒地要求逐渐泸西一中地理组教学设计2019-12-13-7-还林、还草、还湿地。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发进入了良性循环的阶段问题3: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该区域商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在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4、结合材料及插图,学习东北地区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创设情境资料一: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这块黑土地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块黑土地之一。初垦时,这里的黑土层有60~80厘米厚,最深可达1米,当时人们形容这里的黑土“攥一把能流出油”。然而仅过了50多年,这里的黑土层就几乎薄了一半,一些地方只剩下薄薄的一层,颜色也慢慢由黑变黄,个别地方甚至已成为遍布沙石的不毛之地。从广义上讲,黑龙江省全部都处于黑土区,全省现有的900万hm2耕地中,发生水土流失的面积已超过500万hm2,目前,已有9万hm2耕地在14万条侵蚀沟的冲刷下消失了。在松嫩平原腹地的明水县繁荣乡民富村也有一条骇人的大侵蚀沟。据村民介绍,15年前这条沟还很窄,一步就能跨过去。随着雨水的冲刷这条沟越来越大,现在已有10千米长,平均深度5米,最宽处约有50米,而且宽度每年扩展。明水县地处黑土带的中心,境内没有河流,加之地形平缓,50年前这里没有一座永久性的桥。而现在已经有500多座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桥涵,都是为侵蚀沟而造成的。现在黑龙江省黑土区每年流失0.5~1厘米的黑土表层,而形成1厘米表土则需要400年时间,如果任其流失,再过50年黑土层将基本消失,黑土区有可能退化成不可逆转、名副其实的“北大荒”。资料二:小兴安岭林区由于超采过牧,森林面积锐减。伊春林区,可采资源已由开发初期的139万hm2减少到58万hm2,减少了61.8%。在过去40年时间里,伊春林区木材平均年产量达440万立方米,年消耗蓄积770万立方米,是林木年均生产量的2倍。大部分林业局采取竭泽而渔的办法,把斧头砍向了正处于旺盛生长的中龄林。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的森林,由于集中过量采伐,每年的森林消耗量大于生长量2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面积、蓄积量、覆盖率均在减少。例如1962年森工企业区内的有林地为280万hm2,覆盖率为84%,到1975年,有林地减为277万hm2,覆盖率下降到80.5%。由1975年到1980年,有林地又减为255万hm2,覆盖率下降为74.6%资料三:湿地资源是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许多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嫩江下游与松花江汇合处分布着大面积的湿地,约2万平方千米,目前仅存0.65万平方千米,减少了70%左右。问题1:在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泸西一中地理组教学设计2019-12-13-8-【感悟资料】通过阅读以上的资料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黑土在不断的流失、天然林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从已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2: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探究活动】分小组讨论,组内总结,达
本文标题:高二地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泸西一中王红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29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