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世界的思考。2、哲学的功能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为人类提供心灵的家园。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去指导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3)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2、哲学(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经典题型:(2009上海卷1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联系:主要表现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经典题型:(2007山东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可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划分的唯一标准2、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基本形态:三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只是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如“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题型:(2009广东卷15…)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2008江苏卷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3、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2)基本形态:两种3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柏拉图理念、黑格尔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经典题型:(2009江苏卷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哲学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又对政治经济有反作用。(2)哲学与时代精神: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在今天,称得上“时代精神上精华”的“真正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2、哲学的作用(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3)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4)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黑格尔的辩证法)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4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2)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经典题型:(2009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必须牢牢抓住实践的范畴。无论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还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还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都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经典题型:(2008江苏卷2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其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里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5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它们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存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它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发展受客观规律支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起作用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归纳: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统一于物质。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3、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4、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两者不可分。三点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6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经典题型:(2009江苏卷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联系: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2)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在其运动、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7经典题型:(2009全国一卷30..)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①奔向富裕的道路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4)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经典题型:(2009江苏卷3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本质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的产物: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语言等)从意识的生理基础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从意识内容和形式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人脑加工改造)8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目的性(2)计划性(3)自觉选择性(4)主动创造性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发挥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认识世界,逐步揭开自然和社会之谜。经典题型:(2009江苏卷28.)“其实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2、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但是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发展的。(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发展的,但同时整个世界的事物是无限的
本文标题:高三总复习哲学A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5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