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高考化学考前指导一、考前叮咛各位同学要牢记,一看二审三注意:拿到试卷别慌忙,首先看有多少题。检查试卷齐全否,前后页码看仔细;答题记号搞明确,单选多选莫麻痹!铃声未响不许做,不妨用手作标记。题多时少巧安排,先易后难细审题。找出解题突破口,选对选错莫岔题!关键字词要抓稳,文字书写要麻利;专用名词切莫错,代号符号要规矩。若是碰上拦路虎,一时半刻想不起,不如暂时放一边,先做把握最大的。单选填空和推断,一般没有大问题;遇到多选组合判,千万小心别轻敌!力争做到稳准狠,一次成功最省力。现在时兴新情境,变换花样考能力。此类多是纸老虎,故弄玄虚吓唬你。首先安慰你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读懂题目玄机现,顺藤摸瓜不费力。多数计算可巧解:画出流程找关系,物料电荷皆守恒,寻找捷径来解题。最后一道综合题,题巧分重拉距离。先把题目读两遍,再做两次深呼吸;化整为零分步做,设计未知列比例;公式定理要活用,引入数据要合理;步骤书写要规范,做完作答别忘记;还有单位小数点,这些扣分太可惜!难题最后来攻克,信心百倍难变易。时间若是有富余,首先检查分多的,不到最后不交卷,出场后悔就晚矣!时间多数不够用,千万不要干着急,首先扫清空白点,连猜带估写上去!多选若是拿不准,只填一个保险的。能写几步是几步,多得一分压一批!高考一科接一科,出了考场别再提。讨论对答猜分数,考试期间不可取!若有这些闲功夫,不如睡觉养精力。考试往往靠发挥,技巧用活出成绩。心理素质很重要,劝君早日作练习。别人劝告是外因,关键还靠你自己。家长老师在祈祷,祝愿你们创奇迹!二、考试注意事项1、审题要诀,一要“细心看要求”:要抓住关键字、词。在题目的问题中,通常出现如下词:正确与错误、大与小、强与弱、能与否,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名称与符号,分子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等,即使题目会做,由于不注意上述词语,就有可能造成失分。如“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由强到弱排列的是”、“最大的是”、“一定”、“可能”等。二要“准确看条件”:如“所有主族元素”、“标准状况下”、“温度不变”、“室温时”、“无色”、“酸性溶液”等。三要“全面看问题”:知识整合,周密思考,全面判断,滴水不漏。特别提醒碰到“气体”题,注意温度和压强;碰到“字母”题,注意含义及单位。2、注意各量的单位,如物质的量浓度(mol/L),摩尔质量(g/mol),深解度(g)、百分数、浓度互换时的体积易错等。3、题目中隐含性的限制条件如(1)酸性的无色透明溶液,(2)PH=0的溶液(3)水电离出的[OH-]=10-14mol/L的溶液等。4、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可逆符号、△H0、△H0、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的应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符号、物质的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等等。5、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要准确(1)不要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等。(2)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6、准确涂卡,杜绝失误。特别提醒涂卡时,不宜做一个涂一个,也不宜留在下考前涂,建议做完选择题就统一涂卡,这样可以防错填、防漏填、防背心理负担,影响后面答题。-2-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三、热点、重点知识追踪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内容考查的依据,以下所列的知识点在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呈现率几乎近100%,希望同学们在临考的复习中能一一对照来巩固相应的基础,如果某些知识点的认识不够,建议重温相应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该内容的高得分率。(一)、化学史、环境保护、石油及煤化工(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1.“能源分类相关图”如下图所示,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沼气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潮汐能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①.用铁屑、氧化铜、稀硫酸为原料制取铜:CuO+H2SO4=CuSO4+H2O,Fe+CuSO4=FeSO4+Cu②.用甲烷、一氧化碳合成乙酸乙酯:2CH4+2COCH3COOC2H5③.乙烯催化氧化制乙醛:2C2H4+O2CH3CHO④.2M+N=2P+2Q,2P+M=Q(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点晴]①反应的产物除期望的产品Cu以外,还有CuSO4、FeSO4和H2O,不合题意。②、③、④三个反应的产物都只有所期望的产品,符合题意。故选A。3.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①氧化剂;②还原剂;③催化剂;④吸附剂。A.①②B.①C.①③D.③④4.H2C=CHOH不稳定,在常温下为液体,很容易转化成稳定的CH3CHO。然而,2002年的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外太空的某一个星球的大气层含有大量的H2C=CHOH。请预测该星球的温度是()A.较低温度B.较高温度C.无法判断温度的高低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二)、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数、体积比、密度比(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5.在4℃时100ml水中溶解了22.4LHCl气体(标准状态下测得)后形成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B.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D.所得的溶液的体积为22.5L(三)、阿伏加德罗常数(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90%)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2.4g白磷晶体中含有的P—P键数是0.6NAB.2.9g2CaSO4·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AC.100g的98%的浓H2SO4中所含的硫原子数为2NAD.2molSO2和1molO2混合在V2O5存在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2NA(四)、热化学方程式(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70%)7.