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三一模考前历史练兵题
考前练习1.(15分)16世纪以来,西方进入文明转型期。在文明转型的过程中,世界文明间的冲突、碰撞与交流与日俱增,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1)材料一中的“遭遇时期”是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方文明的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5分)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突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但他们的影响只局限于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少数士大夫……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徐中约《中国近代史》(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9世纪西方的冲突促进了中国向近代化的转型,而真正的近代化却“遥遥无期”?(6分)材料三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二战以来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因素有哪些?(4分)2.消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折射出时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管子·八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仲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材料二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6分)材料三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实际上,最为简单的莫过于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尼尔·弗格森《文明》(3)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三中“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4分)材料四1978-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近5番,增长了30.5倍,年均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6.4%,比1949-1978年的年均增速高2.7个百分点。——2009国家统计局报告(4)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哪些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农民消费支出的迅速增加?(4分)3.(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便是英国法制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伏尔泰《哲学通信》材料二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卢梭《社会契约论》(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伏尔泰和卢梭的思想主张的不同点。(4分)二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材料三当时一般人都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王文泉《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3)材料三中所说的“民国初形成的这样一种社会心理”是否符合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4.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西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2分).二者有何内在联系?(1分)材料二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2分)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剖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饮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二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2分)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旧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材料四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4)结合史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3分)5.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东渐”。阅渎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指出:“周朝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的方向发展下去。”(1)材料一中的“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当时在协调社会成员关系方面各有哪些代表性特征?(4分)材料二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是怎样从“三个方面”将外国的好东西“拿来”的?(5分)材料三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沧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欧洲人借鉴的元索,(2分)并简要分析200年前欧洲出现中国文化热的意义。(2分)6.(13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1)据材料一,宗教神学的内容有何特点?试举两例自然科学发展的史实说明神学的东西“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4分)材料二(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2)材料二中,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的“大不相同”是指什么?同贵族进行的“新的斗争”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材料三人类能够凭借汽船和铁路越过海洋和大陆,能够用有线电报与世界各地的同胞通讯。……使人类能利用煤的能量、能成本低廉地生产铁、能同时纺100根纱线……并且,使西方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3)材料三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括说明其如何“使西方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4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评价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17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4分)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7分)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中华文明史》(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孙巾山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4分)(4)以上内容,对于推进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2分)9.(16分)近代以来,美国与西欧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经济体,它们之间关系的演变,不仅对各自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深刻的影响着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沃勒斯坦在其
本文标题:高三一模考前历史练兵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26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