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龙文教育龙文教育高三综合试卷1.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计36分。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人体的胰岛细胞中,可能存在的物质运输途径是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合成的胰岛素: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来源:学*科*网]C.胰岛素的mRN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D.合成的R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2.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采用的技术手段,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用3H标记氨基酸弄清了生物膜的组成成分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的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D.用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3.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将导致患者A.由于神经递质难以发挥作用,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由于抗体的增加,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C.由于抗体与受体的结合,使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D.由于抗体的增加,使患者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4.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A.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B.用被γ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C.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D.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5.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龙文教育A.浓度高于610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D.生长素和乙烯对该植物茎生长的影响是相同的6.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6.65377.52398.57184.7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植被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第Ⅱ卷本卷共2题,共44分。7.(一)(10分)甲型H1Nl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中H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的缩写,而N是神经氨酸酶Neyramidinase的缩写。这两种物质在病毒入侵细胞以及传播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血凝素H是病毒入侵的“开路先锋”,它能特异性与细胞膜结合,在细胞膜上打开一个通道,使得病毒能进入细胞,制造出一群新的病毒。当新病毒要钻出宿主细胞的时候,就需要依靠神经氨酸酶N来解决问题了。N就像一把刀,通过“水解”的方式切断病毒和宿主细胞膜的最后联系,使病毒脱离寄主细胞,再次去寻找感染下一个目标了。请依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有关病毒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龙文教育②病毒的蛋白质具有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③RNA病毒都是利用宿主细胞进行逆转录④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又可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下面的陈述中能够高度概括出蛋白质功能的是()A.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B.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C.收缩、运输、免疫等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D.调节细胞和生物体代谢的重要物质(3)甲型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氮碱基的名称(分别写出名称和英文缩写)是。(4)请依据资料推测血凝素作用宿主细胞的成分是。(5)通常用以治疗流感的喷雾式药剂“乐感清”,其作用原理就是抑制的作用,使新的病毒无法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病情。7.(二)(18分)白细胞介素是一类淋巴因子,有助于流感的治疗。研究人员将人白细胞介素的基因导入到酵母细胞中,使其分泌出有活性的人白细胞介素。(1)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白细胞介素是由细胞分泌的,可作用于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细胞。(2)通过PCR扩增获取目的基因:从健康人体外周静脉血分离得到淋巴细胞,于37℃培养48h,提取细胞总RNA,生成。根据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人工合成,将以上物质连同,置于PCR仪中,即可获得白细胞介素基因。(3)重组载体的构建(如下图):酶EcoR1与EcoR52处理载体和目的基因后,用酶处理,形成重组载体。该载体与细胞膜载体的化学本质分别是和。(4)如果你利用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来验证基因工程纯化的产物是否符合要求,你的龙文教育实验目的是。8.(16分)2009年初,我国北方大旱。在生物兴趣小组聚会上,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现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小水分散失,但也会抑制自身光合作用的____反应,造成光合作用减弱。(2)缺水同时还会抑制植物无机盐的运输,若用含15N的铵盐培养液培养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均具有放射性的是。①光合色素②核膜③ATP④脂肪⑤酶(3)若右图中①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右图②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A.水培的洋葱叶B.生长的柳树幼叶C.培养的衣藻D.秋冬的银杏落叶(4)在干旱地区,用银灰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土地,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且,由于塑料薄膜的反光效应可增强植株下、中部叶片光合作用的________反应,从而提高产量。(5)人们发现一些抗旱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抗旱类型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6)抗旱植物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系列生理特点。例如根系发达,并且根毛细胞液泡中贮存的氨基酸、糖类等代谢产物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在叶片形态结构上也有适应干旱的特点。下表4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叶片表面积(mm2)体积(mm3)表皮厚度(um)A2926414B1446324C3016215D59312113(7)据悉,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克隆荒漠植物甘草的一系列抗旱基因。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多种抗旱农作物已为期不远。这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使用价值。龙文教育参考答案第Ⅰ卷(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计36分)第Ⅱ卷(本卷共2道大题,每空2分,共44分)7.(一)(10分)(1)B(2)B(3)A腺嘌呤、U尿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4)细胞膜上的蛋白质(5)病毒与宿主细胞膜上蛋白质之间的解离7.(二)(18分)(1)T浆细胞和记忆(2)cDNA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和四种dNTP(3)DNA连接酶DNA蛋白质(4)验证纯化产物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8.(16分)(1)暗(2)①②③⑤(3)D(4)光(5)自然选择(6)高B(7)潜在123456DCACBB
本文标题:高三生物测试卷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8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