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三政治第四次月考试题
高三政治第四次月考试题姓名成绩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写入答题卡中。)1.人类诞生以来就从事的两项活动是()①认识世界②认识自我③改造世界④改造社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性D、无限性4.如今,“大虾”、“网虫”、“伊妹儿”等新名词频频出现在男女老少口中。这些新名词迅速普及的原因从哲学上看归根到底是由于()A、思维方式的变化B、意识反映的变化C、人脑作用的变化D、客观存在的变化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划分出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____和_____A.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问题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B.世界本原问题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D.世界本质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6.下列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的是()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③“心外无物”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⑤谋事在天,成事在人⑥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④⑤⑥7、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此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客观存在性B.客观实在性C.运动性D.永恒性8、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A.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C.人脑特有的一种生理机能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9~10题。9.哲学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实在”是()A.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B.从人类社会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10.下列事物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是()①生产力②党的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科教兴国战略⑤国家⑥《政治经济学》A.①③⑥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③⑤⑥11、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是根“地形”来矫正“地图”。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哲学依据是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物质决定意识③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了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考好名落孙山;乙秀才则暗自高兴: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乙则说:“果然是有官有财了。”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2-13题。12、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①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②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③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④二者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A、②B、②③C、④D、①③13、两个秀才参加科举的不同结果说明A、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B、办事情是否成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14.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质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的。下列对我国古代的“五行”说的正确认识是()A.它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它属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它认识到世界统一于物质D.它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中国航天事业近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后,“神舟六号、七号”也将陆续升空,“探月计划”正逐步实施。据此回答15—16题。15.材料说明的哲理是A.意识对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C.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自身规律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16.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从哲学上讲,是因为航天科技人员A.懂得规律具有客观性B.具有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C.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正确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D.能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7.“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饮马长江源头,高原奋战,托起明天青藏通途。“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悔的誓言。这一誓言说明()A.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D.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18.“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据此回答19—20题19、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A.都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C.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D.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20、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A.世界观能否决定方法论B.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21.“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于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22.“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凝聚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种崇高精神将激励着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这表明()A.意识对物质起决定作用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D.正确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哲学中的俗语、成语对人的启迪是无限的。据此回答23~24题。23.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只要客观条件具备,事情一定能办成功C.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制约D.办事情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24.“心想事成”“美梦成真”,从哲学角度看是()A.夸大了意识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25、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基本前提是:()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C.人类对自然规律加以改造和利用D.承认人类的主观能动性2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B.世界统一于物质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世界可以被认识27、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和研究部署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始终不渝地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说明,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A、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C、着眼整体,顾全大局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8、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青出于蓝而胜于蓝C、量体裁衣,因材施教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9、从2005年7月1日起,央行力推的全国个人诚信系统已在广西等八个省区联网,有了个人诚信系统,包括个体户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信用记录,拿个人信用记录做依据,就可以在银行轻松贷到款和办理信用卡了。讲诚信就能借到钱,我们所需要的诚信,从哲学上看就是要()A.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B.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D.实事求是30、上个世纪,随着电影业的发展,马戏业受到了冲击,许多马戏团纷纷倒闭。有个叫巴纳姆的马戏团却总能吸引观众。说到诀窍,团长巴纳姆说:“我们尽可能演符合大众口味的节目,演出的节目里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心理学把这个故事衍生为“巴纳姆效应”——只要是普通大众都喜欢的说法,一般都能受到欢迎。比如“你不大愿意受人控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你希望别人尊重你”……诸如此类的描述,都是一般人乐于接受的。“巴纳姆效应”从哲学角度看,就是()A.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B.矛盾具有普遍性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D.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31、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的问题;2006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围绕着如何使农民富起来这个主题,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多予少取”的富民措施,除了“两个免除”以外,比如还有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这是因为()A.次要矛盾解决的好坏,也有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B.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C.做工作要学会抓中心抓关键D.要防微杜渐32、“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原理主要是A.矛盾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D.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在9月14日至16日召开的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代表中国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据此回答33—34题:33、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比如,儒家的“和为贵”,墨家的“兼相爱”。“和为贵”、“兼相爱”的思想蕴含的哲理是()①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②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③矛盾的统一性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④B.②④C.①②D.③④34、胡锦涛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论述,是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思想的延伸,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胡主席的讲话强调了世界各国在独立自主、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理念,突出了包容并蓄的思想。“包容并蓄”体现了()A、矛盾具有统一性B、矛盾具有斗争性C、矛盾具有多样性D、矛盾具有普遍性35、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红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这些话的学寓意是()A.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B.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C.要集中精力抓好主要矛盾D.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垃圾正成为一大环境公害。请回答22—23题。36.垃圾是一大公害,但据科学测算,处理利用万吨废纸,避免砍伐300平方公里的森林,100吨垃圾回收取3—5吨有色金属,相当于开采冶炼30吨矿石。上述事实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复杂事物存在的诸多矛盾中有主次之分C.矛盾具有普遍性D.不同事物存在着不同的矛盾37.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处理得当,85%以上的垃圾能够在经济循环中重新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的消耗。这说明()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
本文标题:高三政治第四次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5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