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高二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1/10广州市高中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题本试卷共五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作文不写,周末写)24.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①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②2012网络经典语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以上两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一、语言运用(3小题,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匀.称/称.呼沮.丧/咀.咒抠.门/伛.偻B.蝉.蜕/不惮.茁.壮/相形见绌.对峙./有恃.无恐C.绚.烂/驯.服角.色/角.逐疏浚./怙恶不悛.D.翩.然/偏.心贬谪./嫡.系拜谒./残碑断碣.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世人欣赏苏东坡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这一人生境界在《定风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途中遇雨,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与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山雨何其相似,但苏轼一样等量齐观....。A.淋漓尽致B.仕途多舛C.猝不及防D.等量齐观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教育应当从“三个面向”出发,确定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使之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B.王家岭透水事故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媒体给予了高度关注,进行了集中报道,肯定中国政府快速、高效的救援行动。C.省考试院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媒体、会议等形式,加强对考生诚信考试的教育和宣传,切实防范和制止各种形式的违规情况不再发生。D.“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流芳千古,也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面纱,这是只属于中国才会有的浪漫。二、文言文阅读(6小题,2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2/10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趣舍万殊趣:兴趣B.极视听之娱极:穷尽C.固知一生死为虚诞一:看成一样D.终期于尽期:至、及5.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已为.陈迹沛公奉卮酒为.寿B.及其所之.既倦足以极视听之.娱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临不测之渊以.为固D.向之所.欣或因寄所.托6.关于第3-4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7.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8、用“/”给文段中画横线的内容断句。(2分)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积累与鉴赏(3小题,18分)10、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4分)(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__________(2)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____________3/10(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_________(4)顾.而乐之,行歌互答(《后赤壁赋》)____________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6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陈情表》(2)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劝学》(3)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渐歇。《琵琶行》(4)青青子衿,__________。但为君故,_________。《短歌行》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月斜。(1)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8小题,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1分)剥除伪装,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出道十年,名满天下,仍是后生,韩寒被欣赏他的人开玩笑地称呼为“韩少”。这个称呼隐含了戏谑的赞许之意,指他风流而自在,有品质,不是乏味的家伙。韩少是个作家,是中国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赛车的双料年度总冠军,是偶像,还是全球点击量最高的博客的主人。他太有名,人们反而忽视了集这么多头衔于一身是何等不寻常。可是韩少真正成为广受尊重的韩寒,还是有一天他开通了博客,开始写作社会评论,与时代共振。他的风格不羁的言论引发争议,又广受欢迎。于是有一天,最古板的人也意识到这不是个胡闹的年轻人,在那将近3亿的点击量背后,是一个形象新颖的人道主义者在发出着自由的波长。韩寒总是不在规定的框架之内,无论这框架是命令,还是习见。有一次他干脆在博客里用英文说,他要做的就是“干规定”。他认为这么做很自然,因为这些人们习焉不察的框架是荒谬的,不对的。2006年3月,他在博客上引发“韩白之争”,攻击文坛的门阀之见,理不糙话糙,于是被抨击为“红卫兵”,导演陆川甚至拿他的做法与“红卫兵的铜头皮带,再一次抽到我父亲的脸上”相提并论。韩寒其后的作为证明这只是夸张其辞。他全无红卫兵的无知之态,头脑更决不受他人控制。就像他在17岁成名时一样,每当他冒犯一个人,就等于冒犯一个有着私人关系和共同利益的群体。这狂妄本该激起更多愤慨,却再没有人接茬儿。安静,困惑。对这个毛头小子的轻视不见了。如果说文坛的正统派仍坚持说韩寒没有在小说中证明自己有多么出色,这可能是对的,也可能只是基于现有的短视,但韩寒已经证明了他的对手是多么虚弱。这在韩少却是“练手”。这是一个预示,他将用同样的机智去戳破四处弥散而且更沉重的荒诞泡沫。几年来,他在博客文章中评论社会热点话题,有“周老虎”事件、火炬传递风波、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三聚氰胺事件、杭州飙车案、上海“钓鱼”事件等等,也有较少人关注的新闻。选择什么话题,“一般以我看完新闻以后嘴巴微张为原则”。他只是受触动而写作。这些文章卓具影响力,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乃至有人称之为“80后的骄傲”,有人要选韩寒当市长,有人说“这个事情就等着韩寒评论了”。4/10“世界上逻辑分两种,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逻辑。”这是韩寒的妙语,也可视为他的全部时评文章的主题。他的机智,幽默,用简单的逻辑揭示事实的荒诞的能力,对读者心理的熟稔,都相当耀目,至今仍被知识阶层低估着。这名松江二中7门功课不及格的留级生有一种自由生长、未受束缚的天分。他证明了很多人脑子里以为天经地义的东西是毋需存在的。韩寒使用的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浅白汉语,凭借的是显明易懂的常理,他是一个善用“本来”的高手。在论述为什么抵制家乐福并无意义的时候,他并没有引述任何关于民族主义的学理—他对学理全无兴趣,你也可以说他对此甚为无知。他总会把严肃的果核塞进可笑的果肉。他率性,不端着,又不致失态,有着自然的分寸感。如果通读他的博客,苛刻的人也会惊讶于在每个逻辑细节,每个粗俗与有趣的交接点,每个自信到令人喜欢与自信到惹人厌烦的边际,他几乎都做对了。在文章中剥除一件事情的伪装对韩寒来说就像呼吸一样再自然不过。这些文章日积月累,产生了级数增长的影响力。他年轻,帅,有钱,经历传奇,酷,都为他的观点的传播提供了助燃剂。“韩寒是什么呢?我觉得,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我们经过异常泥泞的、曲折的、阴郁和黑暗的跋涉之后所看到的那一片平原。”艺术家艾未未说。(选自《南方周末》,有删节)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A.文章不用“话糙理不糙”而用“理不糙话糙”,是为了引出下文中当年人们对韩寒的抨击。B.十年前知识界许多人对韩寒的所作所为是不能接受的,而十年后人们对韩寒的评价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对这种变化感到惊讶。C.韩寒虽然在小说中确实没有能够证明自己有多么出色,但他的社会评论既引发争议,又广受欢迎。D.当前的知识界对韩寒文章中所显示的机智、幽默和批判力仍然认识不足。E.艺术家艾未未的话,一方面指出了韩寒文章的针对性或我们时代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表明韩寒代表一种希望。14.韩寒作为一个形象新颖的“人道主义者”,“在发出着自由的波长”,下列不能够证明此评价的一项是()(3分)A.韩寒有一次干脆在博客里用英文说,他要做的就是“干规定”。B.他全无红卫兵的无知之态,头脑更决不受他人控制。C.他证明了很多人脑子里以为天经地义的东西是毋需存在的。D.他年轻,帅,有钱,经历传奇,酷,有品质,不乏味,是个作家。15.韩寒从一个个性突出的少年偶像作家,迅速成长为公共知识分子群体的代表性人物。试概括韩寒的成功因素。(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17题。(10分)①有个孩子问,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都是木结构,而欧洲人却用石头造屋?②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当然不是中国人不会使用石头,也不是石材匮乏的缘故,从宫殿台基、栏杆到乡间的石板路、石拱桥,华夏大地上到处都能找到关于石头的记忆。反过来想,欧洲建筑以石头为主,也并非表示人家不懂木作手艺,更不是他们那片土地上缺少木材
本文标题:高二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1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