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七)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1必修二专题七: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一、选择题1.(2011年10月苏北四市摸底18题)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这段对话针对的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C【点拨】根据材料中的“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可知为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主要为政治改革,选择C项。2.(2011年11月潍坊青州市期中15题)俄罗斯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措施激进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提取信息“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可以看出其措施具有绝对性。3.(2012年1月宁德市期末17题)与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相比,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突出A.针对农业发展的迟缓形势B.利用国家计划来调节市场C.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D.从局部上调整斯大林模式【答案】A4.(2012年1月台州市期末22题)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有关材料中的“他的经济改革”不正确的是A.以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B.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C.地方权力有所扩大D.推行“新经济体制”,以工业改革为重点【答案】D5.(2012年1月日照市期末22题)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答案】D【点拨】本题旨在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关知识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重点,故B项错误;尽管A项表述正确,但本题介绍的是工业方面的成绩,与农业无关,所以不能选A;赫鲁晓夫改革时期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所以不能选C;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6.(2012年1月商丘市期末17题)有学者这样描写一位前苏联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他”是指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烈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D7.(2012年1月福州市质检24题)根据全俄舆论中心在2011年戈尔巴乔夫80岁生日前夕的调查显示,现今俄罗斯人对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起了主要作用,对戈尔巴乔夫最激烈的批评来自俄共,他们一直把戈尔巴乔夫作为社会主义的背叛者、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以上看法是A.正确的,完全符合历史事实B.片面的,夸大了个人的历史作用C.错误的,叶利钦才是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D.错误的,西方的“和平演变”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答案】B28.(2012年1月青岛市期末23题)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答案】C【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领导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人物主张的理解。A项是列宁;B项是斯大林;D项是戈尔巴乔夫。本题考查赫鲁晓夫的改革政策。A是列宁时期的政策,B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开垦荒地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政策,D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策。9.(2011年12月广州调研23题)在苏共的某次全会上,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这样的评价:“个人集权,随心所欲,自我吹嘘,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外事不慎等。”该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材料中“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评价”可以排除A;戈尔巴乔夫主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材料中“个人集权,随心所欲”可以排除D项;B、C相比较,从“外事不慎”可知只有赫鲁晓夫与之相符,“外事不慎”是指赫鲁晓夫时期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10.(2011年11月山东冠县诊断27题)“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在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之际,当代学者李慎明在《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中指出:苏联领导人自己从“否定党的领袖”到“否定党的历史、苏联的历史”开始,最终亡党亡国。最早迈出这一步的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答案】A11.(2011年10月洛阳高三期中22题)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答案】D12.(2011年11月金温衢六校期中23题)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年份(年)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答案】B13.(2011年9月南通市诊断18题)戈尔巴乔大改革对赫鲁晓夫改革的继承主要体现在A.优先发展重工业B.给企业放权C.以市场经济为主D.调整所有制结构【答案】A【点拨】抓住题眼“继承”。A为苏联一贯的政策,并非继承赫鲁晓夫的,排除A;CD为戈尔巴乔夫所独有。14.(2012年2月丹东四校协作体31题)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此观点得出是基于A.摆脱了斯大林体系的束缚B.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C.“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答案】B15.(2011年11月潍坊北四县期中21题)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以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根据题干中“从1953年到1964年间”分析,处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这一时期赫鲁晓夫对工业、农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材料主要反映工业的发展,A不选;B项应3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C项不符合史实。16.(2011年12月济南月考38题)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便又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窗,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了赫鲁晓夫上述特点的史实有①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③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④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④【答案】A17.(2011年11月河北省质检19题)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BCD【答案】D【点拨】考查历史的再现与再认识,知识点:苏联改革(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关键信息: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这应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特点,其改革完全打破了斯大林模式,但导致苏联解体。A为斯大林;B为赫鲁晓夫;C为勃列日涅夫;D为戈巴尔乔夫。18.(2011年11月安徽示范高中联考25题)右图漫画中同处天堂的马克思、列宁及斯大林带着惊奇的眼光俯视着戈尔巴乔夫经营的社会主义,他们看到COMMUNIST被装进棺材,发出“CAN'TBELIEVEMYEYES“的惊叹。下列表述能够反映漫画内容和主题的是①苏联解体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失败②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苏联后来发展的瓶颈③“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挥向了党的脖子”④讽刺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与僵化型鎏鬟霾霾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的解体。这副漫画题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映苏联的解体,但苏联解体只是表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也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和僵化,故排除①④,得出正确答案B。19.(2011年12月南京四校联考16题)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答案】D20.(2012年1月济宁质检29题)某同学在书店看到一本《赫鲁晓夫下台内幕》,如果你是该书的推销员,用一句话概括当年赫鲁晓夫下台的直接原因,应是4A.专断的作风在党内引起了严重不满B.玉米运动的失败引起了农民的广泛不满C.批判斯大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感D.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A21.(2011年11月金温衢六校期中22题)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D.鼓励私营企业发展【答案】C22.(2012年1月珠海市一模23题)某论文把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实行私有化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苏联的解体C.赫鲁晓夫与他的秘密报告D.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苏联的解体。根据题干信息综合分析,因选B项。A项不包括“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C项不包括“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题干属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但是不是“改革开始”。23.(2011年9月济南外国语学校质检8题)1992年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必修二专题七)3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94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