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2学生篇
广西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课程主讲:肖庆延E-mail:xiaoqingyan.2007@163.com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2学生篇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大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三、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发展特点一、大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认知发展:个体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变化的过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二是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分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的发展过程。研究表明,人的基本认知能力或智力在18~35岁进入全盛时期。•(一)大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观察力:•记忆力:•(二)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美国心理学家佩里等人认为,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水平:•二元论水平。•相对论水平。•信奉、承诺意识水平。•我国大学生思维更多地停留在相对论水平。(二)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了大学生能够承担复杂艰苦的思维活动,适合接受大规模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适合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课题探索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有效学习者和思考者的培养•第一,需要在学业和学生的社交方面形成连续的心理挑战氛围,使学生逐渐去接受新的观点和看法,考虑新的可能性,找出新的关系,作出个人能够接受的选择;•第二,为解决课堂内外发生的冲突和作出决策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合适的时机,教育的要旨在于为解决各种类型的冲突提供一定的气候环境,任何一个答案都与一定观点相对应,都可能是有道理的、能得到辩护的,没有所谓“对”或“错”的绝对答案,只有需要作出挑战、理解和交流的选择。——哈尔曼提出的12条教学方法•第一,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第二,放弃权威态度;•第三,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第四,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第五,延迟判断;•第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七,鼓励学生独立评价;•第八,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第九,重视提问;•第十,尽可能创造多条件,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概念;•第十一,注重对学生进行挫折忍受力的培养;•第十二,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自我意识制约着各方面个别心理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核心问题。•大学时代是自我意识发展、稳定、完善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突出特色的方面,是大学生个性发展最集中的表现之一。(一)自我意识的定义•朱智贤:•时蓉华:•张增杰:•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念系统。(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特点•体现在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整合和稳定。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这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的困惑。•对理想自我的渴望与对现实自我的不满构成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的矛盾是大学生遇到的大问题,能否解决好它关系极大,它会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自我同一性就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是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过程是“第二心理诞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个体在人格发展上臻于成熟,在心理上能自主导向,在行动上能自我肯定。•马西亚对自我同一性的划分:•(1)同一性混淆;•(2)同一性早闭;•(3)同一性拖延;•(4)同一性达成。•黄希庭和郑涌的研究表明,处在不同自我同一性状态下,个体的自我观念有显著差异。(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教育•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2、帮助大学生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3、帮助大学生调整结构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自我期望即是抱负水平,是一个人在做某件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达到的成就目标。•4、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同一性。三、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发展特点大学生的价值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换;讲究物质与精神“共需双赢”,由注重集体利益转向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并重转换。三、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发展特点•(一)心理学视角的人生价值观含义•1、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而形成的对客体的重要性作出判断时所持的内在尺度,是个体关于客体价值的观点和看法的观念系统的总和。•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人生目的、意义、态度、生活准则等与人生终极目标、理想相关的现象作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是对个人与社会、与集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念。2、人生价值观的结构•(1)人生价值目标。解决的是人为什么而存在的问题,即人活着的意义追寻;这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成分。•(2)人生价值手段。它要应对怎样才能获得有意义的人生这样一个问题;是人生价值观实际表现。•(3)人生价值评价。它要回答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亦即人生存意义的判断标准问题。3、人生价值观与人的行为•人生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引导和调节作用。表现在:•第一,定向功能;•第二,识别功能;•第三,动力功能;•第四,调节功能。(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标准•1、价值观的形成过程•(1)对价值自由选择阶段;•(2)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3)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2、价值观的形成标准•路易斯的七标准:自由地选择;从各种可能选择中进行选择;对每一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作出选择;珍视和珍爱;愿意向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根据选择行动,真正拥有某种价值观念;以某种生活方式不断重复。3、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条件•(1)思维发展要达到能抽象地概括涉及社会进步及个体发展前途的社会事件,将概括化为自己信奉的观点;(15~16岁)•(2)自我意识分化到能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能认识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3)个体能意识到自己必须完成的社会任务及其意义。