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高考历史材料题精讲精析
高考历史材料题精讲精析1.改革意味着打破束缚社会发展的陈规旧习。解放思想则是改革的动力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国变法对社会发展与转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为指导思想的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回答:(1)商鞅“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方面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价道:康有为所著《新学伪经考》“实思想界之一大飓风也”,《孔子改制考》“其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康有为的认识是对“所谓‘别黑白定一尊’之观念全然解放”。回答:(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上述著作为什么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在思想解放方面还开展了哪些活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摘自《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回答:(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什么?这场讨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查三次改革,突出了思想的发展变化在改革中的作用。所考内容都属重点的主干知识,按照题目要求回答即可。注意思想和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答案】(1)政治:奖励军功;明法令;行县制。经济: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2)原因:康有为树立孔子改革形象,否定了封建守旧势力反对变法的理论依据。活动:创办报馆、学会、学堂宣传变法思想;展开论战,驳斥封建顽固势力的主张。(3)实质: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解放思想。重要性: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积极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他1607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如果每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科学院”,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据中央电视台电视片《徐光启》整理材料二利玛窦(1552——1610)……把传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合儒”、“补儒”、“趋儒”,一言以蔽之,尽量中国化。……利玛窦编绘的地图,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他把子午线从世界全图中央向左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中央。(如图)——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弗郎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了实验归纳的方法,这对科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培根在历史上的另一项贡献是倡导组织科学研究学会,这个设想在他生前没有实现,但17世纪中期英国创立了皇家学会,后来又创立了英国科学促进会,都是受培根的启迪。这些机构的出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根据苏智良主编上海高中历史拓展型课程教材整理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中国社会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简析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2)依据材料一、三,概括徐光启和培根对各自国家科学发展有何不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培根的科学思想能够对近代科学发展产生影响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了在迈向近代社会的过程中东西方的差异。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差异的原因。【答案】(1)态度:总体保守,但少数开明人士乐于接受西方文明。原因:保守:①经济:小农经济的局限;②政治:专制统治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③文化:盲目自大的心态;八股取士的制约。(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开明:①经济:商品经济的繁荣活跃了人们的思想;②经世致用学风引导开明知识分子关注现实。(2)不同影响:①徐光启对当时中国社会实际影响不大;②培根对后世影响深远。原因: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社会生产对科技提出新要求;③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④国家重视科技发明;⑤近代教育的发展。(5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3.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最近连续几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均重点关注三农问题,国家更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将其列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我国战国时期形成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简述其对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作用。(2)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各阶级对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分别有哪些设想或主张?,(3)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国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这种改变给今天留下了怎样的启示?【解析】本题围绕三农问题命题,考察古代到现代三农问题上的政策、措施、主张。注意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答案】(1)重农抑商政策(或重本抑末)。积极作用:推动当时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消极作用: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强化了自然经济。(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提出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资产阶级(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主张;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和进行土地改革。(3)由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国家经济(农业)政策的制定要认清国情;尊重客观规律;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国家稳定。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满洲国以五族(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争论还在进行。……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材料二2007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有一部片子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南京梦魇》,制片人是美国人郎恩·乔瑟夫,他曾经因拍摄《希特勒》而知名。《南京梦魇》的制作前后筹备近十年,从2005年初开始拍摄,从最初的120分钟版本到现在的77分钟版本,历经数十次修改。中文版制片人和配音是中央电视台的吴海燕。《南京梦魇》的拍摄得到了许多华侨的赞助,因为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的真实历史事件,历史的真实得到了还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那段历史。华侨们捐款就是为了使这部纪录片能够得到有效推广,使更多人能够看到和了解真相。另外,《南京梦魇》2007年也在日本上映。它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事件,有力地回击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叫嚣。——摘自中学历史教学网回答:(1)从材料一看,日本一再歪曲历史、否认侵略、美化战争,依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提的几个事件的观点进行批驳。(2)日本上述言论出现是与其经济发展分不开的。试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3)对材料二中的郎恩·乔瑟夫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南京梦魇》一事,你如何认识?【解析】2007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容推卸的责任。要求学生对日本侵华的相关史实加深理解和认识。另,要注意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观点的运用。【答案】(1)满洲国问题:“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1分)“满洲国”是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1分)“南京事件”问题:“南京事件”是日本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分)“独立”契机问题: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及世界霸权;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战争的灾难。(1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分)(2)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美国的大力扶植;朝鲜战争后,美国的军事订货;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引进大量先进技术,积极发展电子等新型工业;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任答四点给4分)(3)郎恩·乔瑟夫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南京梦魇》,揭露了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行,还原了历史真相,是正义之举;(1分)日军的暴行及隐瞒罪行的做法激起了公愤,乔瑟夫的做法有利于激发我国人民的民族意识;(1分)有利于世界人民更好地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心。(1分)5.阅读下列材料(12分)59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解析】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建立以后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曲折。从八大的正确决策到中间左倾错误的泛滥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涉及史实都是重要的知识点,结合所学分析归纳即可。【答案】(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2)“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力。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4)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学生只要任意答出一条)6.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材料一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同时强调,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1)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试根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概括其对后世的借鉴意义。(2)近代史上,两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指出法、德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形式,并分析概括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材料二刘少奇追悼大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选举村级委员会有关法律、法规文本(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4)某中学兴趣研究小组欲对近代西方人类文明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索,请你为其提供下列帮助:①拟定一个探究题目;②提供三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解析】本题考查古今中外关于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本题难点在于(2)问,涉及到影响政体的诸多因素,要注意从国情、历史、现实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本题因为分数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材料题精讲精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9594 .html