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二实验段理综选择题专练10.26
高二实验段高二实验段理综专项训练(第1页,共6页)高二实验段理综选择题专练(10.26)1.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靶细胞或靶器官B.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可存在于内环境中C.三者均需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D.神经递质穿过突触后膜进入到下一神经细胞内从而引起兴奋2.下图①~④表示A刺激引起的调节过程,B是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A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可通过①过程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以维持血糖平衡B.若A刺激是寒冷,可通过②、③过程进行调节以维持体温恒定C.若A刺激是食物过咸,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大量饮水后会抑制B的调节效应D.若A刺激为寒冷,可引起B分泌促甲状腺激素3.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与人相同,如图所示为恒温动物每小时内每克体重消耗O2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处于35℃环境温度下时,机体没有热量的散出B.O℃与20℃环境温度相比,0℃时毛细血管血流量较多C.处于0℃环境温度恒温动物体温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D.恒温动物在10℃环境温度下体内酶活性与30℃时相同高二实验段高二实验段理综专项训练(第2页,共6页)4.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BDNF(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关系的图解(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B.BDNF与物质b的释放不消耗能量,但均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的数量减少D.有实验表明经训练后大鼠海马区c数目增多,由此可知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5.为了验证燕麦胚芽鞘中的IAA在极性运输时是否以重力为动力,有人利用燕麦幼苗、刀片、放射性14C检测仪器、含14C—IAA的琼脂块(供体块)和空白琼脂块(受体块)进行四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6.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猫头鹰大量死亡对整个食物网的影响最大B.若蟾蜍全部死亡,浣熊的种群数量会减少C.蝗虫和老鼠在不同食物链中属于同一营养级D.狼从食物链草→蝗虫→浣熊→狼获得的能量最多7.某化学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简易装置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高二实验段高二实验段理综专项训练(第3页,共6页)A.电解一段时间后,往蛋壳中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呈红色B.蛋壳表面缠绕的铁丝发生氧化反应C.铁丝表面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蛋壳可阻止生成的氯气与氢气、氢氧化钠溶液接触8.完全燃烧一定量的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使之生成正盐Na2CO3,消耗掉0.8mol/LNaOH溶液500mL,则相同条件下燃烧1mol乙醇放出的热量是()A.0.2QB.0.1QC.5QD.10Q9.关于溶液中微粒的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mol·L-1的(NH4)2SO4溶液中:c(SO42-)c(NH4+)c(H+)c(OH-)B.等浓度等体积的NaHSO3溶液与NaClO溶液混合后:c(Na+)+c(H+)=c(HSO3-)+c(ClO-)+2c(SO32-)+c(OH-)C.等浓度等体积的NaHC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后:1/2c(Na+)=c(HCO3-)+c(CO32-)+c(H2CO3)D.标况下,将2.24LSO2气体通入到100ml1mol·L-1的NaOH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该溶液中:c(Na+)c(HSO3-)c(SO32-)c(H+)c(OH-)10.将0.1mol/L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从常温加热到80℃,溶液的pH值不变的是A.CH3COOHB.H2SO4C.NH4ClD.NaOH11.尿酸是人体的一种代谢产物,关节炎形成的原因就是在关节的滑液中形成尿酸钠(通常用NaUr表示)晶体:HUr+H2OUr-+H3O+①Ur-+Na+NaUr②第一次关节炎发作的时间大都在寒冷季节,发病部位常常是手指的关节处,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反应②是吸热反应B.热敷可以使关节炎的症状减轻有一定的道理C.NaUr易溶于水D.关节炎发病时关节滑液的pH增大1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里,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4mol。在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入1mol稀有气体氦(He),平衡将不移动B.充入A、B、C各1mol,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将A、B、C各物质的量都减半,C的百分含量不变D.加入一定量的A气体达平衡后,C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13.将V1mL1.00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高二实验段高二实验段理综专项训练(第4页,共6页)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可能为21℃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mol·L-1D.该实验不能说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14.关于电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源的作用是为电路提供自由电荷B.电源的作用是自己直接释放出电能C.电源的作用是能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D.电源的作用是使自由电荷运动起来15.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源供电的外部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高电势一端流向低电势一端B.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高电势一端流向低电势一端C.电子运动形成的等效电流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同D.电容器充电时,电流从负极板流出,流入正极板16..如图所示为多用电表欧姆挡的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300A,内阻100gR.调零电阻最大值50RK,串联的固定电阻050R.电池电动势1.5EV,用它测量电阻xR,能准确测量的阻值范围是A、30K~80KB、3K~8KC、300~800D、30~8017.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电路中R1、R2为已知阻值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R0REXR红笔黑笔高二实验段高二实验段理综专项训练(第5页,共6页)A.只有甲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B.只有乙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C.只有丙同学设计的电路能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D.三位同学设计的电路都能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18.图中虚线框内是一个未知电路,测得它的两端点a、b之间的电阻是R,在a、b之间上电压U,测得流过这电路的电流为I,则未知电路的电功率一定是()A.I2RB.RU2C.UID.I2R+UI19.所图所示,a、b、c、d、e是五个相同的电阻,如果将电压逐渐升高,则最先烧坏的电阻应是()A.a和bB.cC.dD.e20.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单的报警器电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1、S2都合上时报警器发声B.S1断开,S2合上时报警器发声C.S1、S2都断开时报警器发声D.S1闭合,S2断开时报警器发声21.如图所示,R1=2kΩ,R2=3kΩ,电源内阻可忽略.现用一电压表测得电源的路端电压示数为6V,用这只电压表测R1两端,电压表示数为2V,那么()A.R1两端电压2VB.电压表内阻是6kΩC.R2两端实际电压是3.6VD.用这只电压表测R2两端电压,示数是3V22.如上右图甲所示的电路,不计电表内阻的影响,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测得电压表V1和V2随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的两条实验图像,如图乙所示.关于这两条实验图像,有()高二实验段高二实验段理综专项训练(第6页,共6页)A.图线b的延长线一定过坐标的原点OB.图线a的延长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值等于电源的电动势C.图线a、b交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值的乘积等于电源输出功率D.图线a、b交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值的乘积等于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
本文标题:高二实验段理综选择题专练10.2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00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