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三文科复习经典资料
1高三文科复习——历史第二轮复习资料古代中国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要求】考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梳理】一.分封制1.目的:。2.对象:、、。3.内容:周王把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再分封,并要服从王命;缴纳贡赋;随王作战。4.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社会等级序列。5.破坏:生产力发展,诸侯国的相对独立性,实力增强,分封制逐渐被破坏。二.宗法制1.目的: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3.核心:。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为主体,以为核心2.以血缘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第一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巩固统治;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土地和人民;“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第二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要求】考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知识梳理】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建立(1)来源:“始皇帝”的来历:嬴政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作为自己的名号,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嬴政自称“始皇帝”。(2)内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3)认识:至上、皇帝独裁是皇帝制度的核心,也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2.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和。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是副丞相,掌管律令、2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协助皇帝管理军事。三公之下,秦代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3.全面推行郡县制:(1)概念:以区域为单位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2)形成:出现,秦在全国推行。(3)职能:治理民众、财政、司法、兵役。(4)特点:以为单位,官员由皇帝任命。(5)评价: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加强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二、中央集权制度特点及影响1、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君主专制。2、影响(1)积极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国家统一,形成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消极方面: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第二讲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识梳理:皇帝、皇权;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郡;皇帝;地方政权。春秋战国、地域。第三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要求】考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梳理】一、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1、汉代:(1)背景:郡县和封国制并存。(2)措施: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颁布“”(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2、北宋:(1)背景:唐中期后形成的局面。(2)措施:收精兵: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削实权:地方上设通判和实行文官制。制钱谷: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政府控制。(3)结果:基本解决了与的矛盾,但权力过分集中,导致“三冗”,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3、元:(1)背景:疆域辽阔。(2)措施:实行制度;宣慰司管理民族地区;(3)结果:中央集权加强,行省制度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从汉到元政治制度加强专制主义皇权措施1、汉:①中朝(内朝):目的:巩固皇权;组成:身边待从、秘书等人地位:参与军国大事,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机构。②外朝制度:原来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成为政务的机构。2、隋、唐三省六部制度的发展(1)内容:三省是、、。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职能分别是、、。3尚书省下设六部,部门分别吏、户、礼、兵、刑、工。(2)评价:①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3、宋:相权被分割,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4、元:设省,是最高行政机构,替代前代三省。三、从汉到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1)中央:不断削弱,不断加强;(2)地方: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加强。第三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梳理:推恩令;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地方分权;行省;中枢决策、执行;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决策、审议、执行;中书;相权、君权;第四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点要求】考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知识梳理】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制度的废除(1)原因:承袭元制,设立中书省,丞相位高权重。(2)废除:以谋反诛杀胡惟庸,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内阁的创立(1)原因:国家重大事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2)创设: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正式设立内阁,开始参与决策。阁臣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批复意见,称为“”,最后再由皇帝朱笔指示、裁定,称为“”。二.设立――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1.设立:雍正帝为了筹划西北军事而设。2.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军权大臣拟定成文,经皇帝审定后,传达执行。3、影响:(1)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三.明清君主专制主义中央制度强化的影响积极影响:对于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消极影响:以强化封建专制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把对全国的统治置于皇帝一人之下,违背了时代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第四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知识梳理:宰相;六部;殿阁大学士、明成祖;票拟、批红;军机处;4专题二古代中国经济第一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考点要求】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1、原因:生产工具进步。原始社会:石器、骨器、木器――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春秋小件铁农具问世,战国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期,开始用牛耕地,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2、耕作方式变化:从到。春秋战国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1)性质:土地公有制,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原因:生产力水平较低。2、夏、商周:(1)性质:土地国有制,一切土地属于国王。(2)土地制度:井田制。性质:土地国有制。内容:形状为“井”字;周王层层分封,受田者有使用权,缴纳贡赋,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瓦解: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各国进行税制变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3、战国:(1)地位: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确立。(2)形式:私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国有:国家政权直接掌握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如北魏开始实行至唐前期的均田制。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小农经济:(1)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根本原因:春秋战国,铁农具出现及普及,社会生产力的提高。(3)评价:①积极性: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②局限性:生产规模狭小,简单性别分工,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2、精耕细作(1)概念: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劳动产量。(2)原因及表现:①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②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法。③水利设施不断完善。④农学知识理论不断积累和推广。【参考答案】知识梳理: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第二讲手工业的发展【考点要求】5考点:手工业的发展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1、高超的冶金技术:青铜铸造:时代,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冶铁和炼钢:春秋时期,开始冶炼生铁和钢。南北朝时发明了著名的法。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发展:东汉瓷器生产技术成熟;唐代形成了南北两大系统;是全国著名的瓷都。输出:中国瓷器从代起已输出国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国。3、异彩纷呈的纺织业:丝织: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的国家;明清,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南京、、成为三大丝织业中心。棉织:元代推广先进棉纺织工具,元明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中心,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后期,棉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二、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1)官营:政府直接经营,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生活用品,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2)民营:民间私人经营,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3)家庭:农户的一种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贡赋,剩余部分到市场出售。3、地域分布广、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技术先进。4、生产水平长期领先于世,产品远销欧亚非。【参考答案】知识梳理:商周、灌钢法;青、白、景德镇、唐;苏州、杭州、黄道婆、松江、明第三讲商业的发展【考点要求】考点:商业的发展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1、商周:①商朝人以经商著称,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②“工商食官”,商业由官府控制。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私商逐步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3、汉代:中外贸易也逐渐发展。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向西,一直到欧洲罗马帝国,主要运输丝和丝织品。海上丝绸(陶瓷)之路:汉开辟,唐宋以来成为中外贸易重心,陶瓷出口。4、隋唐时期的繁荣:①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市。②市场繁荣――东市和西市,市与坊分开,定期开市、闭市。③对外贸易发展: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发展。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唐6政府在这里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④出现了(最早银行雏形)和(汇票)。5、两宋商业空前繁荣①突破了以前的时间、地点的限制,早晚均可经营,打破坊市界限,店铺林立。②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6、元代步入新高峰①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②纸币更加广泛流通。7、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①工商城镇大量兴起。②广泛使用白银为货币。③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晋商等商帮。市场的发展秦代:商品买卖明码标价汉代:“市”有专门管理机构六朝:“草市”形成唐代:“夜市”繁荣宋代:“市”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明清:商帮(徽商、晋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①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②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③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参考答案】柜坊、飞钱、交子、徽商。第四讲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考点要求】考点: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知识梳理】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社会生产
本文标题:高三文科复习经典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63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