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一辩证唯物论一.考情分析专题中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能动的反作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根本观点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为必考考点。从题型上看,本专题命题形式灵活,各种题型均有显现。在复习时,要注意: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一切从实际出,实事求是,唯物论的根本方法论要求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实事求是;把握一个基本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对世界物质性原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概括,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的理论依据;突出两个重点――世界的物质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是物质的,具有客观性,我们必须承认其客观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发挥正确意识的积极作用。二.知识整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前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世界观,它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因此,哲学需要进行专门学习才能获得。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科与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的,而且是辩证的;它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科学的方法论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原理内容方法论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之后,人们能够有意识地利用、改造自然,但自然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反对神创论和个人决定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所以,世界的本质是物质。1.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并能为人的意志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是理解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及其他哲学命题的基础。理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客观实在。不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一直存在着。物质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只能依据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改变其存在的具体形式。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一特性是万事万物同意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时抽象概括出来的,是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点,是唯一能够把物质和意识区别开来的特点。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因此,物质具有可知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它。注意:(1)分清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物质概念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物质概念,仅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这部分的物质具体形态的特征,具有暂时性,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会不断变化。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自然和社会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各种物质具体形态。具有稳定性,只要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不改变,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就不会改变。(2)分清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是暂时的,可以消灭的,也可能是看得见的。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千差万别的,千变成化的物质具体形态中共同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存在在于一切物质具体形态中,只能由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二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3)客观实在不等于客观存在。区别:(1)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的唯一特性,概括了一切物质具体形态和具有不同结构的物质的共性。不管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如何变化,但其客观实在性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客观实在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的(2)客观存在是指一切客观物质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客观存在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客观存在是不依赖“我”的个人意识而存在的。联系:客观存在的外延比客观实在的范围大,客观存在不仅指物质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三)意识――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既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质上都是物质的,所以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离开人脑,就不能产生意识。(3)从形式看,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的差别、产生这一差别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们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和知识构成等因素。(4)从本质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物,人脑不会自行产生意识;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5)从作用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尤其是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无论是具体的感觉还是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和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及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四)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于受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的制约,人的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制约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客观原因是: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主观原因是:立场不同(利益立场—人民根本利益),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的思维方法),知识构成不同(要不断充实我们的知识)。(方法论要求: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2)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注意:正确理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意识属于主观的东西,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来发挥作用;意识本身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物质的东西只能用物质的东西去改变,离开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意识的作用也无法发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于指导实践使客观事物发展改变。这一改变不是任意,是在遵循客观事物固有的属性和规律的基础上,引起物质具体属性、具体形态的改变。(方法论要求: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前提下,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观点。)注意: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是两种不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唯心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形而上学。(五)一切从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从发的含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从出,使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来决定我们的思想和行动。2.一切从实际出的理论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全客观,只有这样才正确地思考和处理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这是因为:第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第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也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挥主观能动性第一、坚持从实际从发,必须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第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三、坚持从全面的实际出。客观实际总是许多事实的总和,如果只以个别事实为出发点作判断,去行动,那并没有真正从实际出发。客观实际总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抓住一个方面,即使这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也没有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这就要求我们全面掌握实际情况。第四、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客观实际又是不断地在变化发展的,要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第五、既需要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反对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又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六)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存在与意识)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世界本原问题;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不同的(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看法,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二是对意识能不能认识物质世界的不同回答。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个方面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前者是前提、基础,后者受前者的制约。割裂二者的关系必将导致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3.对世界本原问题不同回答,即物质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也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都属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第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具体形态;第二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质量相同的又不可分割的“原子”;第三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认为整个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唯心主义:凡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是世界的本质,意识决定物质,都属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第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自我意识;第二种是客观唯心主义,它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之外的某种意识。(七)规律1.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
本文标题:高三政治总结唯物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5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