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卷-生物10345修正
当前测评试卷高三第一学期生物(学科)1月月考试卷试题编号(作者不填)命题范围选修内容试题总数12题适用对象高三(上)考试时限3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爱学网用户名姓名试卷难易程度中高三第一学期生物(学科)1月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有关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前期发酵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都可以使用自然界微生物作为菌种B.发酵的实质都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C.控制的发酵温度、培养基成分有所不同D.发酵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果酒发酵、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它们都是自然界中的微生物。B项中只有果酒的发酵实质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其他都是有氧呼吸。C项果酒的适宜发酵温度是18℃~25℃,培养基主要是葡萄汁;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培养基中主要含乙醇;腐乳制作中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18℃,培养基中的成分主要为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D项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前期发酵中都要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相关知识点】5.5.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考查能力层次】1理解能力【难易程度】易2、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B.需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考查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依据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要在培养基的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需将菌液稀释到一定程度,所以C项错。【相关知识点】5.5.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考查能力层次】1理解能力【难易程度】易3、下列四个选项中,肯定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C.基因工程培育的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D.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手段,可以将离体的单个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A、C、D三个选项中均要将单个细胞培养成植株。【相关知识点】5.7.1植物的组织培养【考查能力层次】1理解能力【难易程度】易4、酵母细胞固定化的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A.干酵母加入蒸馏水搅拌均匀后,放置一段时间,使酵母细胞活化B.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防止海藻酸钠发生焦糊C.将活化的酵母细胞加入海藻酸钠溶液,轻轻搅拌,以免产生气泡D.用注射器滴加溶液时要接近CaCl2溶液的液面,防止凝胶珠出现“尾巴”【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实验中,为了防止凝胶珠出现“尾巴”,注射器应离CaCl2溶液的液面远一些。【相关知识点】5.6.2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考查能力层次】2实验与探究能力【难易程度】中5、下列有关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说法,错误的是A.透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特性B.采用透析法使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分离开来C.离心沉降法通过控制离心速率使分子大小、密度不同的蛋白质分离D.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方向移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电泳法分离物质的原理是在电场中,带电物质能向与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方向移动,移动的速度和距离取决于物质所带电荷的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相关知识点】5.7.2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考查能力层次】1理解能力【难易程度】易6、图中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属于标准样品的层析点是A.①②B.③④C.⑤⑥D.③④⑤⑥【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标准样品中的色素种类单一,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相同,因此只出现一个色素圆点。【相关知识点】5.7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考查能力层次】2实验与探究能力【难易程度】中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每次划线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灭菌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平板划线操作方法。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接种环的灭菌方法应是在火焰上灼烧,接种时划线操作是在火焰边进行。在5个区域中,只要有单个活细菌,通过培养即可获得所需菌落。【相关知识点】5.5.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考查能力层次】2实验与探究能力【难易程度】中2、有关普通洗衣粉与加酶洗衣粉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洗衣粉中含磷,会污染环境B.表面活性剂只存在于普通洗衣粉中,会产生泡沫,可以将油脂分子分散开C.水软化剂只存在于普通洗衣粉中,可以分散污垢D.加酶洗衣粉并不是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普通洗衣粉含有磷,含磷污水的排放可能导致微生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环境污染;加酶洗衣粉并非直接添加酶,而是通过特殊化学物质将酶层层包裹,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两者均含有表面活性剂和水软化剂,可以增强洗涤效果。【相关知识点】5.6.2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考查能力层次】1理解能力【难易程度】中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56分)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酒自古就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酿制葡萄美酒的有关问题。(1)人类酿制葡萄酒使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其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______。