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高三生物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三生物学科导学诱思案编者:范晓娜校审:张英会编写时间:2012-12-12序号:必修-3-4-2班级:姓名:学生自评:组内互评: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2.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3.酵母菌计数方法:。操作过程:实验步骤(1)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估算出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3)将试管放在25℃条件下培养。(4)每天定时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5)以_____为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结果分析时间/天123456…平均数量/个(1)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__________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呈___________增长。⑵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3)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空间及有害代谢废物等问题探讨(1)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记数之前,为什么要将试管振荡几次?(2)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怎样计数?(3)本实验需要另设对照吗?为什么?(4)培养后期酵母菌浓度过高,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达标检测高三生物学科导学诱思案编者:范晓娜校审:张英会编写时间:2012-12-12序号:必修-3-4-2班级:姓名:学生自评:组内互评:21.以下为某小组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之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你觉得不合适通过本实验进行探究的是()A.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B.温度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吗C.养分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吗D.在30℃条件下,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2、在放有5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少量酵母菌菌种,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酵母菌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酵母菌增长呈现出“S”型的原因可能与营养液浓度有关B.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200时,种内斗争达到最大C.在第4天至第6天中,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当D.该培养瓶内酵母菌种群的最大容纳量约为4003.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根据多次计数的平均值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右图)。请回答:⑴该小组探究的课题是。⑵该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⑶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至少列举出两种)。⑷右图中最可能代表A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表一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请回答:表一: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1)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2)此实验组设计的变量是:(3)为什么在接种、培养和计数的整个实验过程中,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4)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第______天的增长率最大;第3天后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减缓甚至不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5)A组与B组酵母菌中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A组中该数值比B组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图中缺少C组酵母菌的数目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答题纸相应的图中补充画出该曲线。(7)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
本文标题:高三生物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8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