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三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11)科技文与社科文的阅读
蓝天家教网伴你快乐成长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系列试题高三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11)[原人教版]科技文与社科文的阅读说明:本试卷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8分)根据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提供的最新数据,今年1月10日至28日,已有湖北等9个省份降水量超过20年一遇,其中四川超过50年一遇,陕西超过70年一遇,而甘肃、青海则超过了百年一遇。从降雪持续时间来看,1月10日至28日,已有江西、湖南等11个省份降雪日数超过20年一遇,其中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山西等5省超过了百年一遇,安徽省降雪则是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杨贵名介绍,与多年相比,今年这场暴风雪最大的特点就是雨雪天气过程时间间隔短。他说:“三九天雨雪天气频发并不少见,但是今年15天之内发生了三次过程,几乎是一星期一次,而且每次都是持续时间较长的大范围的和雪,这在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造成近期大范围强雨雪天气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说。他分析,从中短期大气环流演变上来看,今年入冬以来冷空气比较频繁,暖湿气流活跃。尤其是1月份以来,中高纬度的环流以经向型为主要特征,冷空气活动频繁。此外,副热带系统偏强,较常年同期的位置偏西偏北,有利于把南方的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一方面是北方冷空气很活跃,另一方面南方的暖湿气流又源源不断向北输送,冷暖气流交汇的位置主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为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创造了有利的环流条件。而今年大气环流异常与正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的“拉尼娜事件”有关。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李维京介绍,从气候变化上来看,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上海温偏低,是“拉尼娜”现象的表现形式之一。统计分析表明,强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中纬度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可能加强,即冷空气活动频繁,易造成我国北方和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长江以北地区降水偏多。为什么今年大雪迟迟不肯“退去”?专家们将其原因归结为大气环流的稳定。孙军说:“正是由于这段时间大气环流稳定少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一直持续在北纬30度附近,尤其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才让雨雪天气近期不会出现明显转折。”杨贵名介绍,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有几种:一是冷空气团是从极地方向过来,如蒙古国、贝加尔湖方向,冷空气较强,主要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二是冷空气团从西伯利亚方向过来,也会带来大风降温的天气,但强度不如前者。还有一种,是从西路过来的冷空气,蓝天家教网伴你快乐成长比如从冰岛起程,经欧洲地中海,自西向东而来,这类冷空气容易带来大范围的降雪过程。他说:“我国今年连续出现降雪过程,就是由于从西路来的西南暖湿气流,与东路贝加尔湖以东的冷空气在黄淮、江淮、江南北部一带相遇,再加上黄淮一带暖湿气流比较活跃,容易出现大的暴雪天气。”要是换在我国北方,这次大范围降雪无论从降雪量还是持续时间来说,都并不稀奇,但是在南方一些地区却造成了数十年不遇甚至百年一遇的灾害。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是南方广大地区防寒机制相对薄弱。李维京建议,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除了加强建立南方地区的防寒机制,积极做好灾害防御措施外,还要提高公众对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范意识,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他认为,应对极端天气,气象部门责无旁贷,要做好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和灾害影响评估工作。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雪灾害成灾因素复杂,对雨雪预测预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节选自“新华网”)1.对于今年入冬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发生长时间大规模降雪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今年大气环流异常,从极地等方向过来的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易使我国北方和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长江以北地区降水偏多。B.今年副热带系统偏强,并且位置又偏西偏北,这样就易于暖湿气流北上,使从冰岛自西向东而来的西南暖湿气流得以源源不断地向北部地区输送。C.冷暖空气在我国黄淮、江淮、江南北部地带交汇,再加上黄淮一带暖温气流比较活跃,这就为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创造了有利条件。D.我国入冬以来大气环流稳定少变,西南地区的暖湿气候和冷空气一直持续在北纬30度附近,尤其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让这种雨雪天气持续时间较长。2.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入冬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普降大雪,无论是从降水量还是从降雪持续时间来看都是比较罕见的,有的地区甚至是百年一遇。B.在短短15天之内就有三次降雪过程,而且每次降雪都持续时间较长,降雪范围较大,这种现象在我国南方是鲜有发生的。C.我国这场大雪灾与正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的“拉尼娜事件”有关。“拉尼娜”现象的表现形式就是赤道中东太平洋上海温偏低。D.这种雪量大、范围广的降雪在我国北方并不少见,但在南方一些地区却造成罕见的灾害,主要原因是南方广大地区防寒机制相对薄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A.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我国北方和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就会偏低,必然出现大范围降雪,发生灾害。B.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雪灾,是由从西路过来的冷空气造成的,因为这类冷空气容易带来大范围降雪过程。C.