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献给即将高考的学子们高考剩下30天,送你们四句话:一个到了最紧要的关头仍然心不在焉、心浮气躁、自我松懈、自我放弃的人,仗没打,他就输了,他是无法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最佳的状态的!一个到了最后最紧要的关头仍然不严谨自律、不分秒必争的人,是创造不了奇迹的,更守不住胜利的果实!一个松松垮垮、不紧不慢的、没有凝聚力的班级是考不出好成绩,是不利于所有人发展的!所以,保持正常!正常学习、正常生活。不迟到、不旷课,自律严谨,沉着冷静,一丝不苟,踏实奋斗,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才是最大的赢家!一、高三复习过程中,要走出高原现象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这一阶段,往往学习效果不好,影响到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现象。高原现象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主要是因为进入高三阶段,重复性的学习和过量的练习造成了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遇到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或者复习没有计划时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高原阶段往往是人的反思、积累的重要阶段,及时地调整,尽快走过高原阶段,学习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首先克服急躁情绪,提高自信心,有利于消除烦躁不安、焦虑紧张的心态,平稳地走出高原期。其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训练。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注意进一步夯实基础知识,编织知识网络,拓宽知识面,有针对性地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二、复习过程应扎实,尽量避免舌尖现象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大多数人都遇到过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回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遗忘。因此,关键在平时要扎实地学好知识,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多感官记忆,采取及时复习、分散复习、系统复习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三、紧张复习过程中要劳逸结合,减少心理饱和现象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将盐不断加入水中,最后盐不能再溶解,就会出现饱和溶液。在人的心理上也存在这种饱和现象。进入高三后,大多数学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大学。为了这一目标,不再参与其他活动,只是重复地进行着大量的练习,由于活动很单一,常会出现心理饱和现象,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疲惫、学习效果不佳的现象。因此,这就要求在高三的学习和复2习阶段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各项复习任务,不断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学习的要求,避免重复性的学习时间过长带来的饱和心理影响到复习效果。同时还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在遇到心理饱和状态、出现厌烦情绪时,不妨先放下学习,活动活动身子,极目远眺片刻,或散散步,或与别人说说话,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这样可以减少饱和效应带来的精神压力。四、走进考场,应避免克拉克现象的产生克拉克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长跑健将,在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正处于运动巅峰期的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发挥失常而与金牌失之交臂。后来,人们把那些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大赛中的失常现象称为克拉克现象。在高考中,一些学生也会在考场上出现克拉克现象,造成发挥失常。因此,要注意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坚信自己的复习是成功的,是有效的。考前的复习过程中要有重点地进行复习,注意老师明确指定、反复强调的内容和自己感到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遇到难题或紧张时,可以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来稳定自己的情绪。五、忽略对结果成败的关注,力求有稳定的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走钢索的杂技演员。钢索一般悬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没有任何人身安全保护措施,还有来自风雨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人在上面行走,其险象可见一斑,但他始终能获得成功。对此,瓦伦达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专心专意地走好钢索,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上把这种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为赛事以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对于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谁都希望能获得成功,而要想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应该具有这种瓦伦达心态。首先要少考虑高考成功后的鲜花和掌声,过分关注于成功、胜利、荣誉、地位,沉醉于对胜利、成功的向往和喜悦,会分散对考试的关注,往往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其次,要少考虑考试的失败。高考的竞争是残酷的,只要有竞争必然会有失败,如果对考试后的失败过分地考虑,其结果可能真的会造成失败。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所以,面对高考,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给自己加压,而是减压,要保持一种稳定的瓦伦达心态,使自己在复习、应考阶段,能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在高考中高水平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高考越来越近,学生的心理越敏感和脆弱,如履薄冰,随时都有冰破沉河的危机恐惧,同学们,只管往前走,别怕,有老师们呢。老师们在背后看着我、支持我、给我把握方向呢,我们一定会成功!”3高考增强信心的10种方法1、要学会微笑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建议考生们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2、走路挺胸抬头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强有力,速度也稍快。