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宋元2
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宋元一、课程标准1.政治上:国家政权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宋代积贫积弱,民族矛盾尖锐,王安石变法(背景、内容、影响、失败原因),最终元朝实现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有效地管理地方政府,为后世所沿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2.经济上: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产品商品化加强。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私营手工业明显增多;宋出现瓷都景德镇,元烧成青花,元代新兴的棉织业兴盛,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3.文化上:科技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播到世界,宋代理学有了重大发展(二程、朱熹);宋词元曲是主要文学形成;文人画、风俗画各领风骚(《清明上河图》)。分析在此阶段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二、自主预习案时期类别基本内容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1.知识清单总的特点:封建国家的分裂,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大融合。(907—1368年)(一)宋元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1.宋太祖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①结束了节度使割据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宋统治;②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了“积弱”局面;冗官、冗兵、冗费,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形成了“积贫”的局面。2.元朝对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1)措施:2①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长官为平章政事,总领地方大权;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2)评价: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1.庆历新政:2.王安石变法:(1)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积贫”“积弱”状况、社会矛盾和边境危机进一步加剧,面临严重统治危机。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2)内容:①富国之法:实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场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②强兵之法:实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重编教科书,设专门学校和惟才用人。(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幅上升,水利工程和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军队战斗力有所增强,装备有所改进。(4)结果:变法遭到守旧派的激烈反对,王安石两次被迫辞职,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5)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政治改革。其目的是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包括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安石在改革中的“三不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精神和改革措施的全面而有效,使王安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保守派的激烈反对和改革派内部的分裂,根本原因则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改革不可能触及封建制度的基础。(三)宋元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1.农业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表现在:①北方使用中耕农具耧锄;②江南推广稻麦复种制;③南北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指粟麦在江南的大量种植,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④江浙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稻米生产地位重要(“苏湖熟,天下足”);⑤元世祖设管理农业的机构,编写《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2.制瓷业是宋元主要手工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以产青花瓷器闻名。3.宋元商业空前繁荣。表现在:①商铺可随处开设,买卖早晚都可经营;②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商业品种增加;③“交子”出现;④商业城市的涌现(元朝的大都、杭州、泉州等)和商路的畅通(漕运、海运、驿站等);⑤民族贸易和海外3贸易的发展;⑥商税和海外贸易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四)两宋的程朱理学(1)理学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是儒学与佛道融合,从佛道吸取有益内容,进一步理论化、思辨化而形成的。(2)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他们还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同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3)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著《四书章句集注》,他主张“理气论”,即先有理而后有气,他还主张“心性论”,即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他的影响除中国外还远及日、朝和欧洲,甚至形成朱子学派。(4)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主张内心反省就可得到天理的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五)宋元时期的科技和文学艺术:1.重要科技成果:①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展和外传;②元朝郭守敬制成简仪,编《授时历》;2.文学艺术成就:①宋词的兴盛,卓越词人有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②散曲和杂剧产生于宋代,元代散曲和杂剧臻于成熟,代表人物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③两宋时期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和文人画成就突出,代表作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元代王冕的《墨梅图》。2.课前探究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浙江及通江渡海之津道,且如海高之船,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注:料,一料为一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且论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茫无畔岸,其势诚险,……风雨晦冥时,唯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愚屡见大商贾人,言此甚详悉。