(三)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1、人生价值目标的特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目标是其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决定着他们的人生价值观的性质和方向。•(1)价值目标取向多元化。•(2)价值目标更注重实际。2、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人生价值手段是人生价值观的实际表现。•(1)大多数大学生强调努力奋斗,重视能力与素质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通过学习等途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2)许多大学生把友情看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手段,认为朋友多好办事。•(3)一些传统价值观提倡的手段已不为大学生所看重。如“委屈求全”、“循规蹈矩”、“谦恭顺从”的排序靠后。3、人生价值评价的特点•人生价值评价是人生价值观动力特征的体现。•(1)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评价表现出双峰分布的特点。•(2)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多元化。•总之大学生是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和逐步稳定的重要时期,在青年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应当以利益导向配合价值导向进行价值观教育,采用多种多样丰富的表现形式,用正面的事例和反面的教训进行人生价值观引导才是行之有效的途径。第五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大学生的学习在内容上有很强的专业性,学习过程上要求有自主性。一、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大学生的学习内容的专业性•1、职业定向目标明确•2、课程设置紧扣专业发展需要•3、专门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二)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1、主动性•2、选择性•3、批判性•4、探究性(二)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1、超越原学习情境;•2、超越原自我水平。二、大学生的学习适应•学习适应又叫学习适应能力。是个体为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以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符合学习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要求的一种稳定的能力倾向。(一)大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学习适应不良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也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学习适应不良也即是学习适应问题,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不能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积极主动进行身心调整,导致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达不到应有发展水平的学习干扰现象。•学习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困惑,对他们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具体表现有:1、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紧迫感和自觉性。2、学习缺乏独立性,习惯于中学时的学习方法,由教师安排自身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学习时间等,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3、不理解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4、学习中精力投入不足,对本专业的知识、技能、要求认识不足,不知道怎样建立专业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技能,学习带有盲目性。•产生学习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第一,大学的教学相对于中学来讲,在特点、方式和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大学老师一堂课讲授的内容多,有时会与教科书上有很大出入;教学方法也与中学有差别,加之对新环境不熟悉,人际关系生疏,思念父母的心理不能摆脱等,这些给心理素质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带来情绪上的波动和不安,以至影响学习。•第二,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由于他们缺乏生活阅历,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时,明显地暴露出适应能力差,不能尽快地随着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以致影响学习。大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表现在:•1、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它是一个组合性的概念,反映了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思维和行为水平,直接关系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有效性。•大学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完全不同于中学,一些学生无法融入大学这个“小社会”而产生种种“心结”,所以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大学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学习信息量大、速度快,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实践性。因此,大学新生要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和动机,学会调整心态、运筹时间。2、学习态度不积极•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学习态度不积极容易学习缺乏动力。•大学生学习缺乏动力是指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甚至厌倦学习。在学习时不象中学时那么有劲头,主要表现为:1)学习松弛。进了大学校门,从心理上摆脱了高中时的沉重压力,思想上逐渐松懈,新的目标还没有明确形成,所以学习的动力不如中学时强。2)没有学习的热情,缺乏必要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唤醒水平,懒于学习,没有学习的抱负和希望,求知上进性不足,把主要精力放在娱乐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3)学习肤浅,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注意摸索学习规律,学习能力较弱,成绩不好等。3、学习过度焦虑•部分大学生存在着过度的学习焦虑情绪。具体表现在:1)学习中心理压力太大,情绪压抑。2)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担心自己学得不好,对可能取得的考试成绩顾虑重重,信心不足,忧虑过度,以至汽食不安。3)夸大学习中的困难,为此惶惶不安,焦虑万分。——学习心理疲劳•学习心理疲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想迟钝,情绪躁动,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效率下降,错误增多,出现失眠等。造成大学生心理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学习活动中不注意用眼卫生;学习内容单调,时间过于长,生活缺乏劳逸结合;学习的内容难度较大,学习过于紧张,使大脑神经持续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学习缺乏兴趣、厌烦、畏难;或是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家庭经济问题、思想间题等。——考试焦虑和怯场•考试焦虑是指担心自己考试失败而忧虑的一种负情绪反应,考试怯场是指考生在应试中的应急反应。考试
本文标题: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2学生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6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