人在丧失信心时会低头哈腰,走起路来无精打采,步伐软绵,速度缓慢。因此,建议考生经常挺胸抬头,走路步伐坚强有力,速度稍快,有助于增强自信。3、运用积极自我暗示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在考试前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自我暗示来改变自己的心态,增强自己的信心。例如,心中默念:“我有实力,我有能力,我会成功,我一定会成功!”这类的语言暗示都能起到增强考生信心的作用。4、不打疲劳战术很多考生搞疲劳战术,学习时间很长,特别是晚上搞到12点,甚至是一点、二点。这样使考生精疲力竭,使考生第二天无精打采,上课时趴在桌上睡觉,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而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这样考生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5、不要相信迷信有的考生说,早上听到乌鸦叫了,认为这是不吉之兆,意味着高考可能会失利,其实这都是不可相信的东西,实际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考生的命运,考生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是由考生的学习实力和心态来决定的。46、高考目标要期待适当考生要根据自己高三以来的考试成绩,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考生如果把高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发挥。考生把高考目标定的太低也会影响考生潜能的发挥。7、不要攀比所谓高考成功就是考生在高考中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这就是成功。有的考生学习实力550分左右,高考考出550分左右就是成功,如果考出600分就是超常发挥,如果考出480分左右就是考试失败了。另外,一个考生他的学习实力是460分左右,他高考考出460分左右就是成功。不能与前一个考生的成绩去相比,因为大家的学习实力不一样,因此考生不要相互攀比,只要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意味着高考成功,攀比只能挫折自己的信心,挫伤自己高考的积极性。8、多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不少考生当高考信心不足的时候,把自己的心事憋在心里,越想越别扭,越想越失去信心。其实,这个时候主动与同学、老师、家长多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内心的苦衷倾诉出来就会得到心理上压力的释放,老师、同学、家长再给你一点安慰,鼓励和支持,就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9、做做容易题高考试卷的难度是30%的容易题,30%的中等题,40%的难题。应该说绝大部分考生30%容易题是都会做出来的。当考生缺乏信心的时候不妨来做做容易题,这样也会焕发起你的信心来。10、增强学习实力考生的信心是建立在学习实力基础上的,只有学习有实力高考才会有信心。因此,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查漏补缺,确实把自己的学习实力增强一步,提高一步,这样来讲就有利于考生信心的增强。5成绩起伏不定的原因我们有些同学成绩总是上下波动,起伏不定,由于学习成绩反复无常,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信心和坚持性,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另一方面,学习成绩起伏不定往往令人对其学习效果到底如何摸不着头脑,因此让人很难弄明白其中的缘由,容易妨碍学生对自己掌握知识的真实性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和认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找学习成绩起伏不定的原因呢?一个人某次考试的成绩往往是由各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主要包括掌握知识的情况、临场发挥的情况和考试题目本身的难度、广度和侧重点。前面两种因素很好理解。试题本身的特点其实也是直接决定考试成绩的因素。考题容易大家都很容易得高分,考题难度大,涉及面超过了学生准备的范围,考试侧重点和学生擅长的方面相差太大,都有可能造成低分。因此我们在确定一个学生成绩是否真的不稳定时应当去除由考试题目的特点而不好时的自然波动,如果大家都考高分时你反而分数低,大家都考不好时你也没差到哪里去;或者大家成绩都较稳定时,你时好时坏,就应该认为是真正的成绩不稳定。学习成绩起伏不定多数可能是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造成的,这包括:(1)由于每一阶段努力程度不同,各阶段掌握知识的好坏情况不一,在各阶段的考试分数上表现出起伏不定。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我们常见到有些同学很聪明,一努力学习,成绩就上去,一放松下来,成绩也就随之下来,就是这种情况。这往往是由于学习过程中自制力较差,比较贪玩,不能长期坚持认真刻苦地学习,学习时紧时松;或者是容易骄傲自满,一考好了就洋洋得意,只有考坏了才知道加把力。(2)掌握知识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因为知道掌握得不系统不全面,学生6往往出现顾此失彼、厚此薄彼的情况。如果考试的题目是自己擅长的题型或知识点出现得较多,则能考出高分,如果考试题目中出现一些自己没复习到的知识,或者刚好有好些题目是自己平时最害怕做的,成绩自然会不好。(3)掌握知识不够深入,不能将知识融汇贯通。这类学生往往是考基础知识,考单元测验时成绩较好,一到综合性大考便成绩下降。害怕做综合运用各单元的知识的难度较大,技巧性要求较高的题目。这类“难题”对于他们而言往往是“运气题”。哪一次碰巧思路对了路子,便能侥幸做出来,哪一次试来试去找不着方法,便做不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师发现某些学生上次考试时能解出十分难的综合题,而下次考试遇到一些简单的综合题都束手无策。(4)掌握知识不够牢固,不能精熟地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以前考试中会做某一类型的题目,但考试中碰到难度十分相似的题目,甚至是以前考试过的原题,反而又不会做了,就是这个缘故。在由于掌握知识的情况方面的原因则造成学习成绩起伏不定的同学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这些同学常常不善于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巩固程度缺乏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善于根据自己考试成绩起伏不定的具体表现来仔细分析原因,被自己摇摆不定的成绩迷惑,考好了会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考差了则又低估自己,另一方面是由于平时没有及时地做分析总结,归纳自己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工作,有些同学可能根本没有想过去反思一下自己的内在学习过程。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也有可能是考试时临场发挥状况不稳定造成的,这主要与一个人的应试技巧和应试心态有关。有些同学平时成绩本来很好,可一到大考、重要的考试就不行了,这中间主要是一个应试心态的问题,比如面对大考过分紧张、兴奋、焦虑,影响了临场发挥。也有些同学是因为没有掌握一定的7应试策略,如不会安排考试时间的分布,不能灵活调整“攻艰”策略等,如果恰好做题目比较顺利自然好办,而一旦遇到卡壳题就会影响心情,或者无端地在这一题上花太多时间,这都是应试心态和技巧不良的表现。另外,一些偶
本文标题:高三冲刺阶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3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