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1讲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及曲折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1讲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及曲折发展山东刘秀珍【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说明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备考指要】1.由法国的艰难共和之路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长期性、深刻性。但民主对专制的胜利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2.德国统一及民族的振兴对当前我国的统一及民族的复兴的启示。。3.强化专题史的考查,将雅典民主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联系起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4.强调政治现象背后的经济根源,重视对知识横向联系能力的考查。【自主学习】考点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大会通过了《________》,确立了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2.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建立: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职能改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不在代行________职权,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和________。(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与民主党派实行“________、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依据:《________》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产生。(2)标志: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体现了人民民主、________原则。(3)内容:大会通过了《________》,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地位:是我国________的政治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为实现民族平等、________和________。(2)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宪法的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________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________和民族团结。考点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1)原因①毛泽东错误的认为中央出现了________,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②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把“________”篡夺的权力夺回来。③林彪、________一伙别有用心的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践踏①造反派违背宪法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典型的例子是国家主席________也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②从中央到地方的夺权风暴使________遭到严重破坏。③“文革”中________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2.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措施①提出法制建设方针:“________、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③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成就: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________奠定了基础。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①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________,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2)重视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实行《________》。(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________》,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重难突破】一、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比较1.联系:两者都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2.不同之处(1)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是我国的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2)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物,而人民政协则是对上述问题进行协商。(3)监督权不同:人大监督是运用国家权力实行的监督,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政协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民主监督。(4)产生与组成方式不同: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由各方协商产生。【迁移应用】1.下列关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具有中国历史上最广泛的代表性B.全国人大代表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C.反右派斗争后人大制度建设趋于停顿D.“文革”期间其制度名存实亡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特点、作用1.原因(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4)自1840年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和政治认同感。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2.特点(1)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自治区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机构,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但必须充分考虑各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3.作用(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迁移应用】2.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项目、时间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1965年2400万元5亿元1995年5.35亿元23.3亿元817元对上述变化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③各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援④西藏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3.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处理,赛福鼎·艾则枚被选举为自治区委员会主席。其根本的法律依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代议制的异同1.相同点:(1)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都是一种代议制。(2)都是定期选举产生议员的间接民主形式,即代议民主。2.不同点:(1)阶级本质(国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应并服务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资产阶级议会制度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相适应,并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2)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服务。西方代议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工具。(3)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权力的主体是人民,西方国家的议会权力的主体是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4)权限和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统一行使一切国家权力。西方国家的议会制一般以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相互制约,彼此平衡。(5)代议机关与政党的关系不同西方国家议会里通常是多党共存,通过议会党团及其领袖在议会内活动,党与党之间有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议会政治与政党政治紧密结合。在两党制国家,两大政党在议会中起主导作用;在多党制国家,议会中多党林立,政党间的合作与斗争、联合与分裂不断。中国全国人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工作。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都有全国人大代表,但这些代表并不是由党派产生的,在全国人大的活动也不是按党派来展开的。【迁移应用】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代议制的本质区别是()A.性质不同B.机关组成人员阶级基础不同C.职权不同D.政党制度不同5.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A.“人民主权”思想B.“三权分立”理论C.卢梭“社会契约论”D.向社会主义过渡四、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1.我国的多党合作事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团结合作。2.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这是因为我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原则上具有一致性。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的关系。【迁移应用】6.“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五、从文革对民主法治的践踏认识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1.从“文革”发动的原因看(1)民主法治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2)我国长期的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群众民主法治意识淡薄。(3)世界各国推进的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是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更加必要。2.从“文革”对民主法治的践踏的后果来看在“文革”期间民主与法治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及党的生活极不正常。民主法治遭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民主法治建设的破坏也是民主法治建设变得异常艰巨。【迁移应用】7.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记者采访中国国家领导人时问:“中国以后怎样才能避免‘文化大革命’式悲剧出现?”假设你是中央领导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A.只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就可避免B.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可以避免D.进一步完善民主和法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8.“文革”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A.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B.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C.把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D.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典例剖析】1.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剖析】该题目考查比较分析能力。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项错误;A、
本文标题: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1讲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及曲折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8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