如果能建立有效的防寒机制,做好灾害防御措施,提高防范意识,及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就可以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D.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冰雪灾害成因越来越复杂,今后气象部门难以做好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工作。蓝天家教网伴你快乐成长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8分)地球次声研究无论怎样细听,你都听不到地球的嗡鸣声,但它的确在嗡嗡作响。这是一种远远低于人类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音:能量波在地壳内传播,使你脚下的大地每几分钟就起伏约百万分之三英寸。这种极小的波动最早是1998年由地震活动监控网络发现的,起初人们以为它的根源在于全球每天都会发生的多次小型地震。但近10年的研究已证明,这种理论无法解释地球为何会如此持续不断地发出嗡鸣声。今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地震学家斯帕尔韦布(他原先从事海洋学研究)报告说,他发现了这种嗡鸣声可能的来源:它是大陆架上海浪拦击的结果。当两组背道而驰的海浪相撞时,产生的持续不断的噪音向下传送到海底。这种能量引发了地球内部的震荡,产生了人耳听不到的轰鸣。韦布说:“它的能量相当于每天发生一次6级地震。”事实证明,地球的嗡鸣声只是所谓次声波频率范围之内的许多神秘信号之一。次声波被粗略定义为波长大于56英尺的声波,其频率低于20赫兹(人类所能听到的最低音)。飓风、海啸和龙卷风也能制造它们自己独特的低频噪声。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次声,试图增进对这些破坏力巨大的自然事件的了解并搞清如何预测它们——某些动物或许已经拥有了这些技能。事实上,一些动物能发出它们自己的超低音,以独特的方式进行远距离交流。人们对次声研究的兴趣之所以很高,一大原因便是按照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引起的震荡。2004年,这些探测器帮助科学家证明了被怀疑为朝鲜核试验的事实其实是一列装载爆炸物的火车发生爆炸。同样的基本技术也可以用来记录原本听不到的自然界的声音。例如,位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艾尔弗雷德·贝达德正在研发一个能在龙卷风袭地之前发现威胁的传感器网络。NOAA的研究小组设立了数组传感器,它们彼此隔百英里,能记录气压的细微变化——这是有波长较长的声波经过的迹象。数据被传送到博尔德的一个实验室,在那里科学家加以分析,寻找龙卷风来袭的预警信号。贝达德说:“气象服务的目标是一般提前约10分钟得到龙卷风警告。我们能提前30分钟在监测点发现警示信号。”密西西比大学物理学家亨利·巴斯领导的一个小组试图利用次声帮助预测正在形成的暴风。飓风掀起海浪,可能是导致地球嗡鸣声的因素之一,巴斯说,探测不同飓风发出的次声脉冲可能是“除利用卫星和飞机之处获得更多信息的一种方法。”次声探测也许也能帮助人们预测火山的喷发。某些低频活动或许预示着火山很可能喷出高度可达3万英尺的火山灰。夏威夷大学地球物理学家米尔顿·加尔塞斯说,早期预警将极为有用,因为飞行员可以调整航线避开威胁。犹他州和怀俄明州已经在利用类似的次声监控探测雪崩。加尔塞斯还分析了引发2004年印尼海啸的海底地震过程中的低频声波,以期发现预警线索。巴斯说,如果威力足够大,巨浪、火山、飓风、地震和雪崩等自然现象都会有自己的次声特征。因此,次声或许可以解释民间流传的这种说法:动物有第六感觉,能预知即将到来的自然灾害。蓝天家教网.对文中“地球的嗡鸣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种声音其实就是次声,是一种远远低于人类可听声波频率范围的声音。B.这种声音是1998年由地震活动监控网络发现的,它是是由全球每天都会发生的多次小型地震而引起的。C.由于大陆架上两组背道而驰的海浪相撞,产生的持续不断的噪音向下传送到海底,从而引发了地球内部的震荡,产生了这种人耳听不到的轰鸣。D.这种声音是指声波波长大于56英尺,频率低于20赫兹,由飓风、海啸和龙卷风共同制造的低频噪声。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次声,试图增进对这些破坏力巨大的自然事件的了解并搞清如何预测它们,而某些动物已经拥有了这些技能。B.2004年,一列装载爆炸物的火车发生爆炸,这件事曾被怀疑为朝鲜核试验。其实并非如此。C.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艾尔弗雷德·贝达德已经建成一个能在龙卷风袭地之前发现威胁的传感器网络。D.密西西比大学物理学家亨利·巴斯领导的一个小组试图利用次声帮助预测正在形成的暴风。他认为飓风掀起海浪是导致地球嗡鸣声的原因。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次声探测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火山的喷发,这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使飞行员调整航线避开火山的喷发威胁。B.加尔塞斯分析了引发2004年印尼海啸的海底地震过程中的低频声波,从而发现了印尼海啸的预警线索。C.美国犹他州和怀俄明州已经在利用次声监控探测雪崩,雪崩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将可以避免。D.动物有第六感觉,能预知即将到来的自然灾害,民间流传的这种说法现在已经有了科学的解释。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ITER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的英文缩写,中文简称“国际热核计划”,俗称“人造太阳”计划,因为它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即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氘和氚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及核废料。由于原料取之不尽,以及不会危害环境,核聚变能源成为未来人类新能源的希望所在。ITER采用的是可控热核聚变能,它的研究分惯性约束和磁约束两种途径。惯性约束是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时间内辐射靶板来产生聚变。磁约束是利用强磁场可以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这个特性,构造一个特殊的磁容器,建成聚变反应堆,在其中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20世纪下半叶,聚变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磁约束研究大大领先于其他途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类似于面包图形状的环形器,这种面包圈形状的蓝天家教网伴你快乐成长装置被称作“托卡马克”。在这类装置上进行的物理实验取得了一个个令人鼓舞的进展,比如等离子体温度己达4.4亿摄氏度,脉冲聚变输出功率超过16兆瓦。这些成就表明:在这类装置上产生聚变能的可行性已被证实。为了点燃“人造太阳”,科学家将在法国南部的卡达拉舍建造一台规模庞大的设备:一个直径28米、高30米、由1000多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大型圆柱体设备。假如成功的话,核聚变能源将具备重要的、无与伦比的优势。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大得超出人们
本文标题:高三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11)科技文与社科文的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3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