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是泉州便可出洋。……但海洋近山礁则水浅,撞礁必坏船。全凭指南针,或有少差,即葬鱼腹。……又论舟师观海洋中日出日入,则知阴阳;试云气则知风色顺逆,毫发无差。相水之清浑,便知山之远近。大洋之水,碧黑如淀,有山之水,碧而绿……有鱼所聚,必多礁石,……每月十四、二十八日,谓之‘大等日分’,此两日若风雨不当,则知一旬之内,多有风雨。凡测水之时,必视其底,知其是何等泥沙,所以知近山有港口……若有出洋,即从泉州港口至岱屿门,便可放洋出海,泛往外国也。”(《梦粟录》卷12)材料二“今天下沿海州郡,自东北而西南其行至钦州止矣。沿海州郡,屡有市舶。国家绥怀外夷,于泉、广二市,置提举市舶使,故凡蕃商急难之欲赴诉者,必提举司也。……诸蕃国之富盛多宝货者,莫如大食国,其次闍婆国,其三佛齐国,再其次乃诸国耳。……诸蕃之人中不测,幸泊于吾境,犹有保甲之法,苟泊于外国,则4人货倶没。”——摘自《岒外代答》卷之《航海外夷》我的疑问:⑴.依据材料说明宋代人掌握了哪些航海技术?⑵.依据材料说明宋政府对外贸易的政策及其影响。⑶.据地理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大食商人来华贸易两年一往返的原因和留居中国的原因。探究二:读图回答问题:图一:(教材p106)图二:(教材p109)辽、北宋、西夏形势示意图宋金对峙形势示意图图三:(教材p112)元朝疆域图我的疑问:⑴.三幅地图反映的当时政治形势的特点各是什么?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政治形势特点:图一:图二:图三:形成过程:图一:图二:图三:⑵.比较三幅地图,指出其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趋势:原因:三:课中探究5(一)课中探究探究一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史经历了秦汉、隋唐、元明清的三次大统一,期间也穿插了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的分裂。我的疑问:⑴.有人把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演变的轨迹总结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一种说法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⑵.造成分裂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⑶.三次大统一的共同条件是什么?⑷.你怎样看待统一与分裂的关系?⑸.目前台湾少数人企图搞“台独”,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探究二: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社会制度不断得到创新,这些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我的疑问:⑴.秦统一后创立了怎样的监察制度?西汉初期有哪些新发展?⑵.唐朝兵制经历了由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简析其转变的原因及募兵制的利弊。⑶.元代对我国地方制度有何创新,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⑷.上述制度变化的共同着眼点是什么?(二)课中检测1.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2.“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的共同特点是:()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较为安定C.疆域空前辽阔D.国力强盛,取得反击匈奴的胜利3.唐宋两代,民族问题呈现出不同现象和特点的根本原因是:()6A.民族的优劣B.封建制度的强化C.封建国家的盛衰D.民族政策的正确与否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与唐朝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弱贵族特权D.削弱地方势力5.古都洛阳、开封的商业在唐宋时盛极一时,到元代却一落千丈,这主要是由于:()A.元朝统治中心迁往北京B.元朝的运河改道山东C.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D.行省制度抑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6.元朝与隋朝相比,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突出成就是:()A.重新修治了大运河B.创办了规模空前的海运C.开始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D.指南针开始运用于航海7.五代十国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与东晋、南朝时期相似的有:()①.南方土地兼并不严重,封建剥削较轻②.大批北方农民南迁,增加了劳动力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相对安定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对外贸易比较发达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8.对五代十国表述正确的是:()A.五代是黄河流域并存的政权B.十国中没有相继建立的政权C.后周与后蜀、南唐在地域上相邻D.十国政权都在江南各地9.北宋科举制比唐进一步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严格考试程序B.增加考试科目C.殿试成为定制D.录取名额大增四.课后巩固案10.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最基本的原因是:()A.各族人民的长期友好交往B.民族之间频繁的战争C.民族之间的流动迁徙D各民族之间互通婚姻11.秦、唐末、元朝时我国居民迁徙的共同特点是:()A.大批北方农民迁居江南B.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内迁C.南部沿海居民迁往南洋D.许多中原人民迁到边疆地区12.两宋与少数民族关系的相似之处是:()A.割地求和,划界对峙B.对少数民族政权称臣C.向少数民族政权输送岁币D.都城陷落前击退少数民族的进攻13.公元1000年时,与宋朝并存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A.夏B.辽C.金D元14.10~13世纪的民族融合与3~6世纪的民族融合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在于:7()A.民族大融合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C.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频繁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15.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相似之处有:()A.兴起于东北B.与宋朝并立C.被蒙古灭亡D.创制相同文字16.下列关于松赞干布与骨力裴罗相同之处的各项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他们都生活在唐太宗在位时期B.他们都是西部边疆的民族首领C.他们都曾经接受唐朝的册封D.他们都曾建立强大民族政权17.元昊与耶律阿保机政治活动的共同之处是:()A.在五代十国时建立了民族政权B.官职分为汉制与本族两大系统C.与北宋间的战争以和议告终D.曾仿照北宋实行科举取士18.契丹、女真、蒙古兴起的相同原因中最关键的因素是:()A.畜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B.接受了先进的汉文化C.军事力量异常强大D.先后出现了杰出首领19.下列最能说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原理的是:()A.蒙古贵族采用汉法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C.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D.元朝的民族大融合20.周世宗改革的最大历史作用是:()A.革除五代的弊政B.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C.军事力量增强D.为北宋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宋元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4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