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三用--历史必修1填空答案汇总
1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填空答案一、原始社会(一百七十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后期实行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禅让制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㈠夏商的政治制度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2.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㈡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⑴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⑵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⑶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⑷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2.宗法制⑴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⑷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㈢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2.过程⑴首创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⑵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建立以皇权为核心的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⑶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3.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修建驰道;开凿灵渠;修筑长城,大规模移民……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2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㈡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三公九卿制→(汉)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元)“一省两院”→(明)废宰相制度,创设内阁制→(清)设立军机处1.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包括,帮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丞相,兼理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的太尉。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汉承秦制”,不过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皇权,另设“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称为“外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指尚书台)”。3.隋唐: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4.宋朝: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以制约宰相。5.元朝:“一省两院”指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宣政院。6.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创设内阁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7.清朝:清初仿明制,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康熙时,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总趋势:逐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强化。㈢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秦)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东汉)州郡县制→(隋)州县制→(唐)道州县制→(宋)路州县制→(元)行省制→(明)废行省,设三司1.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开始实行郡县制。秦朝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2.汉初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3.西汉中期,汉武帝设州为监察区,长官为刺史;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两级转为州、郡、县三级。4.唐初,唐太宗设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时,道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发展成为藩镇割据局面。5.宋初,宋太祖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将道改为路。6.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这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7.明初,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三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总趋势: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核心:皇权至高无上和地方服从中央主要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影响:积极面: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③有利于民族融合;④有利于人民创造灿烂文明。3消极面:①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③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必修1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填空答案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鸦片战争及人民的抗争1.爆发的根本原因(目的):列强为夺取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林则徐禁烟2.经过:1840年6月爆发,1841年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侵入南京下关江面3.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等。《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定关税。其中五口通商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4.影响:①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③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抗争:1841年夏,三元里人民抗英;定海总兵葛云飞等爱国将士拼死报国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人民的抗争1.根本原因(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修约”讹诈,未能如愿。2.英法联军先后占领广州、天津和北京,疯狂洗劫焚烧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3.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等列强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4.至19世纪80年代,俄国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5.影响:①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侵害;②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如太平天国运动);③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6.抗争:1859年,直隶提督史荣椿等死守大沽炮台,壮烈牺牲。三、甲午中日战争及人民的抗争1.根本原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大陆政策”)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2.经过: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之战、威海卫战役。黄海大战失败后,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灭。3.结果: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二亿两白银。该条约开放内地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还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免收内地税,这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打击最大。4.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5.抗争:平壤战役中的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壮烈殉国,爱国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与日军浴血奋战。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人民的抗争1.战争背景:义和团运动兴起运动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口号:扶清灭洋;活动——在廊坊附近抗击八国联军;意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2.经过:1900年发动战争,占领天津,攻陷北京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4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第2课抗日战争一、全民族抗战1.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2.抗击: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四场大会战,先后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3.抗战初期两大胜仗: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1941年的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三、抗战的胜利1.经过: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1942年,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意义:(国内)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填空答案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社会矛盾激化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1.兴起与初步发展时期: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今南京),与清廷对峙。2.进一步发展:为推翻清朝,北伐,因孤军深入而失败;为巩固天京,西征,取得湖口大捷;为断绝清朝的财源,东征,破江北大营。3.全盛时期:1856年先后攻破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4.转折点:1856年的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由盛而衰的转折点。5.失败: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三、探索救国方案:《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1.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的原则,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2.1859年,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第2课辛亥革命1.酝酿: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思想准备: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组织准备: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成立了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上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5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独立3.高潮: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结局: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清王朝结束。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5.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功绩: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评7.失败表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近代社会的性质。价失败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第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五月,中心在北京,斗争主力是学生;六月,中心在上海,斗争主力是工人阶级。3.结果:释放被捕学生,免除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意义:性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各阶层作用:先锋:学生;主力军:工人阶级;领导者:先进的知识分子。影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中共一大:19
本文标题:高三用--历史必修1填空答案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8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