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前提问1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学基础的思想流派是A.道家、墨家B.儒家、道家C.儒家、法家D.墨家、道家(B)2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B)3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D)4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有①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①②③)5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有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②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③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④君主的地位是可以动摇的(①②③④)6《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A.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B.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C.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D.要“存天理,灭人欲”(C)7《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A.兵广粮足B.重视百姓C.仁义为重D.诚信第一(D)8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①②③④)9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C)10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B)11《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反映出封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A.提高臣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B.传承儒家学说等传统文化C.鼓励臣民通过学习实现人生理想D.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D)12“智者不以无过为喜,人之大德在于改过,作一新人。”王阳明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A.勉励人谨言慎行,避免犯错B.说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指出智者以有过为喜,以重生为荣D.强调知过改过,日新月新的重要性(D)13“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A)14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B)1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16韩非子说:“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该思想产生的背景包括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制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17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A.儒学内部的改造B.统治集团的斗争C.杜会环境的变化D.其它学说的衰落(A)18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进入了哲理化、思辩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A.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D)19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体现了“仁政”思想③使儒学增加了迷信色彩④与孟子的民本思想完全一致()20景德禅师语录。僧问:如何解脱?石头希迁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石头希迁观点相似的是A.董仲舒B.程颐、程颢C.朱熹D.王阳明(D)21下列哪一项,不能代表士人的经世致用思想A.“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B.“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C.“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A)22我国佛教强调“直指本心”的修炼方法,与之类似的观点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经世致用”(C)23黄仁宇曾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文中的“他”是指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阳明(C)24下列剧情有违历史事实的有①《隋唐英雄传》中杨坚灭北齐建立隋朝时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②《大宋提刑官》中的儒生被官员夸八股文写得好③《康熙大帝》中出现了现代简体汉字的对联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25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B.祈盼政权的长治久安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B)26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A)27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的“独尊儒术”措施,包括①兴办太学②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③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④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28国内某重点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D)29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重农抑商B.农商并重C.重商主义D.自由主义(B)30宋代公私刻书业都很兴盛,当时不仅皇家秘阁和州县学校藏书丰富,士庶之家亦皆有藏书,且动辄就有万卷之众。这说明宋代①印刷技术先进②商业繁荣③教育普及④文化发展()31《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②④)32《诗经·秦风·无衣》中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其中,“王”是指A.周王B.秦王C.西戎首领D.商王(A)33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A)3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有遏制学术自由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儒学地位统一思想文化()35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名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B)36《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B)37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A.造纸术B.印刷术C.儒家学说D.古典文化(B)38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开封D.明初的南京(D)39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中国古代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B.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C.以华丽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宏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A)40下列治国主张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有①“政在得民”②“民贵君轻”③“为政之要,惟在得人”④“以人为镜,可知得失”(①②)41“仁义礼制,政之本也;法令刑罚,政之末也。无本不立,无末不成。”这一言沦的基本态度是A.尊儒抑法B.尊法抑儒C.儒法并用D.外儒内法(C)42“一事不穷,则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阕了一物道理”,该言论不能反映出朱熹A.主张“格物致知”B.提倡研究具体事物C.具有怀疑、创新的精神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D)4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有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对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时代的要求()44(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产生(A)45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B)46《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种创作风格反映了该作品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C)47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A)4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张的社会改革都强调A.“以人为本”B.“以德治国”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A)49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①②④)50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A)51梁启超说:“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明夷待访录》)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从中受益最深的应该是批判君主专制的思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课前提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46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