(4分)(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传统葡萄酒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是________。(3分)(3)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2分)(4)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并接入合适的菌种。(1分)(5)某同学自酿葡萄酒时,在发酵后期向发酵液中通入空气,并将发酵液置于30℃~35℃环境中,结果发现发酵液中有________出现,这类微生物在糖类缺乏时可以使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后者再转化为__________(物质)。(4分)【正确答案】(共14分)(1)异养型(1分)C6H12O6――→酶2C2H5OH+2CO2+能量(3分)(2)20℃左右(1分)18℃~25℃(1分)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2分)(3)红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发酵液(1分)(4)对原料和设备进行消毒和灭菌(1分)(5)醋酸菌(1分)乙醇(1分)乙醛(1分)醋酸(1分)【答案解析】(1)酵母菌是异养型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CO2。(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是20℃左右,而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传统葡萄酒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3)红葡萄皮中含有大量色素,色素进入发酵液后,葡萄酒就会呈现深红色。(4)酿酒过程中可通过对原料和设备进行消毒和灭菌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提高果酒的品质。(5)酿制葡萄酒时,发酵后期向发酵液中通入空气,并将发酵液置于30℃~35℃环境中,为醋酸菌的生长提供了最适条件,因此发酵液中有醋酸菌出现,醋酸菌在糖类缺乏时可以使乙醇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为醋酸。【相关知识点】5.5.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考查能力层次】4综合运用的能力【难易程度】中替换见本试卷最后面2、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菌种主要来自土壤,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如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可以将酵母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获得纯种酵母菌,这一过程叫做________。在培养酵母菌的过程中,对培养基、接种环常采用的灭菌方法分别是________。(3分)(2)在使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的过程中,影响酵母菌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常使用________的方法从发酵液中提取纯酒精。(4分)(3)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最好选择在________环境中采集土样,所选择的培养基应以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2分)(4)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合成纤维素酶,为了使纤维素酶反复使用,可以对纤维素酶进行________处理,处理的方法有吸附法、共价键结合法和________法。(2分)【正确答案】(共11分)(1)纯培养(1分)高压蒸汽灭菌、灼烧(2分)(2)温度、pH、氧气浓度等(3分)蒸馏(1分)(3)富含纤维素的(1分)纤维素(1分)(4)固定化(1分)包埋(1分)【答案解析】(1)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常用灼烧灭菌。(2)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氧气浓度影响发酵产物。因酒精沸点较低,故可用蒸馏法对酒精进行提纯。(3)纤维素分解菌生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分离所用的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以抑制以其他有机碳为碳源的菌类生长。(4)对酶进行固定化处理可以使酶重复使用,提高利用率。【相关知识点】5.5.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考查能力层次】4综合运用的能力【难易程度】难3、下面的流程图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酵母细胞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1)图中酵母细胞活化就是________状态。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因为酵母细胞活化时________。(4分)(2)影响此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此步的操作应采用________。(4分)(3)CaCl2溶液在形成凝胶珠时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形成的凝胶珠颜色和形状:如果颜色过浅,说明____________;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______________,说明实验操作失败。(6分)(4)本实验所用的固定化技术是________,而制备固定化酶则不宜用此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正确答案】(共17分)(1)让酵母细胞恢复正常生活(2分)体积增大较多(2分)(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2分)小火或间断加热(2分)(3)Ca2+与海藻酸根离子螯合成不溶于水的海藻酸钙凝胶(2分)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2分)圆形或椭圆形(2分)(4)包埋法(1分)酶分子很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2分)【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酵母细胞的活化即让酵母细胞恢复正常生活;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该步骤操作时,应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CaCl2溶液在形成凝胶珠时的作用原理是Ca2+与海藻酸根离子螯合成不溶于水的海藻酸钙凝胶。【相关知识点】5.6.2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考查能力层次】2实验与探究能力【难易程度】中4、请回答下列与实验室提取芳香油有关的问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可采用的方法有压榨法________和________。(2分)(2)芳香油溶解性的特点是不溶于________,易溶于________,因此可用________作为提取剂来提取芳香油。(3分)(3)橘子果实含有芳香油,通常可用________作为材料提取芳香油,而且提取时往往选用新鲜的材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对材料压榨后可得到糊状液体,为除去其中的固体物获得乳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1分)(5)得到的乳状液加入氯化钠并放置一段时间后,芳香油成分布于液体的________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卷-生物10345修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29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