实验室用4molSO2与2molO2进行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ΔH=―196.64KJ/mol,当放出314.624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A.40%B.50%C.80%D.90%催化剂催化剂-3-(五)、核外电子排布,推导化学式(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8.镓是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曾预言的“类铝”元素。镓的原子序数为31,属ⅢA族。镓的熔点为29.78℃,沸点高达2403℃。镓有过冷现象(即冷至熔点下不凝固),它可过冷到-120℃。由此判断下列有关镓的性质及其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A.镓是制造高温温度计的上佳材料B.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C.镓与锌、锡、铟等金属制成的合金,可用在自动救火的水龙头中D.近年来镓成为电子工业的新宠,其主要用途是制造半导体材料,被誉为“半导体材料的新粮食”,这是利用了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性质9.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若A、B、C、D间分别形成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的可能性最大的是A.D2AB.C2BC.C2AD.D2B[点晴]本题考察金属、非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征、离子化合物形成特点及与能量的关系。要善于从能量的变化来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根据A、B得2个电子,C、D失1个电子均达稳定结构,判断A、B为ⅥA族元素,再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的原则,A形成稳定离子时放出能量大于B,说明A非金属性强于B,C形成稳定离子时吸收能量小于D,说明C金属性强于D,所以C、A最易形成离子化合物C2A。能量越低越稳定的原则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原则,但同学们对这一点很不敏感,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注意这一问题。故选C。(六)、氧化性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原子量,化合价(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90%)[点题]在反应Zn+2HNO3+NH4NO3=N2+3H2O+Zn(NO3)2中每溶解1molZn,电子转移了A.2molB.3molC.4molD.5mol[点晴]在读题时易靠惯性思维,认为溶解1molZn当然转移2mol电子,从而错选A,这种惯性思维导致根本不通过标变价的方法观察是否有其他元素也在失e—。越是感觉简单的题目越要当心,因为这其中有可能存在陷阱,另外,考试时应养成动笔的习惯,不要仅凭观察和感觉选项,把送到手的分丢掉。故选D。10.目前新一代高效、无污染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在饮用水的处理上。已知工业上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之一是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与氯酸钠反应,其反应关系为CH3OH+NaClO3+H2SO4ClO2+CO2+Na2SO4+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氧化剂是甲醇B.氧化产物是二氧化氯C.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七)、原子量、分子量,化合价(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80%)11.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A、(m-n)/14B、(n-m)/14C、(2m-n)/28D、(n-2m)/28[点晴]错误解答: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化学式为R2(SO4)k。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2R+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n)/28,答案为C。错误原因:没有考虑该元素化合价为偶数的情况。当K为偶数时,硫酸盐的化学式应该是R(SO4)k/2。正确解答: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若k为奇数,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2(SO4)k。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2R+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n)/28,答案为C;当k为偶数时,则硝酸盐的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SO4)k/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R+48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m-n)/14,答案为A。故选AC。-4-12.用足量的CO还原32.0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AFeOBFe2O3CCuODCu2O[点晴]解题时,关键是要运用化学的学科思想抓住变化过程的某个方面,分析清楚,就能形成解题思路,找到解法。守恒原理(守恒原理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氧化还原中的“电子得失守恒”、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变化过程中的“某元素守恒”,还有质量守恒、体积守恒等等。)、差量原理、平均值的原理、整体思维、十字交叉法、等效原理、极限思维等,往往是“巧思妙解”的基础。思路一:根据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来求解。根据题意,可知m(CO2)=0.6mol则m(氧化物):m(CO2)=32.0:26.4=1.21:1AFeOCO272:44=1.64:1BFe2O33CO2160:132=1.21:1CCuOCO280:44=1.82:1DCu2OCO2144:44=3.27:1故选B。(八)、离子共存(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100%)13.下列各种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的离子组A.使PH=0的溶
本文标题:高考化学考前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92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